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農人
刺吸式害蟲種類繁多,如蝽類、粉蝨類、介殼蟲類、木蝨類、蚜蟲類、薊馬類、蟬 類、蟎類等,其分布廣、食性雜、繁殖力強、危害重,靠直接刺吸植物汁液為害,且是 植物病毒的主要傳播媒介,對植物造成毀滅性的危害,因此,對刺吸式害蟲的防控至關 重要。目前刺吸式害蟲的防治仍主要依靠化學防治,有機氮類、有機磷類、氨基甲酸酯 類、菸鹼類殺蟲劑、擬除蟲菊酯類殺蟲劑都是防治刺吸式害蟲較好的藥劑,但由於人們 長期不合理的使用化學藥劑,使害蟲產生了抗藥性,因此,篩選防治刺吸式害蟲的替代 藥劑已成為當前植物保護研究的重點。 新型殺蟲劑螺蟲乙酯是一類有別於其他藥劑作用機制的季酮酸類化合物,它是通過抑制害蟲體內脂肪合成過程中的乙醯輔酶A羧化酶的活性,從而抑制脂肪的合成,阻 斷害蟲正常的能量代謝,最終導致其死亡,是一種具有雙向內吸傳導性能的現代殺 蟲劑。
1螺蟲乙酯簡介
2007年10月,拜耳(Bayer)公司在英國格拉斯哥植保會議上介紹了螺蟲乙酯。 2007年底,螺蟲乙酯在突尼西亞獲準在全球的首個登記,2008年進入突尼西亞市場。
2008 年,拜耳在美國和加拿大登記並上市了螺蟲乙酯,商品名為Movento,繼而引入哥倫比 亞、墨西哥、土耳其和紐西蘭;是年,螺蟲乙酯還通過了奧地利健康與食品安全局 (AGES)的審查,取得了在奧地利的臨時登記。奧地利是螺蟲乙酯在歐盟登記的報告撰寫成員。2009年初,螺蟲乙酯在澳大利亞登記,用於蕓薹、番茄、辣椒、馬鈴薯和 棉花等作物,後擴展用于洋蔥、芒果和柑橘等。2009年在澳大利亞、阿根廷、智利、 南非和荷蘭等國上市。同年,螺蟲乙酯還在英國登記用於萵苣和芸苔,2010年在英國 上市。2011年3月16日,拜耳公司在中國正式登記了96%螺蟲乙酯原藥及22.4%螺蟲 乙酯;2012年9月7日,拜耳作物科學(中國)有限公司在中國取得了22.4%螺蟲 乙酯SC的分裝正式登記。製劑產品登記用於防治番茄煙粉蝨和柑橘樹介殼蟲。
1.1理化性質和毒性
螺蟲乙酯屬於季酮酸類化合物,與拜耳公司的殺蟲殺蟎劑螺蟎酯(spirodiclofen) ┊和螺甲蟎酯(spiromesifen)屬同類化合物。從化學結構來看,除了芳基部分外,螺蟲 乙酯與螺蟎酯、螺甲蟎酯區別都較大,尤其是分子中引人了立體異構和對母核季酮酸的 結構突破,從而使其在生物活性和作用方式等方面產生了較大的變化,為其孕育了較強 的市場競爭力該藥劑的通用名為spirotetramat,商品名為Movento和Ulto,化學名稱:4-(乙氧基 羰基氧基)-8-甲氧基-3-(2,5-二甲苯基)-1-氮雜螺[4,5]-癸-3-烯-2-酮。結構式如下:
螺蟲乙酯原藥為白色粉末,無味,熔點142T,密度1.29g/m3;分解溫度為 235 ;蒸汽壓(25T)為1.5xl(TsPa;水中溶解度(20T)為33.4mg/L(pH值= 6.0-6.3),有機溶劑中(g/L)正己烷中為0.055,乙醇中為44,甲苯中為60,乙酸乙酯中為67,丙酮中為100-120。急性經口、經皮和吸入試驗表明,螺蟲乙酯原藥為中等毒性到低毒。螺蟲乙酯原藥對大鼠(雌/雄)急性經口LD5。>2000mg/kg,急性經皮LD5。