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北,說它是個地名吧,但卻在地圖上查不到這個名稱。說它是個方位吧,卻又獨立擁有居民區和各種單位如同一個小城鎮。
其實,長北的出現與鐵路的修建息息相關。為了建設新中國提供充裕的能源保證,1957年開始修建東站鐵路,1960年建成五陽到修武段,1963年正式通車。而長治北站和長治火車站在 1960年10月和1961年先後建成。長治北站建成,而長治火車站由長治北火車站管轄。之所以有長治北站在晉東南的中心地位,也與車站處於沁水煤田腹地緊挨潞安幾個國統礦有關。
隨著長治北火車站在鄭局山西片區中心地位的確定,在鼎盛時期長治北站管轄著管轄著南太焦線的長治北車站、長治北工務段、長治北電務段、長治北鐵路醫院、長治北機務段、長治北列檢領工區、長治北房建領工區、長治北水電領工區、長治北公安、長治北學校,另有高平車務段、晉城北車站等諸多單位,是鄭州鐵路局下屬六大鐵路地區黨工委之一,被鐵路人成為長治北鐵路地區。
作為鄭局六大鐵路地區(黨工委)之一長治北鐵路地區的駐地,於是就雲集了各個工區和下屬單位的家屬區,也就有了配套的醫院和學校。由於鐵路交通通達的帶動周圍相繼出現了鐵三局一處、太鋸、地質隊、長治水泥廠等廠礦企業,逐漸形成了長北廠礦聚集區和與之共生的家屬福利區,吸引了銀行、商場的落戶和入駐,也就帶動了周邊十裡八鄉的人氣,這一切使長治北鐵路地區成為除主城區外,人口流入最多的地區。
在上世紀九十代以前,雖然公路交通不便利,但作為鐵路樞紐的長北車站以鐵路的便利成當時山西水泥廠和山西化肥廠兩個大型省企落戶潞城的關鍵所在。
因此,長北雖然相對封閉,但卻是潞城、襄垣、屯留與郊區接壤地帶的一個不失繁華的中心小城鎮。畢竟此時太鋸亞洲鋸王的名聲在外,幾千人的企業一派興旺,鐵三局一處老牌央企和改革開放後的新貴漳澤電廠勢頭正旺。在加上以鐵路運輸為中心輻射的長鋼、王莊、漳村、山化、山水等大中型廠礦企業,一時間熱鬧非凡。在縣域經濟沒有崛起的時代,長治北無疑是繼城區之後長治盆地最熱鬧最熱鬧紅火的地區。
當時周邊黃碾、張莊逢集過會的時候吸引的當時山西和長治省市兩級電視臺都時有報導,即使長治主城區也時常有人專程去長北趕會買東西。
隨著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期經濟體制轉型帶來的企業倒閉潮產生的副作用,太鋸、鐵三局、合成廠、長水陷入困境,再加上九十年代末期長北幹線的修通以及縣域經濟的崛起,削弱了長北在長治北部三縣區邊緣的經濟中心地位,尤其在近年隨著多年有區無城的郊區被撤併,一貫被民間視為郊區中心城的長治北最終成為城鎮建設的遺忘之地,只有那長治北車站依然源源不斷的輸送一車車黑金,坐守著鄭局最大的盈利單位之稱。
而駐地企業的收縮和衰退導致長北企業人口開始外流,漳電的中心轉向同煤,鐵三局一處不少人回了東北,而太鋸大部分返回天津,即使作為長北基礎的長北火也由於2006年的路局改革,不少工區車間搬遷至月山或新鄉。
從大型工礦企業主導的區域框架萎縮為社區和鄉村支撐的街道管理過程轉換中,長北顯然沒有跟上時代的節奏,政府沒有及時跟進造成了企業內縮後社會職能尤其城鎮建設的空白。以至於現在長北地區除馬廠鄉鎮新建設的少數幾棟樓盤外,整體街容街貌依然保持了上世紀九十年代的風格。
即使作為長北地區根骨和基礎的長北車站,當前也放棄了在駐地的建設,轉向到主城區更近的長治火車站,從長治火車站的鐵道家苑可見一窺。
鐵路局跨省隸屬尤其當下政企分離的實際以及遠離主城區,決定了在未來長北不會像南部南三廠一樣有自己社區街道規劃,而郊區多年寄居市區無視長北的規劃使長北錯失去了最好的時光,當下擴區後新區作為市政建設重點註定長北是時代的棄兒長北。畢竟,長北的建設當靠一個馬廠,有點力不從心如小馬拉大車,所以說長北是長治的鶴崗也不為過,與HG都淪落到靠最初的框架維持。
傳統煤炭產業枯竭的HG房價冰火兩重天。HG市中心一房難求,遠離學區偏遠地方的白菜價都難脫手。長北也如此,學校周圍買房租房廣告時有可見,而外圍破產企業的家屬樓或平房在荒草中飄搖,只有樓邊停著的那些油光鋥亮轎車提示著玻璃脫落的老樓裡面還有部分人家在此居住。
儘管隨著個別企業不景氣人口的外流,區域發展乏力,但在鐵路企業存在的基本保障下,作為人口基礎的鄉村和社區還是發揮了蓄水池作用。小巷子裡人流還是熙熙攘攘。其實,相對於市區的高房價這裡似乎更有著種生活的從容。隨著東西兩側長北幹線和榆黃公路的拓展,高房價的長治也許對長北是個新的機會。
與此相似的如海棠洗衣機所在的蘇店,在海棠破產後落寂了一段時期。隨著長治主城區擴張的輻射作用,蘇店在城鎮化中逐漸風生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