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玲琅滿目的插線板產品幾乎是生活中必備的。新民晚報新民網 蕭君瑋 攝
【新民網·最新報導】電源插座、拖線板是家中必備的產品。今天(4月14日)開始,相關新國家標準正式實施。新民晚報新民網記者昨日走訪了上海市質量監督檢驗技術研究院電子電器家用電器質量檢驗所,高級工程師許毅向記者解讀了相關新國標的一些變化。許博士介紹,新國標對於配線、插座結構及其防觸電性能、絕緣材料耐熱耐燃等方面給出了更嚴要求。可以說,門檻設得越高,產品也會越安全。在新版GB/T 2099系列標準中,延長線插座(拖線板)類產品被單拎出來,做了專門要求。
圖說:工程師用探針工具插入一個插線板進行測試,確認保護門起到作用。新民晚報新民網 蕭君瑋 攝
變化一:拖線板要求安裝保護門
新國標中與舊版最為明顯的區別,是強制要求所有的拖線板和轉換口插座採用「防觸電保護門」設計。所謂防觸電保護門,是指插座的插孔內,一塊帶有阻力的塑料擋板。插頭插入時,需要稍加用力,方可插緊取電。
許毅介紹,設置保護門的初衷是因為拖線板一般會被放在地上或桌上使用,位置較低,兒童可能會將金屬件(勺子、鑰匙)等插進插座的孔,增加這層擋板阻隔,能減少觸電風險。在新版標準中,所有拖線板產品和低於1.8米位置安裝的牆壁插座都被要求安裝防觸電保護門,插入插座時需要施加大於75牛(約15斤)的力時,保護門才能被頂開,並接觸到帶電件。
另外,假如消費者使用插座時總有插不緊的感覺,可能需要多個心眼了。這實際上是這些插座產品內的金屬材料彈性不好,插套夾持力不夠所致。在這種情況下,有電氣接觸不良、局部過熱,甚至引發火災的風險。
圖說:電纜
連接線要求更粗,長度也不能過長。新民晚報新民網 蕭君瑋 攝
變化二:所用線纜變粗限長
新國標中另外一個重要改變在於,拖線板所使用的電纜變粗了,長度也有了限定。
以6A至10A的延長線插座為例,舊版國標中要求使用橫截面面積為0.75mm2;或1mm2;的線纜。在新標準中,這一要求進一步提升,只能使用1mm2;的軟纜。長度方面,額定電流10A的延長線插座,線纜長度不應超過5米;額定16A的插座,連接線橫截面從1mm2;提升到了1.5mm2;,線纜長度不能長過30米。
專家提醒,如果使用長線纜,要注意電纜不要纏繞。如果電纜纏繞又通上大電流,外表皮會軟化甚至導致絕緣層破壞,造成短路或觸電的後果。
部分市場上流通的劣質插座,為壓低成本,簡化了安全結構,也存在潛在風險。以電線過細這一條來說,根據原理,越細的電線在電流作用下發熱會越大,也更容易產生高溫並引燃,長時間高溫還會使得絕緣材料迅速老化、誘發其他事故。插座所用的材料不阻燃也是劣質插座的重大風險源。對此,新國標中還增加了針焰實驗要求。
此外專家還建議,不應長時間使用拖線板,尤其是在無人照看的情況下。需要長期供電的電器,建議還是連接在固定插座上。而用戶也需注意接線板的功率問題,不建議在一個插線板上插太多的電器,以防超功率使用。
圖說:萬用孔插座。網絡圖
「萬用孔」逐漸被淘汰
在生活中,一種百搭的「萬用孔」插座也很常見。這些插座中,有不少是為了迎合不同國家插頭尺寸,通過盲目加大插孔和改變尺寸來滿足這一需求。因插套接觸面小,容易產生高溫進而起燃。部分產品甚至接地極插銷能插入帶電極,導致電器外殼帶電。
實際上,這些「萬用孔」插座因不符合GB2099系列國標,無法獲得CCC認證證書,企業不能再生產或銷售。在2010年,上海市質檢院電子電器檢驗所就曾對「萬用孔」類產品開展風險監測。在市場上採集了50個品牌的55個型號產品進行檢測後,最終無一款「萬用孔」產品全指標合格。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市場上還有一些可通過手機APP控制的智能插座類產品逐漸流行。專家認為,越複雜的產品越容易損壞。目前國內智能插座是向著小巧便攜和多功能的方向設計,這實際上是一個誤區。產品越小、功能越複雜,結構就會越緊湊,就會有安全方面的隱患。此外市場上還有很多智能插座產品並沒有進行過相關的全項型式試驗,即使功能確實達到了聲稱的效果,安全方面仍存疑。
無論是智能牆壁插座、智能轉換器還是智能延長線插座,都是CCC強制產品認證目錄範圍內的產品,消費者購買時應注意選購帶有CCC認證標誌的正規產品。(新民晚報新民網 蕭君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