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今年疫情的原因,單位的上一年度的考核,直到最近才剛剛完成。考核評優結果公示以後,單位裡的一些同志反應強烈,表現各不相同。
1
憤怒的小H
小H是學校的青年教師,去年完成支教任務回來,就主動承擔了班主任工作。她不論是教學業務,還是學生管理,都做得不錯。
小H的表現是憤怒,她直接找到我,聲淚俱下地質問:為什麼她不是優秀?
小H的理由如下:
第一,她於前年代表學校下鄉支教,直到去年6月完成支教任務,並被評為省一級的支教先進,上級文件說支教個人評優評先優先,為什麼學校不評她為優秀?
第二,她支教回來後,按照學校要求,擔任了新年級的班主任工作,班級管理出色,為什麼學校領導不考慮她當優秀?
接著,小H還把在支教和班主任工作當中的各項艱苦說了一遍,並要求領導指出,她哪一點不優秀?
咋一看,小H說的似乎很有道理,但經不住仔細推敲。
第一,下鄉支教,小H已獲省市表彰;前年的考核,就因為支教,小H已確定了優秀等次;並且支教的物質獎勵也全部發放到位。總不能因為參加過支教,就年年確定為優秀吧。
第二,擔任班主任,小H確實做得不錯。但班主任工作普遍比較辛苦,而大多數班主任也都非常優秀。學校考核評優,只能保證班主任優先,但不能保證每個班主任都評優,畢竟考核評優的比例只有15%。
小H其實是陷入了「應該思維」的模式,她認為,自己無論是支教,還是擔任班主任工作,都已經付出了,學校就應該給她評優,不評優就是不認可的她的工作,認可她的工作,就應該給她評優。
小H是在向外尋找問題原因,她認為自己沒有被評為優秀,就是學校的錯。
2
自責的小J
小J是小H的同事,也是學校的青年教師,她沒有參加支教,但一直擔任學校裡最難管理班級的班主任,並且她還是學校骨幹專業的專業教師,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她的口碑都非常好,她也非常在意這次考核評優。
結果公示後,她沒有評上優,這對於小J來說,無異於一場嚴重的心理打擊。
我找小J談話的時候,她眼裡含著淚,一正在反省自己哪裡做得不好,問題出在哪裡?
小J是在向內尋找問題原因,她認為,一定是自己哪裡做得不夠好,才沒有評上優秀的。
3
做好自己能做的,把結果交給天意
對於小H,學校領導等她平靜以後,問了她兩個問題:
第一,代表學校下鄉支教是不是自願的?你對參加支教工作後悔嗎?
第二,擔任班主任工作是不是自己選擇的?有沒有規定擔任班主任就一定當優秀?
你自己選擇的支教、班主任工作,就要為此承擔責任,並且國家和單位也沒有虧待你,省、市級獎勵榮譽,還有前年的考核優秀你都獲得了。
還有學校這麼多的班主任,哪一個做得不好?他們可能都去當優秀嗎?
小H應該反省的是:在學校的量化考核和民主測評中,你沒有評為優秀,應該反思自己哪些問題?
對於小J,我主動開導她,也提了兩個問題:
第一,作為教學業務骨幹和班主任,一定要有考核優秀,才能肯定你的工作業績嗎?
第二,能主動反省自己的不足非常好,但即便你做得足夠好,就一定能保證你考核優秀嗎?
小J應該明白,一次考核沒有評優,並不能說明你做得不夠好。即使你各方面工作做得足夠好,也不能保證你一定能評優。你應該看到大家的努力和成績,不要計較一時的得失。
最後,對於年度考核沒有評上優秀的上進青年,我想說:做好你自己能做的,把結果交給天意。是金子總會發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