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文明建設,關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關係億萬中國人民福祉。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2018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強調,加大力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解決生態環境問題,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同時,明確要求:「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要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重點工作領域,開展執法檢查,定期聽取並審議同級政府工作情況報告。」
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黨中央關於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決策部署,依照法定職責、限於法定範圍、遵守法定程序,精心謀劃,認真部署,系統推進,連續三年運用執法檢查等法治方式,分重點、分階段、分節奏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向汙染開戰。
——2018年,對大氣汙染防治法開展執法檢查,專門加開一次常委會會議,作出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依法推動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決議,以法律的武器治理汙染,用法治的力量保衛藍天。
——2019年,對水汙染防治法開展執法檢查,發揮法律制度剛性約束作用,緊扣法律責任的落實,推動水汙染治理和水環境保護,還給老百姓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景象。
——2020年,對土壤汙染防治法開展執法檢查,堅持預防為主、保護優先,依法做好土壤風險管控和修復工作,確保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三年裡,慄戰書委員長三次掛帥擔任執法檢查組組長,推動三場監督「重頭戲」連番上演。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在全國範圍內連續打響聲勢浩大、務實高效的汙染防治法治攻堅戰,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解決人民群眾高度關心的生態環境問題,在人大監督史上前所未有。
在這場攻堅戰中,召開五級人大代表座談會、緊扣法律規定開展檢查、堅持問題導向查找法律實施中存在的不足、聽取分組報告和委託檢查報告、引入第三方評估、開展問卷調查、實地明察暗訪、報告點名「曝光」……一項項求真務實的創新舉措、一系列不斷完善的方式方法,在工作中創造多個「史上第一次」,使得人大監督更有力度、更具實效。
如今,生活在同一片天空、同一個家園下,我們最明顯的感受是,「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人民更幸福」正一步步成為現實,這裡面有法治的威力,有人大的貢獻。
每到一地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優美的生態環境,是民心民意所向,也是人大職責所系。
履職開局之年,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主動擔當,把解決生態環境問題擺在人大工作的突出位置。
「要通過執法檢查,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關於生態文明建設思想的進一步貫徹落實,使之貫穿到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之中,用以引領和規範我們的生產生活行為,推動全黨全國自覺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形成共同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強大合力。」
2018年5月7日,北京人民大會堂,慄戰書委員長主持召開全國人大常委會大氣汙染防治法執法檢查組第一次全體會議,就紮實做好執法檢查工作進行總動員、總部署。
隨即,一場發揮人大職能作用的藍天保衛戰全面打響。
慄戰書委員長親自擔任大氣汙染防治法執法檢查組組長,王晨、沈躍躍、丁仲禮副委員長,楊振武秘書長和環資委高虎城主任委員任副組長。2018年5月至6月,執法檢查組分為4個小組,赴河南、內蒙古、山西、陝西、山東、河北、安徽、江蘇8個省區開展實地檢查。
2019年4月8日至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慄戰書率全國人大常委會水汙染防治法執法檢查組在四川省開展檢查。攝影/新華社記者 燕雁
此後2019年和2020年,由慄戰書委員長連續擔任執法檢查組組長,分別對水汙染防治法、土壤汙染防治法開展執法檢查,接連打響人大的碧水保衛戰、淨土保衛戰。
檢查組副組長、全國人大環資委主任委員高虎城接受本刊記者採訪時表示,三次執法檢查共邀請84人次全國人大代表參加,深入到22個省份的78個地市,召開74場座談會,聽取233個部門、461人次匯報,實地查看362個單位和項目,同時委託各省級人大常委會進行自查,做到每次檢查都實現31個省(區、市)全覆蓋。
