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日《風味人間》第一季將會完結,自10月28日開播以來《風味人間》就成了萬千吃貨爭相追捧的對象。播放量過兩億,豆瓣評分更是高達9.3,全中國人民一齊掉進了美食大坑。
這是一個關於美食的江湖
世上第一治癒人心的是美食,「吃」是人類永不過時的話題,網友們在美食的誘惑下,紛紛奉上了滿是哈喇子的評論:
從評論中,不難看出《風味人間》讓觀眾大飽了眼福。
但它終究還是美中不足,我們都知道食物講究的是「色、香、味」,先觀其色,再聞其香,後品其味這才能算得上完美的「美食紀錄片」。
當然有部分網友先天獨特,自帶「特異功能」,僅依靠本能,就完成了聞香和食味。
這是「聯覺症」,也就是感官之間產生了聯繫,看到別人吃東西就會聞到味道或者產生味覺,極個別的聯覺症光聽到食物的名字就能感受到味道。
小編真是不得不佩服「吃貨」的強大,但是擁有這種「能力」的吃貨畢竟是少數,所以這個時候就需要藉助科技手段了。
其實一直以來科學家們都在研究能將氣味及味道通過科技手段進行傳輸的方法。
嗅覺數位化
數字氣味技術簡單來說就是將氣味數位化,通過解碼、編碼、傳輸、釋放等技術流程,將被還原物質的氣味突破時間與空間的阻隔,按照程序設定用解碼器識別指令進行即時的氣味傳輸。
2016年6月17日,世界上第一條「氣味簡訊」成功從紐約發送到巴黎。
這條簡訊是藉助一個「氣味平臺」發送的,用戶可以在平臺的「調味板」裡選擇「氣味」並把「氣味」標註在圖片上,再通過郵件或者社交軟體發送到任何地方,「氣味」將會依託於一個名為「oPhone」的設備釋放出去。
2017年7月中旬,「聞得到的《深夜食堂2》」率先登陸杭州、上海多家影院。
隨著電影的進行,觀眾在電影院中聞到了「煙燻秋刀魚」「少女枕頭香」等味道,一場電影看得人垂涎三尺。
這項「聞得見」的黑科技來自杭州一家名為「氣味王國」的公司。
這項黑科技是一個氣味播放器,在依據電影配置好氣味後,隨著時間軸它會定時定量的釋放某一種氣味。裡面的氣味都是用食品級香精調和的,對人體完全沒有毒害。
目前,「氣味王國」已建立了龐大的氣味資料庫,裡面有1300多種氣味。不僅有食物還有很多虛擬的氣味,比如親吻、床笫之歡、恐龍的皮膚、黃鼠狼的屁等等。試想將這個「黑科技」和VR結合一下,那感受肯定是棒呆!
前面介紹的都是嗅覺,下面我們來說說味覺。
味覺量化
酸味:60-180uA的電流、舌頭溫度從20℃上升到30℃。
鹹味:20-50uA的低頻率電流。
苦味:60-140uA的反向電流。
甜味:反向電流、舌頭溫度先升到35℃,再緩慢降低至20℃。
薄荷味:溫度從22℃下降至19℃。
辣味:溫度從33℃加熱至38℃。
味覺量化就是通過電流來實行「味覺欺騙」。
同樣的原理,日本的一個妹子做出了改變食物味道的叉子。
據悉日本明治大學正在研發一種電流口香糖,只要咀嚼就能發電「欺騙味覺」。
新加坡國立大學Nimesha Ranasinghe博士帶領的研究團隊近年來一直在進行一個名為Taste+的研究項目。
使用者只需要張開嘴,把金屬片放在舌頭上,就可以獲取味道。
據說最後的成品,會做成棒棒糖的樣子~各式各樣的味覺模擬器都在騎馬來的路上了。
目前,嗅覺、味覺模擬技術都已趨於成熟,相信很快就能有一個集視覺、聽覺、嗅覺、味覺於一身的「高科技」跟大家見面。
到時候小編可要戴著這項「高科技」再刷《風味》,一飽口福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