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過後的一周,也就是本周,通常是各地的「中考周」。高三的學生們才剛解放,現在輪到一撥初三的小盆友上戰場了。
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大學……這是大多數人心中最正常的求學軌跡,它縱貫了我們生命的前二十餘年。
然而義務教育只有九年。即使在升學率日益提高的當下,即使在大城市北上廣,也只有一半左右的孩子讀了普通高中。二三線地區的普高升學率則更低,有些40%都不到。
——是不是比你想像的要少很多?
而那些沒有去讀普通高中的孩子,又去了哪裡?
中考對於很多人來說,已遙遠得如同是上輩子的事兒。為了把現在小朋友們的中考情況弄清楚,主頁君開始了扒新聞扒資料的大業……
先是昨天上海的一則最新訊息:
本周雙休日,約7.7萬名考生將走進中考考場。記者獲悉,今年的考生約比去年減少2000人,為近12年來中考人數最少的一年。2005年到 2008年,本市的中考人數均在10萬多。
據透露,今年本市高中階段學校招生錄取率預計為98%,「普職比」(普通高中和中職校的錄取比)大體相當。
▲上海今年高中招生錄取率預計為98%(via新聞晨報)
……等等,這最後半句話很能說明問題啊!
啥叫「普職比大體相當」?也就是說,在這98%被錄取的學生中,去讀普通高中和去讀職高/中專等學校的人大約各佔一半一半。
而主頁君翻了近10年來上海的報導,發現每年提及高中升學率,用的都是這句話——「普職比大體相當」。
不管實際的具體情況如何,但這個「大體相當」四字至少透露了一個信息:完成九年義務教育之後去讀普通高中的學生,即使在上海,也就是一半左右。
在知乎上,網友@chenqin 曾整理過幾組數據。
首先,2004-2014年普通初中進入普通高中的升學率平均值:
(看不清戳大圖)
最下面超過0.6這個數據的三個地區為北京、天津、內蒙古。也就是說,只有這三個地區有60%以上的學生入讀了普通高中。連上海也低於60%。
接著,是一組關於累計升學率的數據:
(看不清戳大圖;涉及外來人員入讀、留級等情況,部分地區有超過100%的數據存在)
這張表格裡顯示了,上海的普高入學率為54.6%,在全國名列前茅。
這意味著仍有數量龐大的學生去就讀了職高/中專。那麼,這些孩子畢業之後就一定會按照學校的分配和推薦去就業了嗎?
未必。看看這則報導:
最近,滬上不少中職校已經開始為明年的畢業生做分流準備工作,一條路是畢業後直接求職工作,另一條路是參加明年三月的高職自主招生考試和五月的「三校生」。
高考。據本市一所全國重點中專的調查,在2012屆的近千名畢業生中,選擇就業的僅有300人左右,六成以上的學生是想繼續考大學。而且,從昨天市教育考試院公布的「三校生」高考的最低錄取控分線來看,中職生考高職已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據悉,本市中專的高考升學率大多在九成以上,職校的升學率也能達到至少六七成。
▲家長 質疑中招計劃設定 普職比"大體相當"還能撐多久(via新民晚報)
顯然,參加高考、繼續升學依然是主流的選擇。主頁君在論壇和貼吧裡,也看到不少職校生在詢問如何參加高考、是否可以和普通高中的學生一樣被大學錄取。
畢竟雖然學歷不能代表一切,但的確是就業時的一道重要門檻。如今不少公司單位招聘時,只有職校的學歷或許連投簡歷的機會都沒有。
然而,排除這些對職校固有的stereotypes, 沒有讀普通高中的孩子,真的就會「混」得不好嗎?
先來看世界銀行(World Bank)官網關於中國廣東的一則訊息:
In response to the growing demand for higher level technical and professional skills, Guangdong Province in China worked with the World Bank to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relevance of its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by promoting competency-based training and strengthening the delivery system, directly benefiting more than 9,000 students, as well as school teachers and administrators.
Implemented between 2009 and 2015, the project help upgraded three project schools and achieve the following specific results: (以下只列出就業率和收入兩項)
The percentage of graduates finding employment within six months increased from 86 percent in 2009 to over 98 percent by 2014.
The average starting monthly salary showed an increase from RMB1,744 (about US$282) in 2009 to RMB2,625 (about US$424) in 2014.
