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球女孩
96*178cm
郭鑫的人物畫情懷
文/子希
郭鑫是近年來活躍在福建畫壇的當代寫實主義水墨人物畫家。她在人物畫創作上傾注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工寫兼能,頗具潛質和發展前景。作為一名女性人物畫家,她以敏銳的視角觀察生活,以女性特有的細膩敏感筆觸捕捉人與人,人與人群,以及人與社會之間的微妙關係,思考、抒發對這個時代屬於自己的藝術語言和人文情懷。
郭鑫熱衷寫生,紮根生活,多年來她的寫生足跡遍及大江南北,只為追求她心中美麗畫面和震撼人心的場景。她的人物畫創作取材廣泛有著不同於生活表象的內在生命意義,無論是少數民族題材還是民俗或現代都市題材創作都有所涉獵。不斷的創新和突破自己是她的追求。作品經常選取日常生活中瞬間狀態的視覺形象,圍繞一定的時空安排情節,造人造景,將現實與理想相融合。
眷侶
96*178cm
杜尚曾說過:「我的藝術就是我的生活。」郭鑫將生活作為一種氣象而不只是一種形象,以具有現代濃鬱生活氣息的作品來表達對真實生存空間的感受。正如她所說,藝術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現實風格的繪畫並不是對生活機械複製再現,也不能將人物完全概念化,而是應在真誠地體驗現實生活的基礎上,用不經意的微妙細節,和極富個性化的精心經營來體現一個大時代下的人物的精神。
郭鑫堅持現實主義題材的創作,通過典型的人物和環境描寫,反映現實生活本質,尤其關注表現女性題材。自從來到福建從教她便開始持續不斷的關注惠安女群體,十幾年來她走遍了惠安大岞小岞的街道小巷一路畫下來,積累了大量的創作素材。這幅《寫生惠安女》是她眾多寫生作品中的一幅。清晨的魚市,地上密密麻麻擺滿了一桶桶、一箱箱的海鮮,一位穿戴精緻的中年惠安女坐在剛剛收穫的海鮮中間稍作休息,手上拿著剛摘下的鬥笠,另一手輕輕撐著膝蓋。人物塑造結實充分,女人梳理整齊的油黑頭髮和衣服的綢緞面料被畫家用水墨塑造得細緻動人。她說要表現惠安女的勤勞不一定僅僅抓住勞動的狀態,亦可以通過表現一種休息時靜的狀態,描繪那種隱含在靜態形象背後的精神氣質。
媽媽的長髮
96*178cm
作品《媽媽的長髮》畫面截取長角苗族的獨特生活場景。崇山峻岭間雲霧繚繞,一棟普通農舍前,媽媽一邊整理長長的髮飾,一邊側頭看著在邊上玩耍的姐妹倆,小妹妹正專心給自己的姐姐扎頭髮,畫面充滿溫情,母女間顧盼的神情,傳達的是一種親情的延續,文化的傳承。長角苗族常年生活在貴州海拔2000米左右的深山之中,與世隔絕,巨大的頭飾是梭戛長角苗族的主要特徵。婦女每天梳頭時把掉的頭髮用麻線編織起來,一代一代傳下去,作為嫁妝傳給閨女。可以說,梭戛苗族人的歷史寫在頭髮上。郭鑫以女性畫家的敏銳和精神深度,捕捉到這一幕,以繪畫形式揭開長角苗族神秘面紗,引起世人對這一古老部落的關注與保護。
巾幗固海防
196*180cm
