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安泰經濟管理學院MBA中心常務副主任陳建科老師
為了推動中國商學院MBA教育未來發展,讓更多的商學院被大眾熟知,讓考生更方便快捷地了解院校信息,MBA中國網開設商學院採訪欄目,邀請到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市場辦學發展辦公室主任,MBA中心常務副主任陳建科老師,解讀最新招生政策,幫助更多考生擇校、擇業,從而也助力商學院招收到更多優質生源。
以下為此次訪談的內容:
Q1:上海交大安泰MBA近二十年來,在規範、質量、品牌、特色上下功夫,已經具備了良好的品牌效應和學生口碑。請陳老師分享一下上海交大安泰MBA的主要特色和優勢。
A:上海交大安泰MBA發展二十餘年來,通過改革創新在國內外獲得了較高的聲譽。國內在「中國商學院教育盛典」排名中位列第二;國際上,最新公布的2020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全球MBA排名中,交大安泰MBA項目位列第37位。上海交大安泰為什麼能夠最早走出國門,與世界一流商學院在行業內競爭發展的主要原因歸根於安泰在持續地、堅持改革創新。
安泰MBA在中國甚至全球有很多個「第一」,比如早在2007年的時候,首次在全國範圍內提出「提前面試」;很多MBA的「名詞」,比如「終身化學習」、「國際遊學」、「複合型人才的培養」等,這些都得到了其他商學院的肯定,樹立了一個業界標杆。
近幾年新院長到任以後,提出了「行業研究戰略」。MBA本就是要培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精英人才,但實際上國內甚至全國的很多商學院中都存在理論與實踐相脫節的情況。安泰提出的「行業研究戰略」對症下藥,就是致力於解決脫節問題。師資團隊的教授都是走出象牙塔,具備豐富的企業實踐經驗;人才培養方面提出行業社群班新概念,所以安泰MBA能夠保持多年一直持續前進,與不斷堅持改革與創新是有極大關係的。
Q2:今年年初,在MBAChina和《經理人》雜誌合作組織的「中國商學院教育盛典」中,交大安泰MBA的中國全球運營領袖項目獲得「2019年度中國商學院最具特色MBA項目」,該項目在2018年也是榮獲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研究生教育成果獎一等獎。請陳老師為我們解讀一下,中國全球運營領袖項目有哪些特色?
A:MBA是複合型人才的培養,要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CLGO項目由交大跟麻省理工學院(MIT)聯合培養,美國MIT全球運營領袖項目在中國運行發展,我們稱作中國全球運營領袖項目。這個項目實力是不容低估的,可以說在美國從製造業大國走向製造業強國過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同時為美國500強的製造業公司、蘋果等企業輸送了多位高級管理人才。
目前中國也是在慢慢地由製造業大國走向製造業強國,需要大量高端的運營管理人才,安泰CLGO項目除跟MIT合作以外,在交大內部也與工學院開展合作。眾所周知,交大的機械工程、電氣電信專業都是強項,CLGO項目與這些專業聯合培養,畢業時拿到不僅有MBA畢業證、學位證,還可以拿到MEM畢業證、學位證及MIT的結業證書。
此外一個很重要的就是,安泰CLGO項目與十幾家開展了合作企業,包括蘋果等。企業的高管與安泰教授聯合帶同學做項目,在企業實踐半年到一年的時間,通過這種方式培養出來的人才更加了解企業,企業也能更快地利用這些人才。安泰CLGO項目對職業發展又跟大幫助,提升了學生視野及層次,畢業後為同學帶來了不菲薪資,所以這是一個含金量非常高的項目。
Q3:上海交大安泰的行業社群班去年12月正式開班,是國內商學院中首個由MBA、EMBA、EE和GPER的在校生和校友共同組成的班級,您能和我們大家介紹一下安泰行業社群班的特點和優勢嗎?
A:安泰提出「行業研究戰略」,其實是希望在全球打造一個交大安泰自己的品牌標籤。做行業研究,真正解決的問題就是商學院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問題,落實到人才培養就是怎麼樣培養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人才,所以我們就提出行業社群班這個概念。
我們希望在未來,所有的MBA同學不單單只在常規班學習。常規MBA班級其實是以學習學科知識為主的,學習營銷、學戰略、學人力資源管理、學財務、運營等等,這更多是以學科來學習的。而行業社群班更多是從行業的深度來學習。所以大家來交大安泰讀書的話會有兩個班級,一個是常規的MBA班,另外一個是行業社群班。
學院把行業研究也稱之為縱橫交錯,因為每個人都有一個橫向的學科知識學習,就是常規MBA,還有一個縱向的就是從行業深度的學習。交大安泰MBA是一個網狀的、立體式的學習,而且班級內一半是在校生,另一半是校友,校友的層次也都是比較高的。比如我在帶的金融科技班,校友有攜程的副總、浦發銀行的副行長及還有騰訊雲的CEO,把這些拔尖的校友請到行業社群班,跟在校生進行交互式的學習。
除了行業課程,和校友的交互式學習也至關重要。今年受疫情影響,線下課程還無法完全開展,所以特邀這些優秀校友推出了「安泰雲享」的活動以及在做很多的企業採訪。
剛才講到第一個融合是在校生跟校友的融合,第二個是項目的融合。班級不僅是MBA的在校生和校友,還有EMBA的在校生和校友、高管教育、DBA項目的在校生和校友,所以是集聚學院眾多項目的優秀資源的一個班級。第三個融合了交大各個學科跟工科,我們的行業社群班,和機動學院開展汽車生態行業社群班,和人工智慧研究院合作了人工智慧的行業社群班,大健康行業社群班是和醫學院合作的,所以聚集到這的資源是非常充沛的,這是第三個融合部分。
第四點,其實我們是跨學科的學習,在行業深度融合跨學科學習以後會走到企業去,所以學院尋找了合作企業來支撐行業社群班,比如金融科技的行業社群班,學院邀請螞蟻金服,中國銀行合作,順利合作也是因為雙方有良好的合作基礎,像螞蟻金服的董事長本身就是安泰的校友,所以他們非常支持安泰這些項目。
所以總得來講,希望大家更多地在縱橫交錯的兩個班裡,真正能夠解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問題,開闊自己的視野能夠在自己的行業、產業有一定的影響力。我相信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改革創新,未來不單單能解決我們中國商學院的一些問題,甚至能解決全球商學院存在的一些通病。
Q4: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很多院校都開設了在線課程,我們安泰MBA的上課方式是否,會做出相應的調整呢?