▲China: Improving 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Meet the Demand for High-Skilled Workers (via worldbank.org)
有人會說,平均月收入才2600多塊錢,不怎麼樣啊。
這個收入和大學本科生比起來當然不算什麼,但若考慮到職校生找的工作有許多都包吃包住(省下了不少開銷),再與大學生在教育方面多得多的投入相對比……加之98%的就業率,某些大學四年玩玩混混畢了業高不成低不就的大學生還真是沒啥優越感。
何況在當下,通識教育和高精尖的研究領域固然也很有價值,但對於不適合、不喜歡乃至承擔不起高中和大學階段教育的人來說,通過學一門手藝的方式養活自己、立足於社會,又有什麼不好呢?
看看下面這倆孩子:
今年中考生小吳坦言,平時在學校基本上都是混日子,中考成績差已在自己的意料之中,他也不打算去讀高中了,想學技術做一名廚師,「成績一直不好,就算進了高中也覺得很難,感覺像是『陪太子讀書』,還不如去讀職校,可以學一門技術,出來也好找工作。」
▲中考成績不理想,是選擇讀高中還是中職學校?(via閩西日報)
在新生報到現場,劉鵾和劉鵬這對雙胞胎兄弟格外引人注目。濟南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前教育學院老師範喜慶笑言,目前濟南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男生比例不足10%,孿生兄弟更是如同大熊貓般稀少,「我記得是學校有史以來的第一次」。
「雖然目前男幼師算是個冷門專業,但社會需求很大,以後肯定會有好的發展。」劉鯤說,兄弟倆選擇學前教育並非一時衝動。
▲男生不讀高中上幼師(via生活日報)
對於這倆選擇讀幼師的小男生,我只能說你們太機智了……現在的男幼師真的稀有又珍貴,啥也不說了,等著畢業後被各家幼兒園瘋搶吧~
網絡上流傳著這麼一句話:
讀書是改變命運最容易,最有效,性價比最高的方式。
雖說三百六十行,不至於非得在書堆裡紮上十幾年才能出人頭地,可「知識改變命運」自古以來都是真理。
古有「學而優則仕」,引無數人多年寒窗苦讀,以期通過科舉入朝為官,走向人生巔峰。而如今的文憑雖說看似越來越不值錢,但若沒有一段正規的學歷,找工作同樣舉步維艱(除非你不挑工作,對待遇也沒啥要求)。
在上海——中國發展的最前沿,54.6%的普高入學率背後,不排除有些家長把孩子早早送出了國(或者就讀國際學校/私立學校等),但去讀職校甚至不讀書了的仍大有人在。
如今家境不好、讀不起高中的孩子,在城市裡佔的比例並不多。放棄升入高中的,通常以成績不好、不愛學習的孩子為主。
畢竟中國的高中教育,不是一般的嚴苛:
Every year, millions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take their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s in early June and before that it is a hard time for them and their parents who hold high hopes for their children.
Yang Nan, a girl of 18 years old from Tangbian Village of Jianhe County in Guizhou, is a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 who will take the exam next month. The girl is quite confident as she has got good grades on school's monthly exams. Yang gets up at 6 a.m., grabs some breakfast and then prepare for the exams in the morning. After taking a one-hour nap in noon, she will have self-study in the classroom till night. She always gets into bed on 12 p.m
▲Hard time for Chinese high school students to tak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s (via Xinhua)
一個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高考,就可以把學生的高中三年禁錮得死死的。起早貪黑讀書學習的模式,也讓那些初中階段不愛學習的孩子們打了退堂鼓。
以前年齡小又愛貪玩,還沒發覺讀書的重要性就已選擇了放棄。只是待長大以後,這些選擇了另一條道路的孩子們,可有過些許後悔?
而大家對於沒讀高中的人,又有何看法?
主頁君收集了知乎/天涯/豆瓣上網友的觀點,來看看他們的心聲——
@痘戰勝我:
不作死就不會死,沒讀高中我後悔了!
2012年時,我還在念初三,那時候覺得上學是頂頂痛苦的事,每天都在期待畢業那一天。後來初中畢業了,樓主斬釘截鐵地跟家裡人說,樓主不要上學了,要去打工!
