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您看我還有機會嗎?」——《隱秘的角落》
近期極火的網劇《隱秘的角落》,帶紅了一個演員秦昊,帶紅了一句話:「你看我還有機會嗎?」
這句話劇中出現了兩次,第一次出現後一對老夫妻被謀殺,第二次出現後出軌的妻子被謀殺。
關於秦昊飾演的殺人狂張東升,觀眾也用十二萬分的熱情進行了研究,也不乏很多同情的聲音。基本上一個統一的意見是,張東升因為出身卑微而受到歧視,因為沒法逃開歧視而開始壓抑,因為過分壓抑而最終以變態的方式爆發。
2. 「明年一定提拔你!」
職場PUA,是一個最近非常火的詞彙,從兩性關係的狹義定義遷移到更多場景中。
首先,我們應該明白什麼是PUA,就是一套精神控制方法。這套控制方法的核心是,摧毀對方的自我判斷能力和意志,然後完全掌控對方。
確實如此。在職場中,你也會經常遇到一些老闆,一會兒對你吹毛求疵,一會兒又對你各種許願發誓,其實核心目的就是一個,摧毀你的自信心和判斷力,並進而完全掌控你。
3. 「我只知道我不能體會任何人的快樂」——《吉姆餐廳》
抑鬱症也不再是個離我們很遠的詞彙,小編身邊就有好幾位朋友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抑鬱症。有半夜扇自己耳光的,有下雨天躲在衣櫃裡哭的,有寫作業的時候用筆尖戳自己手心的,有聽到某種「呼喚」獨自跑到河邊的。
小編聽起來都覺得難受極了,心疼極了。其實,我也經常打不起精神來,看著別的人陽光下聊著笑著,也只覺得熱鬧是他們的,甚至也想過要去看看心理醫生。
社會與環境因素,不良生活事件,可導致抑鬱症;不良的思維模式、感覺幾乎無法控制生活事件的人,較容易發生抑鬱症;工作壓力、生活壓力過重也是導致抑鬱症的一個常見病因。
4. 一個概念的喪失
這些隱秘心理的背後,都是同一個概念的喪失,這個概念就是「元認知」。
元認知,就是你「對自己思考過程的認知與理解」,即「認知的認知」。
一個人的智商高,通常表現為此人對於外界信號接收、加工、分析、理解能力強,即通常稱為「認知能力強」。而有些極聰明的孩子,比沒那麼聰明的孩子更需要小心培養,正因為他們接受能力太強,所以「變壞」的可能性也更大。這個變壞的過程,就是「元認知」喪失的過程,也就是只發生了認知,卻沒有辦法去認知自己為什麼有這種認知的過程。
5. 三個環節
元認知有三個環節可以控制。
第一,控制輸入,有強的元認知能力的人,懂得「非禮勿視,非禮勿聽」,懂得「君子不立危牆之下」,懂得主動躲避帶負面環境帶來的傷害。
第二,控制輸出,有強的元認知能力的人,懂得「好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懂得「殺敵一千,資損八百」,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不給周邊帶來負面的信息。
第三,控制過程,有強的元認知能力的人,懂得通過禪定、打坐、觀心、插花、飲茶、運動等方式去認知或者排解已經獲得的認知,從而「雲捲雲舒,花開花落,閒庭信步」。
6. 指月之指
中國的哲學,很多都是研究元認知的哲學。這些哲學中,不太過分地探討某個具體的解決方案,更多是在探究一個思考的過程。
例如,諸子、百家、理學、禪宗,沒有哪個會告訴你怎麼做人最好,也沒有哪個會告訴你什麼樣的世界最好。但他們好像都伸出自己食指,指向了天空,指向了同樣一個方向,哪個方向就是——明月。
這個「指月之指」,就是元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