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楊健記者史潔
名字,是一個人的符號,也是一個人一生的縮影。古人云:文如其人,人如其名,名不正則言不順,一個好的名字能使孩子受益終身。杭州市兒童福利院內生活著眾多的孤棄兒童,即日起,市兒童福利院現在面向全社會愛心人士,徵集20個明年的備用名字。賦予這些孩子飽含愛意、既響亮又有寓意的名字,是一件特別美好的事。
兒童福利機構的孩子是怎麼取名的?
多年來,杭州市兒童福利院的孩子都是按照百家姓取姓,再根據送入時的情況取名,比如元宵節送來的寶寶取名「元瀟」;元旦送來的寶寶取名「伊一」「鴻一」……早年按照不成文的規定,很多兒童福利機構的孩子命名主要採用「國」「黨」「福」「華」「童」等,這些姓氏在社會上出現得比較少,所以,孩子進入社會後,往往從姓氏上就暴露了他們的出身,從福利院走出來的身份無形中給他們造成了精神壓力。
為了讓這些福利院的孩子跟普通家庭孩子一樣成長,進入21世紀後,很多大城市的福利機構就開始用常見的「百家姓」為孩子命名,像姓趙、錢、孫、李都用得比較多。雖然民政部在對兒童福利機構的相關規範中沒有對孩子命名的硬性規定,但一般默認的原則是:兒童姓名不應含有歧視性、不應隱含其生理缺陷、不能在兒童姓名上附加政治色彩,不能從姓名中聯想到其收養兒童身份等。
70年用了56個姓氏,明年姓「賀」
「我們院每年會確定一個相同的姓氏,然後孩子進院都由工作人員臨時取名。一般公安機關送孩子入院後需要馬上取好名字,以便進行一系列手續辦理,而名字一旦記錄好,就很有可能會伴隨孩子一生。」杭州市兒童福利院的工作人員介紹說,建國70年來,該院已用了56個姓氏。2020年,他們從「百家姓」中擬定了新收棄兒姓「賀」,寓意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年,祝賀祖國更加繁榮富強。
曾經,也出現過一些很有杭州特色的姓氏,比如姓「杭」,這些孩子如今已經長到了二三十歲,「杭」姓始終伴隨著他們,傳遞著杭州這座城市帶給他們的溫暖。
他們雖被遺棄,但依舊是朝氣蓬勃的小花朵,應該被溫柔呵護,寄予希望。為了讓這些折翼天使在入院第一時間就能感受到更加人性化、更溫暖的呵護,杭州市兒童福利院向全社會徵集20個2020年的「賀」姓備用名。取名要求很簡單:不選生僻字、不帶歧視性、標籤化的諧音;不能從姓名中聯想到其孤棄兒童身份;寓意美好,積極向上,凸顯杭州的大氣、包容、彰顯人性化。
期待愛心人士能將對孤棄兒童的美好祝願化作一個好聽的名字,並附上100字名字寓意說明,於12月31日前投稿至郵箱hzcwi@163.com(投稿請留下姓名和聯繫方式)。市兒童福利院將從投稿中選出20個名字作為備用名,取名一經採用,取名者將獲得一次愛心開放日免預約特權,來院和孩子們親密互動。
圖片由杭州市兒童福利院提供
(責任編輯:王治強 HF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