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年初,我加入了拆書幫線上的全國RIA訓練營,工作日每天一個作業,周六寫復盤作業,第一次接觸復盤的我,對於復盤的印象就是:多次一舉!尤其看到其他人都敷衍地對待覆盤作業,我更加懈怠了。後來,隨著在拆書幫參與的活動越來越多,幾乎什麼都要復盤。
復盤:源自圍棋的術語
每一次拆書過級,手冊上會有一頁收穫與回顧,需要你去填寫,就是一次復盤;每一次全國共拆(出版社和拆書幫合作的項目,全國20城一個周末同拆一本書,講成三個小時的拆書課)結束,參與者都要復盤;每一個任務結束,都有一次復盤,並且需要提交復盤材料。當初先入為主的念頭,一直沒讓我對復盤重視起來,總是應付了事。
拆書家成長手冊上的復盤頁
最近,我入手了一本書《復盤思維》,看完整個書之後,回顧自己這一年多來經歷的復盤經歷,後悔了,如果從一開始,我能正視每一次復盤,我這一年多就不會這麼瞎忙,正應了圖片上的那句話:低品質的勤奮。
一本讓我重新審視復盤的書
復盤是運用科學的方法,對組織或個人以往的工作進行回顧,發現其在以往工作中的優點和不足,進而為未來的工作和計劃做好準備。(選自《復盤思維》P.09)
復盤其實是一個源自圍棋的術語,指一盤對局完畢之後,推演該盤棋的記錄,以檢查對局中招數的優劣和得失。這個研討、分析的過程就是復盤,棋手們可以從整個過程中,總結出今後遇到相同局面時更好的下法,也能總結出自己和對手的套路,從而提升棋力。
每年年底,公司或者單位讓你們寫的工作總結是不是復盤呢?如果只是對去年的工作做了一個回顧,沒有推演,沒有用一些結構化、模型化的工具,也沒有為未來做準備,就不叫復盤。
最近做了一件事,不是特別滿意,自己內心反思了一下,暗自悔恨,然後默默發願:我下次一定要注意。這是復盤嗎?不是,復盤不僅要思考不足,也要總結成功,更要對未來做準備,而不是簡單的一句:下次注意!
因此,復盤有三個關鍵詞:推演過去、結構化、學習導向未來,用結構化模型化的方式,推演過去發生的某件事情的整個過程,忠實地還原事實,分析差異,反思自我,通過學習收穫經驗和教訓,改變組織和個人的行為意識,提高未來的行動效能。
因此,復盤是一個指向未來,學習導向的工具,可以用於組織、團隊,也可以用於個人。
因此,很多人聽說過復盤之後,都覺得很簡單,但是真正實施起來還是很容易出現一些誤區:
1、證明自己是對的
復盤變成了一場證明自己光榮、偉大、正確的表揚稿,成功都與自己有關,卻忘了復盤的目的是學習。
2、流於形式,走過場
我當初應付那些復盤作業,就是流於形式,很多時候,在不重視復盤之前,都會以為它就是個走走過場的形式罷了。
3、追究責任,開批鬥會
挑毛病,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都是輕而易舉地事情。一旦在復盤會議上開啟了批評和互相指責模式,那麼復盤的意義和學習氛圍就被破壞了。
4、推卸責任、歸罪於外
和證明自己都是對的,錯誤都與自己無關也是我們復盤是經常具有的一種心理狀態,人們很容易推卸責任,找各種藉口和理由,為自己辯護。
5、快速下結論
復盤需要審慎地分析,得出成功和失敗的深層原因,但是我們大腦的惰性就是不喜歡思考,於是,人們就很容易快速下結論,可以讓自己的大腦不思考,而這時找到的往往是表面原因。
復盤應包括以下幾個理念:自我改變、凡牆皆有門、時間永遠不夠、0.1>0、錯的永遠是我們。(選自《復盤思維》P.23)
這幾個心法,是參與復盤的每個人遵循的心理基礎,只有先在心中埋下這幾個理念的種子,才能真正發揮復盤的威力,才能對過往成敗深度思考,不斷刷新自我。
自我改變
