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清晨,走在上班的路上,看西寧街頭漸次熙攘,倪利生總是習慣性地眺望遠方風景。高大巍峨的鳳凰山、振翅欲飛的鳳凰臺、車水馬龍的崑崙橋……來西寧一年多,為適應高原缺氧的環境,他已養成堅持慢走的習慣。日復一日,看似單調重複的風景在他眼中已然成了「鄉愁」。他愈發熱愛這座古樸、雄渾、美麗的城市。
2019年7月,按照中共中央組織部的統一安排,受文化和旅遊部選派,倪利生作為第四批援青幹部到西寧市文化旅遊廣電局任黨組成員、副局長,主要負責對外交流、宣傳推介、非遺傳承保護、美術創作等工作。由此開始了他為期三年的援青生涯。
「忙碌,充實。」他用這兩個詞來概括過去一年多的生活。
倪利生調研西寧文旅產業及非遺項目 受訪者供圖
「西寧,歷史悠久,環境優美,但是文化旅遊發展方面也存在知名度和美譽度不高、旅遊市場主體薄弱、缺乏極具代表性的文化旅遊商品等問題。」為幫助西寧市文化旅遊工作更好發展,倪利生充分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和牽線搭橋優勢,組織參與了一系列宣傳、營銷、推廣活動,讓更多人見識到西寧之美。
舉辦青海地方特色小吃大賽暨西寧美食節特色活動,打造「青海十大名菜」「青海十大名小吃」等品牌產品;加大反季節營銷力度,赴蘭州、鄭州、焦作、銀川、西安開展「綠水青山、幸福西寧」文化旅遊推介,宣傳西寧文化旅遊資源產品;推動西寧文旅「走出去」,協調西寧非遺進文化和旅遊部恭王府博物館展出,赴南京舉辦「絲綢之路青海道——西寧遺珍」展;與西安、定西、酒泉、蘭州、黔西南州、廣州、肇慶、阿勒泰、濟南等城市和地區進行廣泛的文化交流,促進互鑑互學;堅持報刊、戶外廣告、電視等傳統媒體與今日頭條、抖音、微信、微博等新媒體融合,合力推介西寧文旅資源等。
「年初疫情形勢嚴峻,我在北京時刻關注著西寧的疫情,心急如焚。」西寧疫情嚴重之時正值春節假期,在北京休假的倪利生及時與受援單位取得聯繫,主動請纓返崗抗疫,第一時間回到西寧。即便是在隔離期間,仍積極參與單位工作,做到工作不斷、任務不減。
隨著疫情形勢逐步好轉,在堅持常態化防控的同時,倪利生積極參與推動西寧文旅行業復工復產,參與舉辦了河湟文化旅遊藝術節,通過河湟文化發展高峰論壇、開啟22條美食街區,河湟非遺展、精品文化藝術展演、黃河·河湟文化惠民消費季暨端午消費周、FIRST青年電影展等多項打品牌、促銷費的活動。積極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嚴重衝擊和影響,有效激發文旅消費活力,拓展文旅消費空間,增加文旅企業收入。
白駒過隙,奮鬥不息。對倪利生來說,在這片熱土的每一天依然忙碌而充實。他的生命也和這片古老的城市一樣,正在奮鬥中煥發出新的光彩。(劉沛然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