>2000mg/kg,急性吸人LC50>4.183mg/L0 1.2作用方式及機理螺蟲乙酯化合物可以在整個植物體內上下移動,從而防治如生菜和白菜葉上及果樹皮上的害蟲,可以保護新生莖、葉和根部,防治害蟲的卵和幼蟲生長;其另一個特點是持效期長,可提供長達8周的有效防治。其殺蟲機制是抑制害蟲體內脂肪合成過程中的乙醯輔酶A羧化酶的活性,從而抑制脂肪合成,阻斷害蟲正常的能量代謝,最終導致死亡。螺蟲乙酯高效廣譜,可應用於棉花、大豆、柑橘、熱帶果樹、堅果、葡萄、啤酒花、馬鈴薯和蔬菜等多種作物,能有效防治各種刺吸式口器害蟲,如蚜蟲、薊馬、木蝨、粉斷、粉蝨和介殼蟲等。
2螺蟲乙酯對主要刺吸式害蟲的防效
2.1煙粉蝨
煙粉風[Bemisiatabaci(Genn.)]屬半翅目,粉蝨科。目前,已成為一種重要的 世界性害蟲,給作物生產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BrownJKetaZ,2002;InbarMetal, 2008)。目前,該蟲已對有機磷、有機氯、氨基甲酸酯及擬除蟲菊酯類等傳統殺蟲劑產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新型藥劑螺蟲乙酯以其獨特 的作用方式為煙粉蝨的防治及抗藥性治理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法。22.4%螺蟲乙酯懸浮劑不同濃度、不同施藥時間對Q型煙粉蝨卵、若蟲的防治效果,發現其與對照阿維菌素均對Q型煙粉蝨卵無效,但其對若蟲具有非常高的殺蟲活性,無論在卵期施藥、若蟲低齡期施藥還是高齡期施藥,防效均達95%以上。但如果施藥後20天接蟲,防效大幅降低到21.6%以下,施藥30天後 接蟲則對若蟲無效。根據煙粉蝨的發育歷期推算,螺蟲乙酯持效期可達30天。研究表明,96%螺蟲乙酯原藥對煙粉蝨卵和若蟲都具有非常高 的殺蟲活性,LC5。分別為18.91mg/L和14.97mg/L,與對照95%吡蟲啉沒有顯著差異; 但其對煙粉蝨成蟲的殺蟲效果並不十分理想,LC5。高達453.34mg/L,且顯著高於對照 95%吡蟲啉。這與24%螺蟲乙酯懸浮劑對煙粉蝨成蟲具有較好的防治效果結論相背離,與21.6%螺蟲乙酯.噻蟲啉懸浮劑對煙粉蝨的田間防 效評價試驗結論相一致。而且使用21.6%螺蟲乙酯.噻蟲啉懸浮劑使 螺蟲乙酯的用量大大減少,這對於防治和延緩煙粉蝨對螺蟲乙酯的抗性是有益的,也有 利於延長產品生命周期。採用浸蟲法測定了螺蟲乙酯及對照藥劑吡蟲啉對B型煙粉蝨各個蟲態的室內毒力,結果表明,螺蟲乙酯對B型煙粉蝨若蟲毒力較高,其中,對2齡若 蟲毒力最高,LC5。為4.0665mg/L,毒力為吡蟲啉的2.73倍,對卵及成蟲毒力較低,且 顯著低於吡蟲啉;同時採用噴霧法測定了螺蟲乙酯及對照藥劑吡蟲啉、阿維菌素的田間藥效,發現螺蟲乙酯對煙粉蝨具有較好的防效,藥後第7天防效最高,100g/hm2防 效為89.70%,高於對照吡蟲啉及阿維菌素,且持效期較長。 與室內毒力試驗比較,田間藥效要顯著高於室內藥效,這可能與施藥方式的不同有較大關係,田間噴霧試驗,藥劑除了接觸葉片外,還充分接觸到煙粉蝨蟲體,接觸面更 完全;此外,田間試驗使用藥劑為商品化製劑,製劑中的助劑有助於藥效的發揮,因此 田間施藥,螺蟲乙酯製劑能夠較快較好的發揮藥效。
2.2棉盲蝽
