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典的影片不多,一直到現在還有很高呼聲的經典片子更加少了。《霸王別姬》就是一部難得的好片子。就算是已經過了許多年,一直到現在還是有著很高的呼聲。還有人說這一部是無法超越的經典。這一部電影主要是講兩個從小一起長大的好兄弟,一起演京劇,但是兩個人對劇以及人生有著不同的想法。師兄小樓很清楚的知道戲是戲,人生是人生,這兩者不能混為一談。而蝶衣卻不行,他分不清楚人生和戲。導致後面發生一系列的愛恨情仇。小樓覺得自己該成家的時候娶了菊仙,這個時候蝶衣覺得小樓背叛了自己,兩個人明明說好要一輩子演霸王別姬的,現在卻多了一個第三者。於是這幾個人圍繞著京劇生出了愛恨情仇,在那時代最終釀成了悲劇。
影片在剛開始的時候就將時代背景交代清楚了,那是一個北洋政府的時代。在那個時候京劇是非常流行的。走在街上能夠看見許多擺著攤賣藝的人,裡面也有很多臨時搭臺,表演京劇的人。京劇是我們中國文化的精髓。這麼多年來,還一直存在著。那個時候我們國家還沒有安定下來,那是一個不太平的時代,但是京劇還是發展的很好,甚至可以說是京劇的鼎盛時期。在關師傅懲罰小樓的時候就說了,自從有了唱戲這個行業,這麼多個朝代以來,一直沒有紅起來,但是到了現在這個朝代,唱戲的紅起來了。而且還讓小樓他們趕上了。表明這個時代正式京劇發展的最好的時代。
蝶衣的母親是一位妓女,為了更好的生存,她把年幼的蝶衣送到了戲班裡面學戲。一開始就被戲班的人拒絕了。因為蝶衣天生有六隻手指,母親為了讓他進戲班,狠心的將第六根手指看下來了,感覺就像是把蝶衣與世俗的關聯也一起斬斷了,從此蝶衣就走上了唱戲的這一條路了。
但是蝶衣那個時候還很小,還是一個小孩子,對京劇的理解有很多不到位的地方,也常常背錯臺詞,因而被師傅毒打。以前的那個年代是不允許女孩子唱戲的,所有的戲都由男孩子來演繹,就連旦角都是讓男子來演繹。那個時候蝶衣所飾演的就是旦角。他的戲裡面是演一位不甘寂寞的小尼姑,那個時候開始春心萌動了的故事。但是蝶衣總是會唱錯這個,其實也是潛意識裡面對飾演女角的一種牴觸,還有維護自己男性的自尊。
但是後面蝶衣卻接受了旦角。影片當中有三個鏡頭解釋了這一系列的心理變化。第一個是蝶衣因為總是唱錯,經常被師傅毒打。在打過幾次之後,精神有點不太對了,甚至對人生都感到絕望了。第二個鏡頭是師父講述霸王別姬的時候,這個故事讓蝶衣深受感觸,他甚至因為自己沒有理解裡面的精髓而打自己。這裡已經能夠看出蝶衣開始慢慢的接受京劇,甚至把自己放到裡面去了。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他真正的融入到戲劇裡面去。第三個鏡頭就是在張公公這些事情之後,蝶衣徹底的脫離了世俗,從此真正的從心到身的接受了京劇,走上唱戲這條路。還有另一個原因造成蝶衣接受京劇,就是他的師兄小樓。他們約定好一起唱霸王別姬一輩子。
蝶衣之所以對小樓有那麼多的情愫,很多都是在戲臺上衍生出來的。而蝶衣又不懂得將戲與人生分開,於是這份情愫就越演越烈。當蝶衣與小樓他們一起穿過學生遊行的時候,蝶衣說那個領頭喊得很不錯,可以來做武生。這個時候蝶衣的戲與生活已經完全聯繫起來了。而且已經到了融合的地步,戲就是人生,人生就是戲。還有一次就是在他們給日本人唱完戲的時候,蝶衣說青木是一個懂戲的人。後來青木已經變革離世了。在法庭上的蝶衣說,如果青木還在話,估計京劇已經傳到日本那邊去了。表達了蝶衣對京劇的推崇。依舊沒有傳出去的可惜和遺憾。
在那個時候,蝶衣這種行為思想是不被世俗所理解的,他的人生和戲密不可分。但是小樓卻是很清楚的明白,他唱戲只是為了賺錢,只是為了活下去。小樓是不會像蝶衣那樣全身心的投入到唱戲裡面。所以小樓也不理解。小樓從來就不是蝶衣的知己。整部影片當中,那麼多的角色,要說是蝶衣知己,與蝶衣有著高度契合的大概就是袁四爺了。他明白蝶衣對京劇的熱愛,而他自己本身對京劇也非常的熱愛。他做的很多事情都是因為他對京劇的熱愛、推崇和維護。比如說他指出了小樓的錯誤。後來在法庭上堅持反駁檢察官,因為檢察官對戲劇藝術的污衊。甚至到後面袁四爺被判了死刑,這些都是因為他對京劇的推崇和維護。
劇情發展到後面,袁四爺死了,青木也死了。而蝶衣也經歷了歷史的變遷,與師兄小樓分分合合許多次。他的藝術夢想開始破裂。後面因為不想藝術成為政治的附庸品,他極力反抗,還因此冠上了一頂不良階級思想的帽子。而小樓為了活下去見風使舵,讓蝶衣變成孤身一人。
後面的蝶衣心裡傷痕很重,他燒掉了戲服,從此再也不唱戲了。這場悲劇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