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曾說:
「十二歲之前,是孩子培養性格、品行的重要時期。
此後的結果,都是早期教育埋下的種子。」
在孩子十二歲之前,父母一定要教會孩子這四種能力,受益一生。
抗挫力,人生的底牌
李玫瑾教授說:挫折訓練對於孩子的性格形成非常重要。
缺乏抗挫力,孩子稍微遇到點挫折,就會膽怯、退縮,甚至崩潰,釀成無法挽回的悲劇。
上半年開學前夕,河北邯鄲9歲的男孩因為作業沒做完、缺席網課被老師批評,選擇了極端方式結束了自己尚未綻放的生命。
人生總會遇到坎坷,一次批評,兩次失利,都只是小小的打擊。
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孩子,卻會覺得不知所措,走投無路,最後造成無盡的悲痛。
我曾看過一段幼兒園視頻。
典禮上,小朋友挑戰10段跳箱。其中,一個男孩一次次起跑,又一次次失敗。
他沮喪至極,開始揮手抹淚。
此時,老師提議小朋友們一起圍著他,為他加油鼓勁。
接下來,男孩再次衝了出去。他一躍而起,跨過了原本橫亙在面前的坎兒。
在孩子遇到挫折時,最好的教育也許就是如此。
教會孩子面對,給予他堅持的勇氣,孩子會迸發出超越想像的能量。
有句話說,衡量一個人成功的標誌,不是看他登到頂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彈力。
抗挫力,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也是他們逆風翻盤的力量之源。
責任感,成長必備的擔當
李玫瑾教授說:責任感是孩子要承擔的東西,沒有分擔,就不會有擔當。
孩子只有體會到肩膀上的壓力和重量,才能真正擔起責任。
年前,9歲男孩王浩棟從河南趕到西安,和父母來了一次另類團聚。
父母在西安賣蔬菜,太忙無法回老家,只好讓放寒假的他過來幫忙。
每天凌晨四點多起床,忙著搬運和打包,很辛苦,他卻為能幫上父母忙而開心。
他說,以前不知道父母有多忙,現在才知道。
男孩未必真能幫上大忙,可卻因此懂得了「責任」兩字的份量。
這份擔當,才是他成長的開始。
反觀我表弟,每次回老家,表嬸談到表弟都是一頓臉愁容,最後化成恨鐵不成鋼的嘆息。
表弟畢業多年,可每份工作都做不長:進廠嫌累,跑銷售又抹不開面。好不容易託人進了不錯的單位,可又在一次和同事爭吵中忿然離職。
表嬸想也許成家就好了,拿出半輩子積蓄為他買房、結婚,總算達成夙願。
可表弟卻再次逃避,他打著忙工作的幌子,很少回家,自然也沒帶任何錢回來。
父母不教會孩子為小事負責,孩子也學不會為自己的未來負責。
丹尼斯·韋特利博士就曾說:
「只有從小就具有責任意識,孩子將來才會成為一個對自己行為負責,對組織、社群盡職的人。」
承擔責任是孩子成長的必備能力。
表達能力,是化解衝突的利器
在談話節目《圓桌派》上,李玫瑾教授談到孩子的暴躁情緒和偏執行為問題。
她說,表達能力強的孩子,擁有內在的力量,不會選擇用暴力做武器。
而不善表達的人,很容易掉進情緒的陷阱,在衝突中激化矛盾,也將自己置入了險境。
一言蔽之,會表達的人,一開口就贏了!
姚明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有一次,一位記者問姚明,為什麼十幾億中國人裡找不到5個能打好籃球的?
面對咄咄逼人的挑釁,姚明微笑回應:「美國3億人,又為何找不到一個打桌球好的人?」
四兩撥千斤,既捍衛了國家的尊嚴,也守住了回擊的尺度。
良好的表達,既能夠讓人走出困境,又能夠使人更有信心,也能影響他人,最終獲得幸福。
社會學研究也發現,會表達的孩子,無論是在日常交往中,還是受到委屈後,或者遇到矛盾衝突時,都能更輕鬆自得,更應付自如。
心理學家卡耐基就說過:一個人的成功,有15%取決於技術和知識,85%取決於語言表達。
教會孩子,好好說話,好好表達,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獨立,成長最大的軟實力
李玫瑾教授曾表示,父母要學會示弱,孩子才會變強。父母把責任還給孩子,孩子才能學會獨立。
父母對孩子密不透風的關注,除了會帶給孩子被壓迫的窒息,更剝奪了本屬於孩子的成長機會。
《朋友請聽好》中讀到過一封讀者來信。
信中說:
「我25歲了,可是感覺自己還沒有成年,因為我媽管得太嚴了,讓我沒有獨立的感覺。」
來信者說,他已經讀研了,可仍被要求每天23點前回家。在國外生活期間,媽媽怕他亂花錢,月底會餓肚子,一周給一次生活費。
25年來,甚至自己從來沒有單獨買過一件衣服。他明確表示,媽媽事無巨細的掌控,讓他「無法呼吸」。
可談到獨立,卻又怕提出來讓媽媽傷心。他既糾結又忐忑,明知應該怎麼做,卻又只能徘徊止步。
在媽媽的管控下,來信者擁有了不凡的學識,但卻失去了判斷的能力和改變自己的勇氣。
聽完信後,何炅感嘆:
「父母越晚放手,孩子就會越晚學會飛翔。被壓得太久,孩子很可能就被廢了。」
身為父母,我們總想給孩子所有的愛,可過於包辦和控制,最終只會變成孩子的阻礙。
獨立,才是每個孩子生存於世的底氣。
孩子可以不優秀,但不能不獨立。
教育孩子以獨立自主,勝過考試拿第一。
心理學家西爾維亞所說:
「這世上所有的愛都以聚合為目的,只有一種愛指向分離,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
孩子作為獨立的個體,遲早會從我們的生命中分離出去。
我們可以在TA年幼時為TA遮風擋雨,但不可能護著孩子一輩子。
終有一天,那個小人兒要長大,要離開,要獨自面對這世界,自己解難題,自己擔風雨,自己扛生活。
所以,你若真愛TA,就該在TA長大前,教會TA責任,告訴TA堅強,引導TA表達自我,讓TA學會獨立自主。
教給TA這些和世界相處的能力,才是對孩子一生最大的幫助和保護,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和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