棉花在我國是僅次於糧食的第二大經濟作物,棉盲蝽是棉花上的主要害蟲。在 我國棉區為害棉花的盲蝽主要有綠盲蝽、苜蓿盲蝽、中黑盲蝽、三點盲蝽和牧草盲 蝽,其中綠盲蟮分布最廣。近年來隨著轉基因抗蟲棉的商業化種植以及果樹和蔬菜 種植面積不斷增加,為棉盲蝽提供了豐富的寄主植物和適宜的越冬場所,使棉盲蝽 種群數量急劇上升,危害逐漸增強,已成為我國許多地區果區和棉區的主要害蟲。 目前,對棉盲蝽的防治仍主要依賴於化學農藥,然而藥劑選擇不當、施藥時期不合 理等造成了棉盲蝽抗藥性增加,因此,篩選防治棉盲蝽的快速、低毒、高效殺蟲劑 勢在必行。 目前,已有螺蟲乙酯對棉盲蝽的防效測定, 24%螺蟲乙酯 懸浮劑拌種包衣可取代撒施高毒的3%克百威顆粒劑防治棉花苗床期棉盲蝽為害,室內浸葉藥效試驗結果顯示,24%螺蟲乙酯懸浮劑1500倍藥液3天後對棉 盲蝽有較好的防效,但防效遠不如其他處理藥劑好。的殺蟲殺菌劑 混配拌種試驗表明,從對綠盲蝽的防治效果來看,用24%螺蟲乙酯懸浮劑拌種的短期 防治效果較好,但長期效果沒有70%噻蟲嗪WS好。因此,可用螺蟲乙酯混用其他藥劑達到防治棉盲蝽的效果。
2.3介殼蟲
介殼蟲屬昆蟲綱,同翅目,是園林植物常見的害蟲,常集中於植物的枝、葉、果上 刺吸汁液。其排出的蜜露會誘發黴汙病,枝葉表面布滿黑黴層,阻礙光合作用,降低觀賞價值。 ┊
目前,關於螺蟲乙酯對介殼蟲的防治研究已見多個報導。關於臍橙矢尖蚧的藥效試驗表明,3種供試藥劑以240g/L螺蟲乙酯防效最好,但 藥效發揮慢,噴藥後第五天才開始表現藥性,但持效期可長達8周,且對瓢蟲、食蚜蠅、寄生蜂等天敵昆蟲安全,因此,可以大面積推廣應用。比較了常用藥劑對在柿樹日本蠟蚧的防治效果,認為螺蟲乙酯持效性較好。由於螺蟲 乙酯速效性差,持效期長,所以,在防治介殼蟲時儘量結合速效性好的藥劑,還可 避免對螺蟲乙酯抗藥性的產生。
2.4木蝨
對木風的研究大家多集中在梨木風(Cacopsyllachinensis卅YangetLi)上。梨木風屬 同翅目木蝨科,是梨樹主要害蟲之一,該蟲分泌的黏液誘發煤汙病,影響光合作用和汙 染果實,造成品質下降,經濟損失嚴重。近年生產上多用卩比蟲琳等藥劑防治,由於使用 次數過多或使用不恰當,防治效果逐年降低。試驗發現,24%螺蟲 乙酯(畝旺特)防治梨木蝨藥後1 ̄卅15天防治效果不斷上升,吡蟲啉呈明顯下降趨勢。宮亞軍等的試驗表明,螺蟲乙酯的持效期達3個月以上,240g/L螺蟲乙酯懸浮劑稀釋2000倍、3000倍和4000倍處理區的防效在施藥後91天防效保持在81% 89%,明顯 高於常規藥劑的防效。在整個試驗期間表現為持效性很好,但速效性較低。研究表明, 田間施藥1次可以控制梨樹整個生長季節內梨木蝨的發生為害。因此,建議生產中在成 蟲出蟄期和第1代若蟲盛發期,即梨樹花芽萌發期和盛花期,用240g/L螺蟲乙酯懸浮 劑3000 ̄4000倍液進行早期防治,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5薊馬
