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國各地教師招聘考試和教師資格考試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考點就是教學原則和德育原則。這些原則在各種考試中主要以選擇題和案例分析題的形式進行考察,而且佔的比例比較大,所以是我們重點要掌握的知識點。
德育原則是根據教育目的、德育目標和德育過程規律提出的,學校和教師進行德育工作必須遵循的基本要求。
下面就我國常用的德育原則進行解析:
1.導向性原則
導向性原則是指進行德育時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導學生向正確的方向發展。由於學生正處在品德形成的階段,可塑性強,這就要求學校德育要堅持導向性原則,為學生的品德健康發展指明方向。具體要求我們要做到:(1)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2)德育目標必須符合新時期的方針、政策和總任務的要求;(3)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現實性結合起來。
2.疏導原則
疏導原則是指進行德育要循循善誘,以理服人,從提高學生認識入手,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使他們積極向上。具體要求我們要做到:(1)講明道理,疏導思想;(2)因勢利導,循循善誘;(3)以表揚激勵為主,堅持正面教育,對他們表現出的積極性和微小進步,都要注意肯定,這樣才能更好地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有助於培養他們的優良品質。
「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這句話所體現的德育原則是疏導原則。
3.尊重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的原則
既要尊重信任學生,又要對學生提出嚴格的要求,把嚴和愛有機結合起來。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要儘量多的要求一個人,也要儘可能地尊重一個人。」具體要求我們要做到:
(1)教育者要有強烈的責任感以及尊重學生的態度,關心愛護學生,尤其是對待後進生;(2)教育者應根據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標,對學生嚴格要求,認真管理。
4.知行統一原則
既要重視思想道德的理論教育,又要重視組織學生參加實踐鍛鍊,把提高認識和行為養成結合起來,使學生做到言行一致、表裡如一。具體要求我們要做到:(1)加強思想道德的理論教育,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認識;(2)組織和引導學生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促使他們在接觸社會的實踐活動中加深情感體驗,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3)對學生的評價和要求要堅持知行統一的原則;(4)教育者要以身作則,嚴於律己。
5.正面教育與紀律約束相結合的原則
德育工作既要正面引導、說服教育、啟發自覺,調動學生接受教育的內在動力,又要輔之以必要的紀律約束,並使兩者有機結合起來。具體要求我們要做到:(1)堅持正面教育原則;(2)堅持擺事實、講道理,以理服人;(3)建立健全學校規章制度和集體組織的公約、守則等,並且嚴格管理,認真執行。
6.依靠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的原則
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於依靠、發揚學生自身的積極因素,調動學生自我教育的積極性,克服消極因素。具體要求我們要做到:(1)教育者要用一分為二的觀點,分析,客觀地評價學生的優點和不足;(2)教育者要有意識地創造條件,將學生思想中的消極因素轉化為積極因素;(3)教育者要提高學生自我認識、自我評價能力,啟發他們自覺思考,克服缺點,發揚優點。
7.教育影響的一致性與連貫性原則
德育工作中應主動協調多方面的教育力量,統一認識和步調,有計劃、有系統的發揮教育的整體功能,培養學生正確的思想品德,是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三結合的體現。具體要求我們要做到:(1)充分發揮教師集體的作用;(2)爭取家長和社會的配合;(3)保持德育工作的經常性和制度化,處理好銜接工作。
8.因材施教原則
因材施教原則是指進行德育要從學生的思想認識和品德發展的實際出發,根據他們的年齡特徵和個性差異進行不同的教育,使每個學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更好的發展。具體要求我們要做到:(1)深入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內心世界;(2)根據學生個人特點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3)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有計劃地進行教育。此原則由孔子在《論語》中最先提出的。
以上便是在教師招聘和教師資格考試中常考的德育原則的考點,多以選擇案例形式和大的案例分析題的形式進行考察,希望各位同學認真準備此部分內容,做到靈活應用。
以上就是對教育學中常考知識點德育原則的詳細講解,希望能對考生有所幫助!
中公講師解析
掃描二維碼·關注QQ公眾號教育雜談
回復「教育理論」即可查看教師考編兩學各章節練習題
回復「學科知識」即可查看13大學科知識點解讀
關注QQ公眾號:教育雜談,獲取考試資訊!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