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開過帖子說保障佔了大派位名額,然後各片內重點率均衡,被部分壇友質疑。現在給大家轉個帖子,說派位比例的
剛剛得到一個權威數字,2015年西城有政策保障名額的孩子,佔西城大派位總人數的23.5%,這些孩子也是佔據的大派位名額,而且他們可以保證在大派位第一志願中籤。又查了一下,15年大派位第一意向錄取2401人,累計錄取率51.24%。所以得出一個數字,如果沒有政策保障的話,那麼大派位第一志願錄取的概率是36%。所以西城如果您不能拼爹的話,拼人品還真是挺難的哈。
另外,這23.5%的人裡,45%左右為教育系統內的政策保障,呵呵
36%怎麼算出來的呢?這也算是一道奧數題了哈
2401÷51.24%=4686,得出總共參加大派位的人數
4686×23.5%=1101,得出有政策協調參加大派位的數字
4686-1101=3585,得出沒有政策協調參加大派位的數字
2401-1101=1300,得出沒有政策協調,而第一志願推中的數字
1300÷3585=36%,得出比例
我們先來八一八這個所謂的「政策保障」是怎麼來的?
官方文件
西城區2015年小升初主要採用九年一貫制直升入學、小學對口直升入學、推薦派位入學、特長生入學、特色校入學、政策保障入學、學區派位入學、民辦學校入學這八種入學途徑
(6)政策保障入學
凡屬西城區及以上人民政府人才引進計劃的海外歸國人員、各類引進人才子女及各種符合政策的保障對象子女入學,按北京市教委相關規定在學區內入學。北京師範大學、北京鐵路系統子女入學按有關協議執行。
其中我標紅的這幾個字,
就揭示了「政策保障」的真諦,
其實就是原來的共建生馬甲而已
(共建的確取消了,不過換了個馬甲還是存在,而且更加「合法」了)
當然,共建和政策保障有一個本質區別:
共建是需要考試錄取的,不是都能進。
而政策保障是無需考試的,直接可以進。
那麼,「政策保障」具體是怎麼操作的呢?
為什麼金老師會得出文章開頭的結論呢?
因為「政策保障」佔據的是大派位名額
不過區別的是,其他人都是要靠運氣才能進第一志願的初中
而政策保障,是可以保證第一志願「搖中」的
舉個例子
西城廣外學區,也是最近被熱捧的學區
如果有政策保障的話,那麼大派位志願第一志願填八中,就一定能中籤
而沒有政策保障的話,那就要聽天由命了,被派到哪個學校都有可能
那麼,怎麼才能獲得「政策保障」呢?
咱們的標題就已經告訴大家了__拼爹!
因此,官方公布的
15年大派位第一意向錄取2401人,累計錄取率51.24%
號稱大多數孩子都能進好學校的西城教改
其實是逗你玩的.....
具體怎麼拼呢?
當然,就要看爹的單位是啥級別?並且爹在單位是啥級別?
過程如下:
1.先要去上級單位開會,告訴一個大概的名額
2.跟上級單位籤保密協議
3.回來統計單位的意向人數
4.給上級單位報名(必須保障的人的排序方式大家懂得)
5.憑藉爹的實力,上級單位去找教委,告訴他們已經在大派位名單上的人,請保障上意向學校
(去年某部級單位裡,共有15個保障生,8個是正副局長的,7個正副處長的,都是直接第一志願保障進了北師大實驗中學,但只有3個人進去了實驗班)
大部分有名額的單位能保證片區內第一志願搖中,
更牛一些的單位,可以在全西城區保障!
從金老師得知的數字
政策保障有進一步名額增多的趨勢
只要能滿足學籍or戶籍其中之一在西城
即可保證成功
而能有保障名額的單位,要麼是真正實權(各大部委),要麼是對口(教育相關)
在全面取消推優的2017屆,不知道近兩千的推優名額,其最終受益人會是誰呢?
所以,沒有政策保障的家長們,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