生態興則文明興。每次檢查,每到一地,每場座談會,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都帶頭積極宣講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要求大家貫徹到實際工作和生產生活中,依法推動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確保黨中央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決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實到位。
慄戰書在河南省開展大氣汙染防治法執法檢查時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面有效實施大氣汙染防治法,夯實法律責任,依法標本兼治,用法律的武器護衛藍天白雲,提升百姓藍天幸福感。
王晨在陝西省開展大氣汙染防治法執法檢查時強調,打贏藍天保衛戰,必須全面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實施好大氣汙染防治法各項規定,以空氣品質明顯改善為剛性要求,針對弱項短板,解決突出問題,努力實現人民群眾藍天白雲、繁星閃爍的美好期盼。
沈躍躍在安徽省開展水汙染防治法執法檢查時強調,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面落實黨中央關於水環境保護和水汙染防治各項決策部署,依法推動打好碧水保衛戰,堅持不懈做好長江生態保護和水汙染防治工作,堅決扛起長江大保護綠色「擔當」,把好山好水保護好。
丁仲禮在河北省開展土壤汙染防治法執法檢查時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黨中央決策部署,深刻認識土壤汙染防治的重大意義,嚴格落實各級各部門法律責任,著力解決土壤汙染危害農產品安全和人居環境健康兩大突出問題,讓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
赴地方檢查時,各地區各部門和廣大幹部群眾普遍表示,通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親身感受到黨的十八大以來生態文明建設取得的重大成果,扭轉了過去鋪攤子上項目、追求眼前利益的觀念,摒棄了以犧牲環境換取經濟增長的粗放發展方式,正在積極探索走出一條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現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中的「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等金句已經膾炙人口、深入人心,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已經成為全社會的共識和行動。
人民至上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守護良好生態環境
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美麗中國,是全國人民群眾的共同期盼。
大氣汙染,被認為是人民群眾的「心肺之患」;大氣汙染防治成為汙染防治攻堅戰的重中之重。
2018年5月,慄戰書和執法檢查組成員在河南檢查大氣汙染防治法實施情況時,專門到村民家中了解實際情況,聽取意見建議。
交談中,慄戰書指出:「環境質量怎麼樣,老百姓的感受最直接、最強烈。汙染治理成效怎麼樣,要由老百姓說了算,老百姓說好才是真好。」
參與執法檢查的全國人大代表、大氣汙染防治領域專家賀泓回憶說:「在河南實地檢查時,委員長和檢查組成員工作非常認真、非常深入,還走進老百姓家裡,察看煤改電的真實情況,給我留下深刻印象。」
2019年6月5日,慄戰書率全國人大常委會水汙染防治法執法檢查組,深入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實地檢查。
位於太湖之濱的北港村和柳舍村,青磚黛瓦,小橋流水,景色如畫。檢查中,慄戰書走進袁培德、袁火泉等村民家中,與他們握手、親切交談。
「我最關心的,就是大家的用水安全。」在村民家中的廚房,慄戰書詢問大家用水方便不方便、價格貴不貴、安全不安全,強調水汙染防治工作一定要讓群眾滿意、得到群眾認可。
今年,對土壤汙染防治法進行執法檢查時,全國人大常委會把檢查農用地和建設用地安全利用情況作為重中之重,推動從源頭上保證農產品安全和人居環境健康,確保讓人民群眾吃得放心、住得安心。
檢查組成員、全國人大環資委副主任委員竇樹華接受本刊記者採訪時表示,檢查組始終把人民生命健康安全擺在第一位,依法守護良好生態環境這個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赴地方檢查時,召開五級人大代表座談會和基層群眾座談會,與數百名各級人大代表、一線工作人員、專家學者、居民村民當面交流,聽取意見、回應關切。
大氣、水、土壤等汙染防治,涉及每一個人的健康安全,是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三年來,本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深入了解人民群眾對汙染防治的所思所想所盼,推動法律制度全面施行和汙染防治工作改進,使之更加符合民意,更好惠及於民。
緊扣法律
依法開展檢查,充分發揮法治威力
