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開學已經有兩三周了,大部分同學在下周或者十一以後就要迎接新學期的第一次月考了。初一至初三新學期的第一次月考,遠比你想像的更重要,只有給予足夠的重視,才能收到好的回饋。
月考,顧名思義,是檢驗一個月學習態度和學習成果的考試。它就像一個質監站,用考試的方法給大家「把脈」:
這一個月裡,你的學習狀態怎麼樣?學到了哪些知識?有什麼需要調整的地方?一句話,是騾子是馬,拿出來遛遛就知道了。
01
對於初一學生而言,
是知識的考驗,也是心理考驗
1.知識的檢測。
對於新初一孩子們進入可能會有兩種較為極端的情況。一種孩子忽然感覺自己長大了,是一個初中生了,有意識的培養自己的學習習慣和方法;
而另一種孩子還沒從小升初之後的安逸走出來,容易懈怠。
月考會讓孩子們意識到自己知識的掌握有什麼不足,什麼科目是優勢,什麼科目有待提高,暴露問題能及時改正。
2.學習方式的轉變。
第一次月考是孩子們進入初中後的第一次大型考試,通過這次考試孩子們會意識到小學的一些不好的學習習慣,進而糾正自己的學習方式。
比如小學重結果,輕過程,而初中是過程和結果同樣重要;再比如初中對概念的嚴謹,可能會造成一些基礎不紮實的孩子丟分。這些通過考試成績實實在在暴露出的問題,會給孩子們更加真實的激勵,讓他們認識到自己在學習方式、習慣上的不足,從而下決心改正。
3.自信心的樹立。
新初一,新學校,新老師,新同學,一切都是新的。過去已經過去,無論是榮譽還是失落。第一次月考是孩子們真正在學校的第一次亮相,這個亮相的成功與否,對孩子們自信心的樹立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考的好了,孩子們在這個新環境裡就會對自己有一個更高的自我的定位,潛意識裡把優秀當做一種習慣,時時刻刻鞭策自己,不斷向前。
4.複習的自主。
小學模塊化的知識體系,一直都是老師和家長一起督促孩子們學習的。而短短一個月的知識,老師一般是不會帶著大家複習的。
第一次月考題目多為基礎知識,掌握不紮實的孩子,可能會導致月考失利。每個人的知識都是有可能有漏洞的,如何查缺補漏,就要依靠複習。
02
對於初二學生而言
二級分化的開始,也是奮起直追的起點
1.防止被分化下來。
通過初一一年的學習,學生應該已經完全適應了初中的生活和學習方式。初二不僅知識量增大,思維方式由形象思維為主變成了抽象思維(邏輯思維)為主。如果學生沒有做好這些準備,學習會變得很吃力,於是很容易在初二被分化下來。
因此,初二第一次月考是檢驗學生在學習方式、學習習慣、思維方式上是否完全轉變的關鍵點,也是發現問題、防微杜漸,防止被分化下來的關鍵時刻。
2.檢驗新增學科學習效果。
初二年級剛開始接觸物理,第一次月考是檢驗這門新學科學習效果的好時機,也是有針對性地調整該科學習節奏的好機會。
通過考試,很多同學會發現物理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容易得分,原因可能出在熟練度和做題規範上,也可能出在聽課習慣和聽課效果上。
找到原因,對症下藥,比盲目學習的效果要好得多,這也是考試的最大意義所在。
03
對於初三學生而言,
是自我調節,進入良性循環的關鍵時刻
1.幫助儘快適應。
一般情況下,學生進入初三會有兩種較為極端的情況。
一種學生進入初三,精神極度緊張,壓力很大,甚至覺得喘不過氣來。
另一種學生進入初三,缺乏危機意識,雖然學習節奏在逐漸加快,精神卻有所鬆懈,成績反而有些下滑。
其實,為了讓學生儘快適應初三生活,樹立學習信心,多方位檢驗教學成果,大多數學校都會安排月考。
2.進入良性循環。
初三第一次月考會在某種層面上影響學生一整年的學習狀態,通常第一次月考前100名的同學,到中考的時候大部分也是如此。
初三的第一次月考絕不是一次簡簡單單的考試,通過學校的第一次考試,學生對於自己的學習就會在整個群體中有一個定位,而這個定位對於學生今後的學習也是很重要的:
考得好的同學對自己的定位高,對自身的要求也就高,這就會形成一個學習的良性循環;而那些考得差的同學,在內心裡會產生比較低的心理預期,同時對自身的要求也會較低,在之後的學習過程中自然佔不到優勢,接下來一整年都會有很多磕磕絆絆!
3.磨練中考意志。
每一個參加中考的學生,都可能會碰到意外,當遇到意外時,誰能夠笑到最後呢?誰的意志力頑強誰就能笑到最後。那麼這個頑強的意志品質靠什麼來歷練,就是靠平時的考試。
所以如果哪次考差了,你只需要給自己十分鐘左右的悲傷時間,你可以哭,可以吼叫,可以生自己的氣,可以恨自己不爭氣,但是不可以絕望,不可以氣餒,更不可以放棄自己,你要自己擦乾眼淚,及時奮起,立志在下一次月考中取得成功,那麼你的這次失敗便讓你多了一份頑強,也多了一份財富。
總而言之,新學期的第一次月考,大家一定要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