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越城區人民政府接連發布2則房屋徵收公告,共計拆遷面積達8.5萬方!
一則,是因浙東運河文化園(浙東運河博物館)建設需要,徵收東至大越路、南至浙東運河、西至半島花園、北至鳳林西路,總徵收房屋面積約1.3萬平方米;
一則,是因為要建設杭州亞運會棒(壘)球體育文化中心項目,徵收東至後橋頭河、南至村道、西至鏡水路、北至裕民路,總徵收房屋面積約7.22萬平方米。
兩則拆遷通知,雖然涉及的人群並不多,但都位於東浦街道!而且都是為了重要項目的建設!
可以視為,這是東浦,即將迎來發展機遇的先兆!
1st
參股亞運紅利
眾所周知,在未來的幾年中,紹興將迎來的最大規模的活動,無疑是亞運會。
亞運會不僅是一場體育盛會,同樣也是一個能夠帶動區域價值提升的超級熱點。
2010年廣州亞運會之後,廣州亞運村及周邊板塊,區域價值就獲得了質的提升;杭州奧體板塊,已經成為最炙手可熱的區域。
因此能夠參與到這場盛會之中,是每個區域都夢寐以求的。
作為2022年杭州亞運會的分會城市之一,紹興最早確認能夠承辦的,是亞運籃球項目預選賽(小組賽)、亞運排球項目預選賽(小組賽),分別在紹興市奧體中心體育館和中國輕紡城體育中心體育館舉行。
而之後,又正式官宣了亞運會棒壘球館、亞運會攀巖館,落戶紹興。
其中亞運會棒壘球館,就選址東浦。
當然,球館選址東浦,不是單純就建一個球館,根據計劃,棒壘球場地建設將綜合考慮今後作為亞運會比賽場地、國家隊訓練基地、省隊市辦駐地等需要,該區域配套建有學校、酒店、公園等設施,引進總部經濟、IT等高端產業,打造棒壘球為核心的未來社區。
以亞運會棒壘球館為基點,趁勢帶動整片周邊區域發展起來,這才是真正目的!
2nd
強化旅遊資源
浙東運河文化園的建設,對東浦來說,則更像是「再補強」。
本身已擁有「東浦黃酒小鎮」這一全國特色小鎮,東浦這幾年來正在努力發展旅遊業,致力於成為紹興又一旅遊與文化勝地。
如果說黃酒小鎮是點狀發展,那麼浙東運河文化園,就是東浦接入「浙東運河」、實現帶狀發展的舉措之一。
要知道,除了黃酒小鎮,古運河一路上還能串起酷玩小鎮、抹茶小鎮、E遊小鎮等紹興特色小鎮。
單個特色小鎮,或許吸引力比較有限,但是當特色小鎮,通過一條古運河連接成串時,將達到「1+1>2」的效果。不管是對於東浦,還是對於整個紹興旅遊業來說,都大有裨益。
此外,浙江大灣區「大花園建設」中,也提到要「建設和打造大運河(浙江)文化帶」。
浙東運河文化園的建設,既是順應了「大花園建設」,也讓紹興能夠在「大運河(浙江)文化帶」中,發出更響亮的聲音。
3rd
城市融合所向
在《杭州亞運會棒(壘)球體育文化中心項目房屋徵收補償方案》中,徵收目的還提到了「促進越城區、柯橋、鏡湖融合發展」。
紹興有句老話叫「山陰不管,會稽不收」,用來形容現在行政區交界地帶,也比較合適。
因為城市發展總是從中心向邊界擴展,因此城市邊界地帶,往往是最後建設、最難規劃的。
很不幸,東浦就是位於柯橋和越城的交界地帶。
但隨著鏡湖的建設、柯橋的擴張,最重要的,是紹興「三區融合」的戰略方針,東浦也正迎來發展的高光時刻。
這次的亞運會棒壘球館如是,在這之前,洋江路的西延亦如是。
洋江路作為串聯市政府以及眾多大型市政項目的主幹道,被稱為「紹興市政第一路」。
因此洋江路柯橋段的通車,無疑是柯橋、越城融合的一大步。
同時,城市的發展需要人氣的補充。
從這兩年的土地市場上,我們也可以看到,越城區有意向柯越融合地區,補充人氣。
從最早的勤業鏡悅府,到這兩年的陽光城檀悅、金昌白鷺鳳林、龍湖春江天鏡等,還有在去年年底的論壇上,揭開面紗的高教園區周邊數宗地塊。
4th
從這8.5萬方的拆遷開始,東浦即將翻開它新的一面。
而且隨著紹興城市的融合發展,我們有理由看好,這個千年古鎮,即將煥發出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