A:疫情對所有的教育行業改變是非常大的,影響也是會非常深遠的。但同樣對我們商學院的教學其也會帶來一些思考和改革,之前在做人工智慧的在線教育時,推動起來是有難度的,但疫情的出現毫無疑問會加速這個進程,智慧教室、雲課堂真正可能會在商學院得到落實。
在疫情期間,安泰很多課程都是通過在線形式來學習。在線形式在交互性上是略微差一點,但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同學可以隨時在家學習,同時在線應用技術也會越來越成熟。目前安泰經管也在規劃打造更多的智慧教室,雖是在線形式。但會有身臨其境的感覺,疫情可能會加快這個建設步伐。相信未來,學習教育是會進入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階段。
針對一些偏基礎的內容,未來即使疫情過去,我們也會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學習模式,需要交互式的學習還是會回到線下。商學院的學習目前線上還不能完全替代。但整體來講,線上線下相結合以後,大家學習的收穫會更大。
Q5:很多學生選擇讀MBA是為了在自己的職業發展上有更大的進步,我們安泰MBA在未來就業和職業發展方面能夠為學生提供哪些扶持和幫助呢?
A:大部分讀MBA同學,都是圍繞職業大戰這個核心需求來讀書的,所有的求學目的最終還是要解決職業發展的問題。
對於職業發展,安泰MBA裡分為兩類同學,一個是全日制同學,另外一類是非全日制同學。非全日制的同學追求更長遠的職業發展問題,目前在交大安泰讀MBA的主流人群,絕大部分同學是屬於企業的中層管理人員,他們的需求就是怎樣走上企業高管的位置,所以更多的是教他們怎樣提高領導力。除系統課程外,更多的是提供一個職業發展平臺,比如剛講到的行業社群班,在校生加企業校友的學習環境切身教學生如何去做一個高管。
而且在我們眾多的交流平臺裡面,可以遇到一些志同道合的夥伴,這對非全日制同學的職業發展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更多的是一種長期的影響。對於全日制的同學來說,更多關注的是近期發展,希望可以職業轉型或者在職業發展上能有些突變。
或許有同學畢業後,薪資、職業發展等方面並沒有明顯改變,但你要相信,是金子總會發光,或許只是時機未到。
所以關注長遠的職業發展是必要的,同樣安泰MBA全日制同學也是非常優秀的,據安泰統計,畢業後同學平均年薪在40萬到50萬之間,這在國內也是位列前排;同樣客觀的第三方《英國金融時報》對我們排名數據顯示,安泰MBA全日制同學畢業後三年,平均年薪在13萬美金左右。讀完MBA後,經過幾年打磨同學們都會快速地成長起來,只要真正沉下心學習,對職業發展一定是有幫助的。
Q6:能否請陳老師為考生解讀下2021年招生政策,以及有哪些新的變化?
A:疫情導致全球的經濟形勢發展緩慢,很多人在交流,在經濟形勢不好的情況下應該做什麼?從歷次進入經濟危機的規律來講,在經濟形勢不好的時候更多人選擇讀書,因為時間上有富裕,可以靜下心來梳理自己的職業履歷,規劃自己的職業發展。是不是可以藉此此次機會給自己「充充電」,經濟從低谷走出來的時候也有了用武之地。
當然經濟怎麼從低谷走出來,都是通過學習、通過交流平臺才能思考探索出來。疫情過後很多產業的商業模式都會被顛覆,會產出更多的新式商業模式,商學院同樣如此。未來你能不能跟上行業的發展,往往取決於你站在什麼樣的平臺。其實交大安泰MBA是一個很好的商業交流的平臺、知識學習的平臺,希望大家到這來學習。
招生方面,疫情反而給全國的考生帶來了便利,以往的線下面試轉變為線上面試。考生也可通過學校的招生活動進一步了解項目信息,目前大部分都是在線上進行的,後期會進入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模式,相信大家了解過後會更加向往來安泰MBA讀書,相信大家日後在安泰的平臺上能夠找到更多適合自己的職業發展出路。
通過「院校庫」了解更對關於MBA項目的信息,讓你輕鬆備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