慄戰書指出,人大執法檢查不是一般性的工作檢查,而是對法律實施情況進行監督,必須緊扣法律制度、法律規定、法律條文開展檢查。
緊扣法律開展檢查,充分發揮法治威力,是本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監督工作的一個突出特點和重要原則。
黑臭在水裡,關鍵在岸上。城鎮汙水管網不配套導致汙水直排形成黑臭水體,是水汙染防治的一個老大難問題。
對此,水汙染防治法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通過財政預算和其他渠道籌集資金,統籌安排建設城鎮汙水集中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提高本行政區域城鎮汙水的收集率和處理率。
2019年5月7日至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王晨率全國人大常委會水汙染防治法執法檢查組在河北省開展檢查。(河北人大供圖)
2019年5月,王晨率全國人大常委會水汙染防治法執法檢查組到河北省開展執法檢查。
對照法律規定,檢查組發現,儘管河北省每個縣都建成汙水處理廠,但部分汙水處理廠超負荷運行;一些城鎮汙水管網配套建設滯後,雨汙分流不全面不徹底,小城鎮汙水處理設施建設起步晚、規模小,汙水收集處理能力低;一些地區已建成的汙水處理設施排放標準不能滿足日益提高的水環境質量要求。
河北省唐山市城管局向檢查組反映,個別縣(市、區)存在「重水廠、輕管網」現象,城市排水管網系統還不完善,城中村等地還存在管網覆蓋空白區,仍存在生活汙水直排現象。
飲用水安全,直接關乎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安全,大家高度關心。水汙染防治法規定,地方政府應當對飲用水安全狀況進行監測,並至少每季度向社會公示一次。
每次聽取匯報和檢查飲用水監測情況時,參加執法檢查的全國人大環資委副主任委員袁駟總會不厭其煩地追問:「按照水汙染防治法規定,你們是否每季度至少向社會公示一次水質狀況?在哪裡公布的?老百姓知道嗎?」
結果,檢查發現有的城市供水水質監測和信息公開制度落實不力,城市水質公開的項目、頻次、詳細程度、覆蓋面和及時性不足,難以滿足公眾對飲用水安全的知情權。
在檢查過程中,只要發現問題,檢查組都會指出,此類問題是否違法;如果違法,具體違反了法律哪一條哪一款。
在檢查報告中,無論是各分組報告,還是總報告,「問題」部分都是緊扣法律規定來查找的,針對性、實效性顯著增強。
例如,「大氣汙染防治法第2條規定,防治大氣汙染應當以改善大氣環境質量為目標,堅持源頭治理,規劃先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產業結構和布局,調整能源結構。檢查中發現,部分地區產業結構偏重、布局偏亂,能源結構調整不到位,運輸結構不合理,成為大氣汙染的主因。」
「法律(水汙染防治法)第6條規定,將水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作為對地方人民政府及其負責人考核評價的內容。檢查發現,一些市縣級政府水汙染防治考核流於形式,沒有真正發揮層層壓實責任的作用。」
「法律(土壤汙染防治法)第53、54、56條對安全利用類和嚴格管控類農用地地塊應當採取的風險管控措施作出規定,但全國受汙染耕地安全利用、嚴格管控措施尚未全面實施,各地工作進展不平衡,部分土壤汙染較重的省份實現2020年底受汙染耕地安全利用率90%左右的目標面臨一些困難。」
法律是黨的主張和人民意願的統一體現,是實踐經驗和工作規律的科學總結,是規範行為、保障權益、引領工作的共同準則。只有緊扣法律規定進行檢查,才能準確掌握法律實施情況好不好、汙染防治工作做得好不好,進而查清病灶、對症下藥,有的放矢壓實法律責任,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
2020年8月20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沈躍躍率全國人大常委會土壤汙染防治法執法檢查組在甘肅省開展檢查。攝影/法治日報記者 朱寧寧
問題導向
不搞評功擺好,指名道姓直面問題
「不能走過場,不能搞評功擺好那一套。」在2018年啟動大氣汙染防治法執法檢查時,慄戰書就明確提出,執法檢查要多用事實說話,客觀真實反映情況和問題,典型違法事例要點名,敢於動真碰硬,督促有關方面認真糾正違法行為。
實地檢查大氣汙染防治法實施情況時,大多數地方政府匯報情況都是既講成績,又不迴避問題。但也有個別地方、個別單位講成績大講特講,講問題輕描淡寫,而且還總強調客觀原因。
對此,執法檢查組則毫不留情——
「大氣汙染防治法規定,政府要對轄區的大氣質量負責。你們有17個市空氣品質不達標。這17個市到底有沒有制定一個達標的時間表路線圖,告知百姓究竟何時能達標?」
「我們是奔著問題來的,你們做了大量工作,不容易,但形勢不允許我們坐下來欣賞成績。」
「今天我們在一家高新企業檢查,老闆只談發展,避而不談環保,根本就看不到企業的壓力。這是典型的壓力傳導不夠。」
這些直指痛處的問題,讓政府和企業負責人紅臉出汗。
在開展水汙染防治法執法檢查時,檢查組堅持問題導向,嚴格對照法律條文進行檢查,不務虛功。比如,大家關注「河長制」,背後是思考如何實現「河長治」;大家追問「水龍頭水質信息公開」和水源地保護情況,背後是推動依法保障人民群眾飲用水絕對安全;大家詢問汙水收集率和處理率,背後是檢查環保投入和基礎設施建設是否科學合理;大家走進工業企業和汙水處理廠,背後是察看是否依法排汙、排汙是否達標……
「口氣很平和,問題很尖銳,有些問題甚至帶有很濃的『火藥味』!」四川省相關領導同志和工作人員無不感嘆,這次執法檢查組所提問題都是以法律為依據,都是依法依規查找問題,都是衝著法律實施短板而來,可謂「刀刀見血」!
