-
【大江奔流——來自長江經濟帶的報導】打造成色更純的「黃金水道」
經過多年的發展,目前,長江幹線航道全部為高等級航道(即Ⅲ級及以上航道),沿岸有億噸大港數量達到14個,萬噸級的泊位581個,長江幹線貨船平均噸位已經達到1630噸,居世界先進水平。 長江航務管理局局長唐冠軍介紹,長江已成為世界運量最大、通航最繁忙的河流,2017年,這條幹流上的貨物通過量達25億噸,連續多年居世界內河首位。
-
船塞西江:西南黃金水道怎治「梗阻」(組圖)
在大宗貨物的拉動下,西江航運也呈現快速增長的態勢。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西江航運幹線完成貨運量14923.4萬噸,其中,西江航運幹線梧州以上貨運量4605.4萬噸,比上年增長16.7%;梧州以下至珠江三角洲貨運量10318萬噸,比上年增長28%。
-
150億打造長江水道 湖北四城納入國家重點港口建設
交通部部長李盛霖在此間舉行的七省二市長江水運發展協調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上介紹說,這六大工程如下: 一是交通部將加快長江幹線航道建設步伐,結合水利河勢控制工程,實施一批航道整治及控導工程,提高航道尺度,擴大航道通過能力,改善通航條件;二是交通部、沿江各省市將合力加強重要支流航道建設,促進幹支聯動發展;三是繼續採用多種渠道,加快推進長江幹線船型標準化工作,實施長江幹線渡口、渡船標準化改造工程,
-
荊江航道水深不足,開通荊漢新水道,萬噸級輪船從武漢直達重慶
所謂荊漢新水道,就是新修一條高等級運河,從宜昌直連武漢,避開水深不足的荊江河段,使得萬噸級輪船可以直達重慶,進一步發揮黃金水道的作用。目前,長江是我國最大的東西向物流大動脈。長江幹流航道長達2838公裡,是全球內河運輸最繁忙、運量最大的黃金水道。2017年,參加幹流航道貨物運輸量就高達26.9億噸,連續15年位於全球水運運能榜首,遠高於密西西比河和萊茵河。
-
我國首個長江航運標準合同及兩項航運指數同時發布!
如今,長江航運取得了不小的進步,長江幹線航道通航條件明顯改善,公共服務水平明顯提升,5萬噸級海輪直達南京、5000噸級船舶直達武漢、3000噸級船舶直達重慶、2000噸級船舶直達宜賓,有力支撐了長江航運快速發展,促進上海、武漢、重慶3個航運中心和22個主要港口的布局和建設,沿江億噸級大港已達15個。
-
春天的聲音④丨讓「黃金水道」更暢 三峽樞紐水運新通道納入今年...
一次檢修 三峽船閘擁堵近半年△船舶有序通過三峽船閘。(圖片來源於網絡)長江黃金水道是全世界運輸量最大的河道。「整個長江運輸量達到25億噸,差不多等於125條鐵路線的運量。」張水平告訴上遊新聞記者,25億噸的運量,比密西西比河、萊茵河疊加的運輸總量14億噸還多出11億噸。然而長江運輸在三峽大壩處形成了一個瓶頸。2018年通過三峽船閘的貨運量達到1.42億噸,而三峽船閘的設計通過量為1億噸。
-
長江航道這幾年是如何建設?來聽聽交通運輸部怎麼說?
2020年,長江幹線在受到疫情嚴重影響的情況下,實現了重大突破,貨運量突破突破了30億噸,較2015年增長40%,再創歷史新高。此外,船舶大型化也是長江航運發展的明顯特徵,隨著長江航道條件改善,促進了船舶大型化發展,2020年長江幹線船舶平均噸位達到1960噸,較2015年增長42%。
-
三峽工程完成整體竣工驗收全部程序 黃金水道煥新彩 潮湧大江航運興
歷經26年的努力,三峽工程顯著改善了川江航道通航條件,通航裡程顯著延長,運輸量大增。據了解,在三峽工程興建前,1994年三峽河段年貨運量1045萬噸,2019年達到1.48億噸,是其14倍多,這相當於為西南地區雲南、四川和重慶市民每人每年運送貨物1噸!隨著三峽工程推進,得益於國家西部發展戰略實施,船舶大型化標準化,航運企業發展越來越快,效益越來越好。
-
廣西石油全方位助力珠江—西江黃金水道建設
8月31日,廣西梧州西江航運幹線航道上,一艘艘船舶正在有長洲水利樞紐閘室中有序出閘,江面上,各類往來船舶川流不息;堆滿貨櫃的碼頭上,大型機械正在裝卸來自各地的貨物,一派熱火朝天景象。千裡西江,橫貫兩廣,是我國航道運輸能力僅次於長江的水道,隨著大藤峽水利樞紐正式下閘蓄水,西江億噸級黃金水道巍然成型,處於水道核心位置梧州迎來新的歷史發展機遇。
-
交通部:三峽船閘提前19年飽和 挖掘通航潛力空間有限(圖)
80年代論證確定的,2011年,通過三峽船閘的貨運量達到1.003億噸,提前19年達到了設計通過能力,今年預計將達到1.1億噸左右。這個數據說明,長江航運發展的速度之快,遠遠超出了人們的預期,三峽船閘已經處於飽和運行狀態。據長江航務管理局官網介紹,三峽船閘自2003年通航以來,其通過量保持年均15%的增速,2011年超過1億噸後,2013年第二次過億噸。
-
西部開發新脈動|借力黃金水道 川南打造長江上遊航運貿易中心