於是我16歲初三畢業那年,也開始一腳踏入社會,那時候我天真地以為打工是走向人生巔峰的開始……工作後,我自依然覺得上學是頂頂痛苦的事兒,看著校車上的同學,樓主覺得自己做了個正確的決定。
(之後這姑娘就沒寫下去了,只看到她在天涯的另一個帖子裡收高中課本,說「我沒讀過高中,想買這些書讓嫂子教我,然後去參加成人高考。」 不知道她思想的轉折點在哪裡……)
@◆:
到社會上就知道學歷的重要性了~讀高中考大學~拿學歷證~即使是個專科也比沒有強~這是最起碼的~當然了~你要是說那些個混的好的名人都沒上高中考大學~我想說~那只是個別~不是每個人都能跟他們那樣~
@提拉米蘇和我:
本人今年18歲,17周歲,初中畢業兩年,現在十分迷茫 。
這高中,到底是讀還是不讀呢??
其實我現在找工作不愁,爸媽還支持我去東田造型學習。我姑姑還有個SPA養生館,讓我過去可以學習,學得好的話還可以讓我接手。 我爸媽說要是想在家開網店也可以。要是想去電力公司工作,也可以幫我去搞關係也進得去。
可是我不知道是糾結還是怎樣,看著人家一個個都在讀書,看人家都是高學歷,勸我讀書的人很多,那口氣貌似都不怎麼看得起低學歷的人,我心裡就特麼不平衡啊。。
@小P麻:
我們這裡有人大學考上都沒去讀的 直接創業了 現在家裡好幾輛車
個人覺得 個人的能力 技能 學識 和文憑沒有多大關係
看現在很多大學生 都惡俗的很 他們不是為了讀書而讀書 而是為了文憑而讀書 目的一樣了 質量自然就不一樣
社會更需要有真正技能 實力 懂得交際的青年 只要你自己有實力 在哪沒文憑也可以活下去
@匿名:
去年因為自身的問題輟學了,當時非常不喜歡高中不喜歡裡面的人和老師,分了班更加受不了。沒有再上學,去學了當下很火的編程,當時什麼都沒了解,學了才發現根本學不太明白,都說編程這行想發展要精通,而且我還是個女生。
今天看一本饒雪漫的書,讀到一句話,「沒關係,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看到以後一下就哭了,哭了好久,我怕錯過太多,我怕我不上高中留下遺憾,我怕學歷低沒有好的將來,心裡還是最大學留有想像。
但是我不知道重讀對我來說是好是壞,我浪費了學編程的學費,我不知道會不會像以前那樣崩潰,況且那時我的成績只在中遊,我對未來懼怕,家長基本不會去為我想這些,但我感覺這段時間我成長了。
@你愛誰如鯨向海:
說下要不要上高中吧。在各行各業,都存在著一個二八規律,能成為這些行業裡佼佼者的都是少數,上學也是一樣,多數人註定是要平庸的,只有少數人能夠一路高中大學最後找個好工作。
如果是那八成裡的人,就可以考慮(初中)畢業做其它事情了,繼續上學不但浪費時間,很多人還越學越中二無知。就算家庭條件好,強行堅持到大學畢業,也是會面臨著找不到工作,高不成底不就的狀況。
如果能早點到社會上磨練,我相信會好很多。上學確實是一個快速提高社會地位的捷徑,但條件刻薄,對自身和家庭經濟能力以及成長環境都有要求,就比如我,父母經常吵架,能有心思學習才怪,所以我認為上學這條路並不適合每一個人。
對於「該不該把高中(甚至大學)一路讀完」的話題,從來就有各種觀點各種爭吵,誰也說服不了誰。
畢竟,每個人自身的條件不盡相同,學習的喜好、能力以及對自我發展的規劃和期待都有很大差別,沒有必要把每個人都禁錮在同一條道路上,按部就班地打磨成同樣的產品。
何況——即使日後真會有「後悔」,大不了再繼續讀書升學就是了。如今學習的方法和途徑那麼多,只要你有心,總能找到自己想要的。
祝願周末要上戰場的初三寶寶們,都能旗開得勝,順利考取理想高中。
也祝願選擇走上其他發展道路的孩子們,都能前程似錦,生活踏實而又意義。
你認為現在讀高中和大學重要嗎?沒有讀普通高中的朋友們,現在過得怎樣?歡迎留言分享討論!
文:lanlan
圖:網絡
更多精彩訊息,請關注環球時報英文版:
twitter: @globaltimesnews
facebook: @Global 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