實地檢查發現的問題,也直接體現和反映到執法檢查報告中:大氣汙染防治法執法檢查報告梳理出6類44個問題,水汙染防治法執法檢查報告梳理出8類19個問題,土壤汙染防治法執法檢查報告梳理出6類19個問題。
為了突出問題導向,執法檢查報告用大量篇幅對發現問題進行闡述說明,毫不避諱指出一些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在汙染防治中存在「缺位」和「滯後」現象,對於有問題的地方、企業,更是直接「點名道姓」,不含糊、不掩飾,有力推動各方面改進法律實施和汙染防治工作。
生態環境部相關部門接受本刊記者採訪時表示,執法檢查報告實事求是、分析到位、評價客觀,既充分肯定了三部法律實施中取得的成績,又找準了主要問題和原因,提出了針對性很強的對策和意見建議,對全面推進依法治汙、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2018年5月15日至18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丁仲禮率全國人大常委會大氣汙染防治法執法檢查組在安徽省開展檢查。攝影/董欣欣
集中民智
召開座談會,傾聽民意探求治汙良策
「我所在的土右旗玉米種植比較集中,過去秸稈焚燒嚴重,每到秋天濃煙滾滾,我們想了很多辦法,效果都不咋好。大氣汙染防治法實施後,旗裡引進5家大型秸稈加工企業,部分農戶用上了秸稈回收機,效果非常好。農戶用回收機處理過的秸稈餵牛羊,牛羊愛吃,也解決了秸稈的回收問題。建議政府向廣大農戶推廣秸稈收集機械,讓農村牧區空氣更清新,天空更透亮。」包頭市人大代表呂志強說。
「建議國家組織科研院所和高校,在煤矸石自燃等礦區綜合治理技術方面進行積極探索和研究,為礦區生態恢復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全國人大代表吳英說。
2018年6月3日下午,一場五級人大代表座談會在內蒙古包頭市召開。參加座談的代表們踴躍發言,執法檢查組認真聽取大家對貫徹實施大氣汙染防治法、打贏藍天保衛戰的意見建議。
召開五級人大代表座談會,是本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的一大創新舉措。自在大氣汙染防治法執法檢查中首開先河後,這已成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的「規定動作」。
執法檢查組十分重視來自基層的呼聲。赴地方檢查中,除聽取地方政府和有關部門匯報外,檢查組都會專門召開五級人大代表座談會和基層群眾座談會,與各級人大代表、一線工作人員、專家學者等當面交流、聽取意見,充分依靠人大代表、依靠人民群眾,深入了解法律實施情況,凝聚推動法律全面有效實施的強大合力。
據統計,大氣汙染防治法執法檢查組深入到26個地市,召開29場座談會。水汙染防治法執法檢查組深入到31個地市,召開27場座談會。土壤汙染防治法執法檢查組深入到21個地市,召開18場座談會。這一串串數字、一場場座談會,體現了本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積極主動傾聽民意、集中民智的鮮明態度。
人大代表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有著同人民群眾保持血肉聯繫的天然優勢。本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十分重視尊重代表主體地位、發揮代表主體作用,無論是探索建立列席常委會會議代表座談機制,還是出臺關於加強和改進全國人大代表工作的具體措施,抑或在執法檢查中專門召開五級人大代表座談會,都充分體現出全國人大常委會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職、更好發揮代表作用的強烈意識。
參加執法檢查的代表指出,通過召開五級人大代表座談會,讓更多代表參與到大氣汙染防治法、水汙染防治法、土壤汙染防治法的執法檢查工作中,加強了上下級人大聯動,調動了代表的積極性。有執法檢查組成員表示,來自各級各界的人大代表聚焦法律實施,說實話、道實情,反映群眾意見,提出真知灼見,有利於執法檢查更好地貼近基層、傾聽民意、集中民智,助力環境汙染防治和生態文明建設。
汙染防治是塊「硬骨頭」,要想啃下來離不開專業支持。今年8月,慄戰書委員長帶隊在山東開展土壤汙染防治法執法檢查時,專門主持召開專家座談會,聽取專家學者就法律實施中的短板和土壤汙染防治工作難題提出的意見建議。座談會上專家們暢所欲言,檢查組與之互動交流氣氛熱烈,大家深入探討共商治汙之策,取得了良好效果。
執法檢查深入基層、深入實際,為的就是查找實實在在的法律問題、聽取原汁原味的基層聲音。一場場座談會讓大家在溝通交流中傳遞黨中央決策部署,增進治汙共識,凝聚整體合力,顯著提高執法檢查實效和人大監督質量。
銳意創新
增強人大監督剛性,
推動生態環保法律制度全面實施
為提升執法檢查實效,增強人大監督剛性,執法檢查組創新檢查方式方法,不斷探索更高效的監督手段。