作為一名女性畫家郭鑫有意識地強調女性的半邊天作用,以一種獨立的自主形象與男性並肩而立。她筆下的《巾幗固海防》,捕捉惠安女民兵巡邏的瞬間入畫,女民兵肩抗步槍,手拿望遠鏡、手電筒,或對講機,目光警覺,步伐沉穩,腳下虎虎生風,體現巾幗不讓鬚眉,颯爽英姿堅守海防的頑強獨立精神。《過雪山草地》畫面樸素明淨,背後是皚皚雪山,腳下是茫茫草地,戰士手中緊握的五星紅旗依舊鮮豔,在寒風中招展,烈烈有聲,紅軍女戰士與戰友們迎向冰冷刺骨的寒風,目光堅毅,畫家用主觀處理去營造富含理性象徵意味的畫境,用當下的筆墨語境再現紅軍戰士爬雪山過草地歷經艱難險阻的信念與意志。
過雪山草地
122*244cm
在2015年的自駕進藏寫生中,郭鑫被西藏的人文風情和地域文化深深的感染。雪域高原的神秘和藏民的生活狀態、精神信仰深深的烙印進了郭鑫的腦海,之後她創作了大量以西藏為題材的作品。在《德格晨曦》這幅作品中,五位藏民迎著朝曦,手持轉經筒在德格印經院門前一路轉經,一路祈禱。畫家沒有表現德格遼闊蒼涼的景色也沒有描繪印經院雕梁畫棟的建築而是截取了印經院門口高大的石獅子和圍繞它順時針轉經迎面走來的人群,形成高低錯落的畫面形式感。人物刻畫精微,藏民臉上溝溝壑壑的皺紋,關節粗大的手指,衣服的紋飾,以及暖色調的色彩變化,再現了畫家在德格感受到的嚴酷自然環境下藏民心中的那份赤誠和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德格是康巴文化的發祥地,格薩爾王的家鄉,是藏民心中信仰的高地。同樣的,矮拉山是經崗託大橋進入西藏的第一個埡口,對於嚮往西藏的人來說,亦是一種象徵。作品《矮拉山口》中拉滿經幡的矮拉山上,去往拉薩的朝拜途中,祖孫三代人正在休息。滿臉皺紋的奶奶右手搖轉經筒,左手捻佛珠;年輕的媽媽懷中抱著幼小的孩子。在氣候條件嚴苛的雪域高原,信仰是心靈的慰籍,這種精神力量讓藏民在這片高原樂觀而豁達地面對自然的強大力量。
高原人·雪域魂
135*215cm
談到《高原人·雪域魂》這幅作品創作,她說在西藏採風寫生的日子裡,雪域高原的壯美風光以不容置疑的姿態完全佔據了她的眼,震撼著她的心。畫家努力去尋找這份遼闊、宏大背後的真相,仔細去辨別這份從未有過的感動,蒼茫巍峨的雪山、寂寥無垠的草原、雄渾質樸的布達拉宮、天空中低徊的雄鷹……一幅幅畫面在眼前閃過,旖旎俗世慢慢在心中褪色。終於,她的視線定格到了高原上那一個個鮮活的身影,那虔誠的匍匐朝拜、對酒當歌的豪邁、真情流露的赤誠和生生不息的頑強,她手中的筆開始不由自主地勾勒描繪,我的心開始慢慢地平靜。原來,在這片雪域高原,在這片雖壯美卻嚴苛的世界,景因人而有魂,人因景而有神。因此,她創作了這樣一批藏民肖像,力求從生命和人性的角度挖掘他們的內心世界,詮釋生命的存在和精神的本質。畫中每個人都背負著各自的悲喜、生活與命運,畫家希望通過對每個人物的塑造,讓觀者感受到自然與生命的博弈,產生精神上的共鳴,進而激發出對生命的思考。也許,所有的感動和震撼都源自於那份遠離世俗的澄明心境,善念充盈心間,平靜而美好。」
林風眠說:「藝術是直接表現畫家本人的思想感情的,畫家的思想感情雖然是本人的,因為畫家本人卻是時代的,所以,時代的變化就應當直接影響著繪畫藝術的內容和技巧。」藝術來源於生活,唯來源於生活的藝術才能打動人心。畫家牢記「筆墨當隨時代」,為民族和人民造像,描繪新時期中國人心中的幸福生活和美麗畫卷。
苗嶺三月
196*180cm
