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楚有才,於斯為盛」,這句激蕩了多少代人的詞句,今天依舊在湖南湘江新區裡演繹著新的故事。
不僅是眼前高科技製造的成績,湘江新區的山山水水,今天也被注入了科技的基因,隨著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的調查,這片湘江邊的土地上,一些讓我們感到振奮的信息,正在成為現實。
從37億到750億 一塊廢棄之地奇蹟重生變廢為寶
眼前的這個礦坑,是粗放經濟時代留給長沙的一道傷疤。在今天長沙大王山片區的土地上,一個深達100米、直徑達400米的深坑,刺眼的訴說著曾經的歲月。近40年來,眾多水泥廠生產水泥和礦山採石後,最終在湘江邊留下的這個醜陋的工業遺蹟。湘江新區建立時,這片土地,也在新區的範圍裡。在高科技園區裡,這塊歷史遺留下來的工業傷疤,成為新區建設者必須面對的一道難題。
區域內的水泥廠和非煤礦山企業最終被關停,落後產業容易被清理,但留下的礦坑卻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大難題,如此巨大的礦坑,該如何修復呢?
不僅是湖南湘江新區,在整個中國,幾十年間的大規模開採,諸多個省份的土地上,都留下了數不清的礦洞礦坑。怎樣修復這些工業文明帶來的傷疤,是眼下很多城市都需要面臨的難題。今天,湘江新區的開發者也遇到了這樣的挑戰。
2011年12月,敢為天下先的新區開發者正式提出了一個天馬行空式的創意構思,利用這個坑,在上面建設一個冰雪世界。
△長沙大王山冰雪世界是世界唯一懸浮於深坑之上的冰雪遊樂項目。
這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但有著霸蠻精神的這群湖南人,最終拿出了世界上唯一懸浮於深坑之上的冰雪主題樂園方案。這個充滿冒險的方案,試圖重新尋找著一種自然與人文和諧共生的發展模式。
△以阿爾卑斯山為主題,設計了眾多新奇冰雪遊樂設施,配置滑雪、戲雪等多樣化的活動。
未來,遊客可在深達百米的巨大礦坑內觀賞工業遺址實景,頭頂上還「懸浮著」世界上最大的冰雪與水結合的室內主題樂園。歡樂城的整體創新設計充分利用了百米深坑的地形條件,實現了懸崖滑道和深坑自然落差的完美結合。
把劣勢變為優勢,用科技創造新的輝煌,在新時代裡,施展新的作為,這或許就是國家設立新區的最大目的。湖南湘江集團戰略運營中心副總經理歐陽湘江還告訴記者,新區不僅用科技創造了湘江歡樂城,這個遊樂場所還要建造國內最先進的分布式能源站,集供冷、供熱、供應蒸汽為一體,項目建成運營後,每年可節省標煤的1290噸,減排二氧化碳5085噸,二氧化硫29噸,節能率達27.2%。
湖南湘江集團戰略運營中心副總經理 歐陽湘江:比如冰雪世界裡面,有時候室外的溫度可能是30度,室內的溫度可能是零下5度,那麼我們就把室外的二三十度的溫度回收,然後經過分布式的源站去回收利用,這樣的節能就又達到了27%。
湘江歡樂城還將和周邊華誼兄弟電影小鎮、恆大童世界、湘軍文化園等多種特色旅遊元素連成一片。成為整個中南地區首個世界級特大創新型綜合旅遊產業項目。不用幾年,這片被破壞的生態之地,將以全新的風貌呈現在湘江邊,見證一場新商機新財富的到來。
歐陽湘江:我們原來41家的這個企業,老工業企業,年產值大概就是一年37個億左右,我們2019年開園之後,我們預計了一下,將近750億的一個旅遊總收入,這樣的話從這一塊我們將近放到20倍。
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 湘江新區創造經濟發展新動力
走在湖南湘江新區裡,建設者們告訴記者,新區最長遠的思考,不僅僅只是在眼前的工廠和商業項目,經濟發展是一個地區持續性的話題,要想在國家經濟版圖上保持長久的經濟活力,環境是未來競爭的關鍵砝碼。長沙自古以來,江河湖泊眾多,本是靈秀之地,卻因工業發展而飽受汙染之困。湘江也一度陷入「最沉重河流」的尷尬。設立的湘江新區能否從汙染的窘境中重生,增強綠色競爭力,考驗著新區建設者們的智慧。
從眼前的這片區域沿湘江北上,800畝的洋湖溼地公園今天寧靜秀美。一大早,洋湖再生水廠運營部經理郭建德就和工作人員趕到溼地公園,做水體的測量工作。
洋湖溼地公園,整個水域面積達到96.5萬平方米,是我國中部地區最大的溼地公園。同時也是湘江流域生態治理的開篇之作。由於溼地公園的水源主要來自洋湖再生水廠處理後的生活汙水,以及周邊流進來的雨水,水體存在有機物的汙染,所以再生水廠的工作人員要負責在溼地公園周圍建起23個雨水收集和淨化系統。而且2018初,整個溼地公園水體的生態整治工作要正式大面積鋪開,所以現在壓在郭建德和同事們肩上的擔子並不輕。
湖再生水廠運營部經理 郭建德:湘江新區管委會計劃從明年2018年到2019年兩年時間內,把整個洋湖溼地公園這96萬平米的水域全部進行生態整治,讓它變成就是說水質非常好,水質達到三類水,透明度非常高的水域。
所謂生態整治就是採用植物、微生物和動物的良性生態鏈的方法對水質進行淨化的一種方法。為了深度淨化水體,郭建德他們專門從國內外引進了美人蕉、黃菖蒲等20多種水生植物,用來吸附汙水中的氮磷等有害的有機物。經過人工溼地淨化之後,汙水能夠從一級B淨化到一級A的最高標準。新的汙水處理工藝不僅極大美化了周邊的景觀,而且相對於傳統的膜處理技術還大大降低了深度淨水的成本。
郭建德:我們人工溼地主要的成本是在人工上面,一般來說我們每噸處水的成本只要幾分錢就夠了。膜工藝基本上是6毛以上,有的可以達到一塊錢一噸的處理成本,所以我們在經濟上面來說是遠低於它的成本。
科技正讓湘江水恢復到往日的清澈,而創新則讓這片土地沉澱著面向未來的勃勃生機。從2015年4月成立到2016年底,湖南湘江新區一年多的時間,就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801.12億元,同比增加了11.0%。
長沙市委常委 湖南湘江新區黨工委副書記 張迎春:湖湘文化是心憂天下,敢為人先,湖南湘江新區人也非常想做事,也敢做事,我們非常希望把湖南省長沙市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態轉化為我們企業,轉化為我們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持續發展優勢,真正的讓廣大的企業,讓我們廣大的創業者能夠享受到燦爛的陽光,滋潤的雨露和適宜的土壤。
【半小時觀察】紮實前行 書寫輝煌
即使是在初冬時節,走在湘江新區的土地上,我們也能感受到這座歷史名城散發出的新鮮勁兒。我們總說湖南人的性格中,有著一股霸蠻的勁,新區的成績也證明,只要肯下功夫,即使是一個廢棄的礦坑,也能成為科技和商業的新天地。敢創造,敢嘗試,敢擔當,從商業衛星的發射到飛機剎車片的自主研發成功,從汙染的河水變身溼地公園,處處體現的一個新字,人們感受到的,是國家級新區的示範作用,帶頭作用。
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專門提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作為國家在中部地區劃定的第一個新區,也將在這個動力下,將湘江建設得更新,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