薊馬屬纓翅目,薊馬科。若蟲、成蟲常潛伏於嫩芽、花蕊、花瓣的重疊處,具有很 強的隱蔽性;成蟲爬行迅速,擅跳,一般殺蟲劑難以直接觸殺蟲體。長期以來,生產中 對薊馬的用藥選擇存在盲目性,用藥品種單一,隨意加大藥量等現象屢見不鮮,導致薊 馬產生嚴重抗藥性。 孔祥義等(2012)研究了卅5種藥劑對薊馬的室內毒力及田間防治效果,發現螺蟲 乙酯對薊馬的效果較差。6 種殺蟲劑對煙田番前斑萎病毒屬病毒傳毒薊馬的藥效,發現20%螺蟲乙酯懸浮劑具有較強的速效性和持效性,藥後1天對煙田薊馬的防效在90%以上,藥後7天的防效在 82%以上。說明20%螺蟲乙酯懸浮劑對煙田薊馬有良好的防治效果。這與付步禮等關於香蕉花薊馬的田間防治試驗試驗結果相一致。為了延緩薊馬對所施用殺蟲 劑的抗性,建議在同一個生長期內不要連續超過2?欠使用同一種藥劑,應與其他作用方 式的藥劑輪換使用。
2.6蚜蟲
瓜蚜(AphisgossypiiGlover)又稱棉蚜,屬同翅目蚜科,該蟲以成蟲和若蟲在寄主 植物葉背和嫩莖上取食汁液為主,還可引發煤汙病,更重要的是傳播多種病毒病。為控 制瓜蚜為害,目前生產上常用化學防治,特別是隨著農藥的迅速發展,吡蟲啉、啶蟲 脒、阿維菌素等一些新型農藥不斷使用。但由於各地用藥水平參差不齊及連續大量使 用,致使該蟲產生不同程度的抗性。 測定了7種農藥對瓜蚜的田間藥效,認為24%螺蟲乙酯懸浮劑 速效性最低,3天的防效僅為70.64%,隨時間延長,防效有所提高,7天和14天的防 效分別達82.34%和73.52%,28天後則降至8.1%。在該試驗中螺蟲乙酯所表現的速 效性和持效性都不盡人意。由於黃瓜生長速度快,連續採摘時間長,從安全角度考慮這 類藥劑不宜在黃瓜上使用。夏耀民等(2013)在11種殺蟲劑對棉蚜的田間防效研究中 發現,螺蟲乙酯7天後的防效優於其他處理,但速效性差。建議可與40%丙溴磷乳油、 5.8%氟蟲腈懸浮劑、20%啶蟲脒可溼性粉劑等速效性較好的藥劑合理搭配使用,以有 效防治棉蚜,避免產生抗藥性的風險。
3展望
螺蟲乙酯作用機制獨特,與其他殺蟲劑無交互抗性。由上述對刺吸式害蟲防效的研究可知,螺蟲乙酯對刺吸式害蟲的防治效果較好,其不足之處在於其速效性不如吡蟲啉、噻蟲嗪等,但持效期較長,所以在選用螺蟲乙酯時要和不同作用機制的殺蟲劑交替輪換使用,或與速效性好的殺蟲劑混用,不僅可以保證速效性和持久性,也可以減緩抗 藥性的產生。
文章由知農人改編,整合網絡資源結合公司實驗研究,表示對有關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如果涉及產權,請直接聯繫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更希望與您交流學習。
1、本公司由華南農業大學研究生和本科生聯合創辦,教授和研究員鼎力支持,旨在提供專業的種植業病蟲害預防和治理,保證農產品質量和產量達標,推動中國科學農業的發展。
2、歡迎廣大朋友諮詢有關:果樹病蟲害治理、蔬菜病蟲害治理、實惠農資的購買、現代化農業、無土栽培、測土配方、種業農友網絡、農產品渠道等方面的問題。諮詢請直接回復公眾號或者加公司負責人阿傑微信:13711707259,QQ:273027847。農業交流QQ群:397970968
3、我們很希望和社會廣大種植牛人、病蟲害防治牛人、農產品渠道商交流,也在尋找廣東省內各大種植戶,希望我們能幫到你們,歡迎你們聯繫我們。
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本公司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