郭鑫運用現實主義理念,遵循客觀寫實的造型原則,通過對真實世界的敏銳洞察,深入體驗當下生活,用當代意識去選擇繼承優秀傳統,保持走向自然和關注時代的創作精神,深層次地認知和理解中國傳統人文精神和哲學思想。《鬧春田》作品,保持淳樸的自然風貌和鄉土氣息,體現勞動人民樸實、勤勞以及充滿生命的美。《苗嶺三月》描繪了苗族同胞身著盛裝,攜老扶幼前來參加姊妹節的盛大場面。以平和的心境,嫻熟的筆墨技巧一筆筆地勾勒描繪,一步步地渲染烘託,使墨與色和諧交融,畫家用類似編織式的筆觸進行造型與肌理,使其達到接近客觀對象的形與質,極具觸感。
東晉顧愷之說過:「凡畫,人最難,次山水,次狗馬」,人物畫在繪畫歷史上出現最早,但也最難描繪。郭鑫,碩士畢業於福建師範大學,在藝術上兼收大師、前輩之長,投身現實的生活環境,孜孜不倦的探索為人民造像,為作品注入新時代的鮮活氣息。古人講「觀象悟道」是指藝術家在觀察時從客觀事物之中悟其道理,將情感精華融凝於心。郭鑫執著於對客觀物象做個性化藝術的表現,繪畫語言中形成筆墨勁挺流暢、造型生動的現實主義寫實風格,以細膩的技法和情思,追求畫面人物細節的真實和寧靜、祥和、活力的主觀的精神導向,在當下浮躁的社會,帶給觀者絲絲細微的溫暖感動。
郭鑫
藝術簡介
郭 鑫
黑龍江人,1980年生。北京重彩畫會會員,福建省美術家協會會員。2007年畢業於福建師範大學美術學院,獲碩士學位。2002年至今任教於華僑大學建築學院美術教研室。
工筆重彩作品《理》獲黎昌第五屆青年中國畫年展 銅獎 2008 北京 (中國美術館)
作品《眷侶—梁思成林徽因》入選意之大者福建省第二屆寫意畫大展2015
作品《鬧春田》入展「客家風·黃慎獎中國畫作品展」2015.7
作品《眷侶》入展「藝術廈門晉京展」2015.5
作品《向日葵》入選「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福建省美術作品展」 2015.8
作品《媽媽的長髮》入選「福建省第七屆青年美展」2015.8
作品《惠安女》獲「第四屆海峽杯全國書畫作品展」一等獎 2015.11
作品《工友》獲「中國夢·勞動美2015福建省第三節職工文化節職工美術作品展」一等獎2015.11
作品《德格晨曦》獲「第五屆海峽杯全國書畫作品展」優秀獎第二名 2016.11
作品《巾幗固海防》入選「傳承紅色基因-共建鞏固國防」全省美術書法篆刻大賽作品展,2016.10
作品《過雪山草地》入選紀念工農紅軍長徵勝利八十周年福建省美術作品展 2016.10
作品《工友》獲意之大者福建省第三屆寫意畫大展優秀獎 2016.12
作品《棒球女孩》獲福建省體育美術作品展優秀獎 2017.8
作品《苗嶺三月》入選「萬年浦江」全國中國畫人物作品展
聚焦藝術熱點,傳播藝術資訊。
展示藝術之美,表達藝術態度。
海藝美術館交通提示
(關注海藝美術館查看地理位置,可根據導航提示到達海藝美術館)
公交車:乘坐70路、313路、303路、27路、28路、316路、71路、貴安桂湖旅遊專線(華為城鄉客運站線)79路、153路等到福新東路站下車,往北走20米右拐即到。
自駕:車輛可停放在永輝超市福新店廣場或喜盈門建材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