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優秀的學術報告,不僅可以通過交流激發出新靈感,還可能打開合作之門,為科研人員帶來新機遇。
但現實是,學術報告常常讓人感到無聊、困惑以及冗長。前不久,Nature職業專欄發表了一篇文章,教科學家怎麼在科學會議作報告,讀過之後,大有相見恨晚的感覺。
圖片來源:Nature職業專欄
文章作者表示,在科學講座中,一些適度的調整可以幫助科學家更有效地與同行分享想法。
根據他們作為報告人、聽者和培訓者的經驗,提出了一些建議,這些建議可以使科研人員下一次的學術演講變得更加愉快,有趣和有效。
圖片來源:Nature職業專欄
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學習下這些實用的小技巧吧!
一、了解你的聽眾
演講之前,對你的聽眾做一個簡短的評估。了解他們的知識水平,對你報告內容的了解程度及以前是否聽過你的報告。
二、清楚自己報告的核心信息
在報告之前要想好報告的中心思想,把要傳達的核心思想用一兩句話寫出來,與中心思想無關的幻燈片全部刪掉。
三、抓住演講的「黃金時間」
演講剛開始時,聽眾的注意力是最集中的。因此,在最開始時,要把報告的中心思想傳達給聽眾,並避免使用過多的專業術語,講些複雜的理論、技術。
四、精簡條理地組織PPT,以講故事的方式展開
就像拍電影或畫漫畫時,要依照情節順序畫一些草圖,由此可以選定角色、布置場景和效果。你也可以用這樣的方法在筆記本上勾劃草圖來計劃ppt的主線和內容。
五、換位思考
要考慮聽眾的感受和疲勞耐受力,尤其是在長達一周的大型會議期間,儘量將幻燈片做得易於消化。
六、讓聽眾「聽」,而不是「讀」
不要有過多文字,避免讓觀眾閱讀。過多文字會讓聽眾不得不選擇是聽還是讀。最好的方法是放置幾個關鍵詞並通過演講擴大關鍵詞內容,然後把報告內容娓娓道來。
七、一圖抵千文
圖片和影像比演講更具有感官性,更容易讓人留下深刻印象。試圖人性化地將科研內容和聽眾個人感受連接起來,比如展示實驗室現場照片,或展示一個複雜實驗技術的操作小視頻及動畫等。
八、字體大、內容簡
不要讓幻燈片內容密集,排版時注意聽眾感受。過度密集或過小的圖片、表格和文字非常不利於信息交流,還會加速聽眾的疲勞和麻木。幻燈片製作切忌將一個發表文章的組圖全部放在一張幻燈片上,儘量使每一張幻燈片僅呈現一兩個圖片元素。
九、認真解釋你的數據
如果向非專業領域聽眾介紹,要解釋術語和每個坐標軸、曲線的意義;反之,如果向本領域專家介紹,則可以跳過術語、坐標軸和不同參數的意義。但無論如何,必須解釋圖形表達的意義。
十、用句子做標題,而非詞語、短語
每張幻燈片標題使用一個完整的表示結論的下定義句子,給出清晰的結果。比如:「厄爾尼諾現象使冬天地表風力減弱20%」,而非「厄爾尼諾現象和地表風力」這樣的詞組堆砌。
十一、不必固守「一分鐘一張ppt」法則
如果需要,可以使用很多幻燈片,但只有在大多數幻燈片的信息量較低時才能打破這個經驗法則。可以把你的演講想像成一頓有固定卡路裡限制的食物:聽眾可以消化的食物總量是有限的,你可以選擇上幾道豐盛的硬菜或20道小菜。但是,如果來十幾個披薩,他們是吃不消的。因為聽眾在一定時間內攝取信息的能力是恆定的,所以儘管增加了幻燈片、但不要增加內容量。
總之,期刊論文是詳細描述方法、分析過程、結論等細節的最佳方式,但演講不是,ppt能簡潔清晰地傳遞你做的研究及其重要性就夠了。
堅持看到最後的小夥伴,相信都已經學會這些技巧了,如果覺得有用,記得點讚、收藏、轉發給更多的小夥伴呦 。
本文來源:「無憂潤色」公眾號,內容整理於Nature自然雜誌。
關注我,更多學術文章等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