除了緊扣法律開展檢查、點名道姓直面問題、召開五級人大代表座談會外,檢查組還在檢查中增加明察暗訪、隨機抽查、問卷調查等環節,引入第三方評估,召開委託檢查工作會聽取檢查情況,推動大氣汙染防治法、水汙染防治法、土壤汙染防治法等生態環保法律制度全面有效實施。
高虎城介紹,為了真發現問題、發現真問題,檢查組堅持明察與暗訪相結合、常規檢查與隨機抽查相結合,不打招呼、直奔現場,先後暗訪和抽查170個單位和項目,發現了不少環境汙染問題和風險隱患,掌握了第一手資料,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對抽查發現的問題,檢查組謹守「依法」原則,絕不越俎代庖,而是將問題或現場交辦地方,或責成地方進一步調查處理,有的則納入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範疇,以典型案例帶動面上問題解決,有力推動問題整改。
貫徹實施好法律,首先要學習好法律、掌握好法律。三次執法檢查中,檢查組堅持檢查與法治宣傳緊密結合,梳理生態環保法律和三大行動計劃有關知識,設計題庫,組織地方有關部門和企業負責人800多人參加問卷調查。
在大氣汙染防治法的一次問卷調查中,檢查組採用半開卷、不記名方式,對政府部門負責人進行「政府部門法律責任」、對企業負責人進行「企業法律責任」的考試。測試結果顯示:政府部門負責人答卷正確率僅為31.2%,企業負責人無一人全答對。
「問卷調查的目的是考察大家對法律的掌握情況,沒想到合格率這麼低。」對此,檢查組所到之處也時刻提醒各地黨政領導幹部和企業負責人必須加強學習法律制度,提升用法律武器治理汙染的能力,推動依法防治汙染,依法保護生態環境。
在今年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開展的土壤汙染防治法執法檢查,檢查組在組織開展線下問卷調查時,還充分利用網絡平臺進行網絡調研,組織5700多萬人次在「學習強國」平臺參與法律知識專項答題和問卷調查,引導廣大幹部群眾進一步增強法治意識,弘揚法治精神,推動全社會尊法學法守法用法,齊心協力共同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
引入第三方對法律實施情況和效果開展評估,令人耳目一新,這也是執法檢查工作方式方法的創新之舉。
檢查組成員、全國人大環資委副主任委員程立峰介紹,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先後委託中國工程院等單位對水汙染防治法、土壤汙染防治法等法律實施情況進行評估,包括41位院士在內的230多名專家參與,形成近20萬字的評估報告。通過借用「外腦」,以量化分析的方法,為執法檢查提供技術支撐和專業參考,極大增強人大監督工作的科學性、專業性和權威性。
以往,受委託開展自查的省級人大常委會,一般只是提交書面報告。對水汙染防治法進行執法檢查時,全國人大常委會首次召開委託檢查工作會,聽取受委託的省級人大常委會匯報檢查情況,推動各級人大上下聯動,形成整體合力,發揮整體實效。
「各地人大不斷創新監督工作方式方法,加強跟蹤監督,提升了人大執法檢查的權威性,增強了監督工作實效。」竇樹華告訴本刊記者,受委託的地方高度重視,省(區、市)黨委書記通過作批示、聽匯報、研究審定工作方案、主持召開動員會等指導部署執法檢查工作,有的擔任檢查組組長,有的帶隊開展實地檢查。各地採取省、市、縣三級人大聯動檢查的方式,邀請五級人大代表參加檢查,圍繞打贏藍天、碧水、淨土三大保衛戰同心發力,有力推動黨中央決策部署以及法律法規在本行政區域落地見效。
系統推進
打好「組合拳」,
大幅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
幸福感和安全感
執法檢查是人大常委會的法定監督形式,是人大推動法律有效實施、推進法治國家建設的重要抓手。
三次執法檢查實踐中,本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精心謀劃,在認真總結以往人大監督工作經驗的基礎上,積極探索、銳意創新、精準發力、系統推進。
2018年7月10日下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閉幕。圖為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表決通過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依法推動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決議。攝影/記者 李傑
