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湖南,有個郎中需一種叫寄生黃的寄生植物,便讓兒子進山去採。這個植物有好幾種長相近似的近親,此前他特意教過兒子辨認。沒曾想兒子從山裡回來,帶回的依然非他所需。
郎中氣不打一處,卻也深知,這種植物確實有著迷惑人的本事,只好和兒子再次進山,直到教會兒子清楚區分。
問題來了:寄生黃的近親有多少?
要了解這一點,先要從寄生黃的種屬蛇菰屬說起。
蛇菰屬外形豔麗,為非專性寄生植物,寄主較多。因產地及品種的不同,分為川藏蛇菰、紅冬蛇菰、旋生蛇菰、筒鞘蛇菰、日本蛇菰等。
寄生黃正是筒鞘蛇菰的全草。又名鹿仙草、見根生、地楊梅、土裡開花、鹿心草、紅菌、牛奶菌、雞心七、文王一支筆、借母懷胎、九子不離母、葛菌等。
其文王一支筆之名,是因其形狀看起來像古代的毛筆,而衍生了文王用其批閱公文的故事。
文王是商周時代的人物,傳說他還用文王一支筆為士兵治病,說明寄生黃入藥極早。其高5~15釐米。根莖肥厚,近球形,不分枝或偶分枝,黃褐色,很少呈紅棕色,表面密集顆粒狀小疣瘤和淺黃色或黃白色星芒狀皮孔。花莖大部呈紅色。鱗狀苞片2~5枚,輪生,基部聯合呈鞘筒狀,故得筒鞘蛇菰之名。寄生黃之名則是由其色彩與寄生之屬性而得。
生於海拔2300~3600米的針葉林或針闊葉混交林下。寄主以杜鵑屬和櫟屬植物為主,分布於西南及湖北、湖南、西藏、陝西等地。
9~10月採收全草,曬乾或鮮用。
性味苦澀寒,歸肺胃肝經。能行氣健胃,清熱利溼,涼血止血,補腎澀精。屬理氣藥。醒神治酒積的功效也佳。
選方:
1、治老人頭昏:葛菌18克,天麻30克。共研粉,每日早晨用3克加白糖蒸雞蛋吃。(《秦嶺巴山天然藥物志》)
天麻平肝熄風,止痙。是治頭痛眩暈的佳藥。
2、治痔瘡:寄生黃9克,燉豬大腸1節吃。(《貴州草藥》)
3、治酒疾,酒醉:葛菌、枳椇子各12克。水煎服。(《秦嶺巴山天然藥物志》)
枳椇子利水消腫,清胸膈之熱。主治水腫證,酒醉,解酒毒。
4、治遺精:葛菌30g,燉肉服。(《秦嶺巴山天然藥物志》)
5、治心腹疼痛:葛菌、山慈菇、黃荊子各9g,水煎服。(《秦嶺巴山天然藥物志》)
山慈菇性味甘涼,微辛。歸肝脾經。清熱解毒、化痰散結。
黃荊子性味辛苦溫,歸肺胃肝經。祛風解表,止咳平喘,理氣消食止痛。
二藥與行氣健胃的葛菌共同行氣理氣,並健胃消食散結,共治病症。
以上就是寄生黃的藥用選方,你見過寄生黃嗎?見過其它蛇菰屬植物嗎?
提醒提醒:每個人身體情況不同,文章所提供的方子,宜根據情況辨證加減,建議找專業醫生指導哦。(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