東向,通過長江黃金水道連接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西向、北向通過「蓉歐+宜賓」連接絲綢之路經濟帶和中蒙俄經濟走廊,服務腹地礦業乘船出海。「川江航道等級為三級,最低維護水深2.9米,常年可開行5000噸級貨櫃船舶,目前,宜賓港已開通至長江沿線重點港口和環渤海灣、日本、韓國等近內外貿航線。」
-
《關於深化長江航運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意見》解讀
面對新的形勢和任務,長江航運管理仍然存在政事企不分、責權利不清等問題,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還不能完全適應流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依託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大格局、推動長江航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大趨勢下,建立健全集中統一、權責一致、關係順暢、協調有序、運轉高效的長江航運行政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勢在必行。
-
一江黃金水道 兩城千裡牽手(組圖)
這為重慶完善城市功能、促進港口國際貨物自由、快捷地流動,帶動區域經濟發展添上了精彩的一筆。 重慶經濟,正要沿「黃金水道」揚帆出海! 「長江戰略」匯發展合力 就在重慶港務(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的對面,有一家由重慶港九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港集箱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集海航運共同投資設立的滬渝合資航運企業——重慶集海航運。
-
嘉陵江航運完成常態化首航
記者唐彪攝 沉寂三十年的嘉陵江,經過梯級渠化改造,於今年7月恢復全江通航。8月23日,由重慶果園港出發,逆水上行近600公裡,經桐子壕、草街、金銀臺等13個航電樞紐,利華168、風順666、宇峰379、祥雲268四艘貨船抵達目的地——廣元港張家壩作業區,完成嘉陵江航運常態化首航。
-
多部委已調研投建三峽第二船閘 試破長江運力瓶頸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獲悉,投建三峽大壩第二船閘,可能已成為打破長江航運瓶頸的首要工程。 「要想發展長江黃金水道,首先得解決目前最大的制約因素三峽大壩礙航的問題,」4月29日,重慶市一位從事了30年長江航運的資深人士對21 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稱,現在三峽大壩的擁堵已經是常態化了,目前長江上的船隻,要想過三峽大壩,等一、兩天是正常現象。
-
國務院關於依託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
二、提升長江黃金水道功能 充分發揮長江運能大、成本低、能耗少等優勢,加快推進長江幹線航道系統治理,整治浚深下遊航道,有效緩解中上遊瓶頸,改善支流通航條件,優化港口功能布局,加強集疏運體系建設,發展江海聯運和幹支直達運輸,打造暢通、高效、平安、綠色的黃金水道。 (四)增強幹線航運能力。
-
黃金水道不斷「流」——來自長江航運的保暢見聞
新華社重慶2月20日電題:黃金水道不斷「流」——來自長江航運的保暢見聞新華社記者韓振 楊紹功 賈遠琨 王賢19日,長江上遊最大的樞紐港重慶果園港內,貨車載著貨櫃穿梭而過;江邊的一架架吊機正對船舶進行吊裝作業
-
2019年水路運輸業發展現狀及趨勢,內河航運的作用不斷加強
2015-2020年7月中國水路貨運量情況統計數據來源:交通運輸部,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自2015年以來,中國的內河航運相對較快,佔比有較為明顯的提升,近兩年佔比較為穩定,且有所下降,主要是煤炭、鋼鐵、鐵礦石等大宗商品需求量有所回升,沿海貨運量增長較快推動。
-
四問沙潁河航運
本報記者 巴富強 通訊員 付永奇 李航 文/圖 核心提示 2005年12月,中斷30多年的沙潁河周口以下河段實現季節性通航,這是我省打通的第一條通江達海的「黃金水道」。沙潁河復航,承載了周口千萬人民太多的企盼和夢想。在許多人的想像中,史志上記載的「小武漢」即將回到眼前。
-
廣西航運的明珠!從小碼頭到廣西億噸大港?貴港港是怎樣煉成的?
貴港港真正的崛起要從1978年改革開放以後,改革開放之初,貴港港僅有4個碼頭泊位和9個自然岸臨時泊位,年通過能力50萬噸 。到了2001年:貴港港貨物吞吐量達到675萬噸,其中本港吞吐量達到500多萬噸,位居廣西港口吞吐量之首,號稱珠江水系內河第一大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