作為地球上唯一的高等智慧生物,人類大腦進化中自帶天生的優越感,以及進化過程中面對惡劣的自然環境時,大腦必不可少的自我激勵,很容易產生一種自我感覺良好的錯覺,以至於,每個人每時每刻都在為自己尋找各種理由,來證明自己是優秀的。
在這種「自我肯定」的狀態下,想要深度復盤,難度可想而知。這也是復盤工具雖然簡單,但將其運用得很出色的人卻寥寥無幾的原因。
因此,復盤的第一個心法就是埋下一個意識:我還不夠好,我還需要改變,我還可以如何做得更好。
凡牆皆有門
凡牆皆有門
這一理念的第一層意思是:我們所認為的不可能、苦難、挫折、障礙,在很多時候恰恰是我們通往另一個世界的橋梁。心是一扇門,同事也是一堵牆,關鍵在於我們相不相信「凡牆皆有門」。
如果我們足夠強大,那麼牆即是門,如果我們望而卻步,那麼即便是門也會關閉。所以我們在復盤時不抱怨、不指責,正確解構乃至重構失敗。
這一理念的第二層意思是:凡事都有解決的方案,之所以為解決,要麼因為我們沒搞清楚牆的全貌(還有很多能力沒有達到),要麼就是因為我們還沒找到門的位置(還有很多信息沒有收集到),所以,復盤時,儘量去收集信息,去發現自己沒達到的能力。
時間永遠不夠
復盤時,時間永遠不要當作原因和藉口,因為對於所有人,時間都是公平的,同時,時間永遠都是不夠的。
時間永遠不夠
0.1>0
復盤時,無論是總結成功經驗,還是分析解決方案,都不要忽略,那不起眼的0.1,成功的0.1,就是比0大,解決方案也許不完美,也許很複雜,我們關注那啟動的那0.1,總比那習慣性望而卻步要好。
把1分解成為10個0.1,每一步完成1個0.1,無論如何都比站在0處,看著1,說:無法解決強多了。
錯的永遠是我們
復盤的根本是是發現問題,而挑出他人的問題總比挑出自己問題容易,別沮喪,這是我們大腦的天性,所以,需要這個理念指導我們在復盤,有這樣的心理意識:第一,記住改變對方不可能,唯有改變自己,所以挑對方的問題又能怎樣?不如多想想自己的問題,還能改進提高,學習進步;第二,促使自己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審視自己有什麼問題。因為站在對方角度,挑自己的問題那是很容易的。
心法,不是看到了就能學會的,必須在一次又一次實踐中,不斷地修煉,不斷地建立那條意識迴路,才能使得這些心理狀態在復盤時習慣性地知道你的思考。
復盤中各個環節的操作方法,包括明確目標、發現問題、分析原因、確認最終觀點以及制定計劃等。(選自《復盤思維》P.4)
復盤的一個動作,就是明確目標,很多時候,很多人做事情,往往沒有想清楚目標,所以復盤第一步就會讓這一次的事情陷入困境:沒有目標怎麼復盤?
至少這暴露了一件事:我們還不習慣制定目標!真正意義上的目標,應該是一個可以觀察執行動作,可以測算執行進度,且有明顯時限的一個清晰的描述。
所以在復盤時,我們用下表就能監控整個流程。
復盤記錄表
尤其是在分析成功的關鍵因素和失敗的根本原因時,因為我們思維的不全面性,所以還有一個分析問題原因的方法,就是下面這張「人機料法環2.0版」:
人機料法環2.0
最後在制定計劃時,還有一個可以讓你執行力提升無數倍的:個人行動計劃表
上個月,我和徒弟一起做了一場拆書課後,用這個流程進行了一次復盤,我們不僅找到了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也把這次成功經驗固化了下來,在這個月的拆書課準備中,我們又接著使用,並改進了之前出現過的問題,這讓我們的系列主題課工作坊的運營流程越來越流暢這就是復盤的威力,它讓你走的每一步都算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