從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到始終堅持「依法」原則,緊扣法律開展檢查;從慄戰書委員長三任執法檢查組組長,組成高規格的執法檢查陣容,到實現檢查「全覆蓋」;從召開各種形式的座談會,傾聽民意集中民智,到創新檢查方式方法,努力提升人大監督實效;從「特事特辦」,專門加開一次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到作出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依法推動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決議;從實地檢查、審議報告、專題詢問三者聯動,到聽取反饋報告,跟蹤監督執法檢查報告提出意見、審議意見的貫徹落實,打出了一套環環相扣、步步為營、依次遞進的人大監督「組合拳」。
聚焦汙染防治同一主題,連續三年開展執法檢查,充分彰顯全國人大常委會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政治自覺和責任擔當,充分體現了保護生態環境、建設美麗中國的堅定信心和決心,同時也為做好人大監督工作提供了經典範本,展現了新時代人大監督的新氣象。
三年連續作戰,執法檢查戰果豐碩,實現了人大監督實效最大化。生態環保法律制度得到進一步有效實施,汙染防治工作邊查邊改、立行立改,全社會環保意識顯著增強,生態環境質量顯著改善。
在大氣汙染防治方面:陸續出臺超低排放意見和治理方案,截至2020年10月底,全國共約6.2億噸粗鋼產能已完成或正在實施超低排放改造。組織開展中央財政支持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試點工作,截至2020年,財政部共下達專項資金493億元。落實大氣汙染監督管理制度,國家城市空氣品質監測站點增加至1734個。2018年6月以來,共交辦各類涉氣環境問題19.3萬個,並持續督促整改。2020年7月,全國範圍實施輕型汽車國六排放標準,大幅改善機動車排放水平。
在水汙染防治方面:2020年1—9月,長江流域水質優良(達到或優於Ⅲ類)的國控斷面比例為95.9%。截至2020年8月底,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黑臭水體2912個,消除比例96.4%。截至2020年10月底,累計完成9861個水源保護區劃定。每月公開337個城市在用的902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監測信息。全國應當建成汙水集中處理設施的省級及以上工業園區,99.84%已建成。交通運輸部、生態環境部制定出臺了《400總噸以下內河船舶水汙染防治管理辦法》,進一步加強船舶水汙染物排放管控。
在土壤汙染防治方面:為加強法律學習宣傳普及,2020年9月和11月,生態環境部分別在浙江省湖州市和廣東省韶關市,舉辦了土壤汙染風險管控與修復培訓班、全國土壤汙染防治培訓班。印發《2020年省級受汙染耕地安全利用率核算方法》《2020年汙染地塊安全利用率核算方法》,加強農用地和建設用地汙染風險管控。全面啟動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將土壤汙染防治落實情況作為督察重點,推動地方政府、企業落實汙染防治責任。
上下同心,依法而行,藍天白雲可見,清水綠岸可期。
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達85%,地表水質量達到和好於Ⅲ類水體佔比80.1%,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都大幅提升。生態環境部相關部門接受本刊記者採訪時表示,「十三五」規劃確定的生態環境保護9項約束性指標和汙染防治攻堅戰階段性目標任務超額完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基礎。
保護生態環境,建設美麗中國,是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
慄戰書委員長指出,現在,汙染防治攻堅戰紮實深入推進,藍天保衛戰、碧水保衛戰、淨土保衛戰這三大標誌性的戰役取得重大戰略成果,我們也完成了與三大保衛戰關係最直接的三部法律實施情況的檢查,但這只是階段性的任務,不能有絲毫鬆懈和自滿。
慄戰書強調,今後的工作中,全國人大常委會要持之以恆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法治思想,緊緊圍繞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確定的目標任務,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堅決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更好發揮人大職能作用,堅持在法治軌道上保護生態環境、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來源:《中國人大》雜誌、全國人大
記者:李小健、王曉琳
近期重點文章推薦
編輯:王穎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