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 渭南:「窮帽子」摘了,就不能再戴上
去年12月10日18時許,富平縣齊村鎮街子村三合組組長趙學禮,又一次來到了「兜底」貧困戶吳銀芝老人的家裡。在詳細了解完老人身體狀況後,他拿出手機,在一個名為「網格化監測預警(齊村鎮街子村)」的微信群裡發了一句話:「吳銀芝老人身體健康,衛生基本上還整潔。」
在渭南市,像趙學禮這樣的村民小組長共有1.76萬名。為了鞏固脫貧成果,去年9月,他們被賦予了一個新的身份:防返貧致貧監測信息員。主要職責是在本村民小組內,以家庭為單位,監測因病、因殘、因災、受疫情影響等支出驟增、收入驟減以及「兩不愁三保障」存在潛在風險的建檔立卡戶和非建檔立卡易致貧戶。村民小組長不僅要實際入戶查看情況、上報監測信息,還要協助宣傳國家扶貧政策和落實具體幫扶措施。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也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為了確保脫貧攻堅質量成色,我們以『三排查三清零』『三督一考』『百日衝刺』等工作為抓手,圍繞『兩不愁三保障』,優化政策供給,創新工作機制,解決突出問題,加快補齊短板,努力向全市人民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去年12月28日,渭南市扶貧辦主任惠建軍說。
截至目前,渭南市去年剩餘的2.89萬貧困人口已完成退出工作,貧困人口「兩不愁三保障」和安全飲水已全面達標;5個貧困縣全部摘帽,501個貧困村全部脫貧退出;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醫療保障實現全覆蓋;全市123個鎮(辦)1915個建制村,已全部通瀝青(水泥)路,通暢率達到100%;所有貧困村都通了動力電和寬帶網絡;農村人居環境得到改善。
在此基礎上,為了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渭南市立足實際,大膽探索,決定建立「村民小組長報告、村研判、鎮會審、縣審定、部門精準施策、鎮村落實」的網格化閉環式動態監測預警和幫扶機制。
「村民小組長長期在村組生活,對本組的人口增減、農業生產、勞動力就業、家庭收入、人際交往等情況最為熟悉,讓他們擔任防返貧致貧監測信息員再合適不過了。」惠建軍告訴記者,村「兩委」在接到小組長信息報告後,會及時進行走訪摸排、核實情況、匯總上報。
在自下而上及時反饋返貧致貧風險情況的同時,渭南市還依託各行業部門自上而下的信息管理系統,實時監測風險隱患,包括人口死亡、發生大病和殘疾等造成家庭收入驟減,新納入低保、五保,新發生臨時救助等情況。各部門發現異常數據信息後,及時篩查比對並推送同級扶貧部門交辦核查。渭南市扶貧辦還與各行業部門建立了聯席會商機制,每半個月交換共享一次數據信息,進行常態化比對,並對一些重要問題及時溝通研究,核實督導。目前,渭南市扶貧辦已與12個市級部門數據比對總量137萬餘條,發現疑似線索4.2萬餘條。
「我們將監測對象致貧返貧風險隱患類型,細分為收入型風險、保障型風險和發展型風險三大類29種。之後,按照分類施策、精準到戶的原則,根據監測對象的具體情況,落實一種或多種幫扶措施。對有勞動能力且具備產業、就業條件的,通過產業、就業措施進行扶持,促進其穩定增收;對無勞動能力的,落實低保、醫療救助、養老保險等綜合保障措施;對因病、因殘、因災導致有返貧致貧風險的,開展醫療救助、殘疾救助、災害救助等臨時救助。目的只有一個,確保已經摘掉的『窮帽子』不會再重新戴上!」惠建軍說。
據統計,去年以來,渭南市通過監測預警網絡,已及時發現並確定了脫貧監測戶749戶2656人,邊緣戶589戶2014人,這些監測對象都得到了及時有效的幫扶救助。
(文章來源:陝西日報)
(責任編輯:DF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