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基層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如今,越來越多高校畢業生選擇奔赴基層一線,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揮灑青春汗水,是新時代基層高校畢業生的優秀代表。他們之中,出現了一批勇於擔當、甘於奉獻的「最美高校畢業生」精神楷模。
為持續深入宣傳「最美基層高校畢業生」先進事跡,中宣部和人社部於近期開展「最美基層高校畢業生」宣講活動。今天,讓我們傾聽來自廣東省河源市的劉天嬌講述的故事。
我叫劉天嬌,在河源市國有坪山林場工作。
我來自廣東省河源市龍川縣赤光鎮潭芬村,一個距離龍川縣城67公裡遠的偏僻村落。打開我家的後窗,看到的是一片鬱鬱蔥蔥的山林,這裡曾經是我童年的樂園,但是現在這個景象再也看不到了。2004年的一場大火燒毀了它並且不可以修復,那是一場由村民用火不慎導致的大火,這一場山火整整燒了一個星期,我眼睜睜看著大火吞沒了這片山林而無能為力。
當時我就暗下決心:長大,一定要好好保護這片山林。因為曾經承載著兒時記憶的那片山林,雖然16年來不斷植樹還林,但依舊未能恢復如初。這讓我明白,青山綠水是需要人來守護的,而我願意做這個守護者。
基層之夢:做「青山綠水」的守護者2010年大學畢業後,我積極參加廣東省「三支一扶」計劃,但此時我也被廣州一家國企錄取了,是選擇大城市薪資相對優厚的工作,還是堅持自己的「基層之夢」?成了擺在我面前的一個難題。
一方面,當時我家經濟條件差,父母希望我留在大城市工作,幫助緩解家庭壓力。我記得,在報名「三支一扶」時,父親便勸我說:「考上大學就是為了走出山村,為什麼還要回來,我們家培養一名大學生很不容易啊!」
但另一方面,在我內心深處,又始終藏著一個回鄉工作的夢想。我告訴他們,家鄉雖然落後貧窮,卻是生我養我的地方,如果每個走出去的大學生都去大城市工作,那家鄉永遠改變不了落後的面貌,我們的生活很難改變。我激動地和他們說,大城市不缺我一個大學生,可是家鄉少我一個大學生,就少一份建設家鄉的力量!最終,善良樸實的父母被我說服了,我如願以償地成為「三支一扶」人員中的一員。
2011年7月8日,我被安排到距離縣城60多公裡,條件相對艱苦的龍川縣車田鎮政府下面的林業站工作,「朝八晚九」「一個人當多個人使」成為我工作的常態。
累嗎?我因為從來沒有接觸過林業,倍感吃力、無所適從,身體上確實感到疲憊。但是,我告訴自己,既然下定決心回來建設家鄉,就要努力轉變角色,主動作為,做好本職工作。於是我一邊全面系統地學習《森林法》《森林防火條例》等政策法規,一邊跟隨老林業人上山下村實地學習。整整4個多月,我堅持吃、住、學都在辦公室,終於讓應用電子專業畢業的我,成長為一名合格的護林員。
腳上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澱多少真情。在和群眾深入接觸過程中,我發現樸實善良的老百姓是最可愛的人。每逢農忙,我都會到村民家裡幫助插秧、收割稻穀,哪家要建房、修房我都會主動去做幫忙。我還會幫助行動不便的老人跑腿。慢慢的,我的宿舍門口開始出現臘肉、雞蛋、番薯等各種各樣的小禮物。每次看到村民偷偷送給我的心意,我心裡便感覺暖暖的。顯然,大家也把我當親人了。
「三支一扶」服務期滿後,我本想悄悄離去,卻被村民「攔住」,大家拽著我的手不放,塞給我肉和雞蛋,為我送行,這一幕我始終難以忘記。短短兩年付出,換來了如此淳樸的真情,更加堅定了我奉獻基層的決心。
守護青山:與大山為伴守護「金山銀山」2014年在得知河源市國有紅星林場招護林員,我便毫不猶豫地報名並順利考取。成為林場的護林員後,我暗下決心,一定要守護好這一片林區,因為我深知,守護好眼前的這片青山,才能使「綠水青山」轉化為人民群眾的「金山銀山」。
帶著這份決心,我開始了林場的工作。下壩工區到防火線最近的距離4公裡,最遠的達14公裡。在紅星林楊工作4年間,無論是38度高溫的酷夏還是零下2度的寒冬,我帶著我的夥伴們,一部摩託車、一把鐮刀、一根長棍、一個喇叭、一本記錄簿,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行走在下壩工區2萬畝森林裡。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深入到樹林之中的經驗?林中山路陡峭、荊棘密布,即便有工具幫忙開路,依然很危險。衣服很容易被刮破,甚至會遇到大蟒蛇、踩到土蜂窩。我每天巡山護林路程都超過三十公裡山路,每一個山頭、每一條防火線都是我堅守的陣地,累了便在林中打個盹,餓了就啃一口乾糧,渴了便喝一口山泉。我的唯一目標就是確保森林安全、萬無一失。一年下來,常常走破五六雙鞋,用壞幾把鐮刀和幾十根長棍、掛爛幾十件衣服。
護林員就是一年四季與大山為伴,工作孤獨而艱辛。林場早些年由於缺乏管護和村民的護林意識淡薄,亂採亂伐現象時有發生。記得在我上班的第一個星期,兩個村民為了蓋房子伐倒許多杉木,被我們當場抓獲,當我們要對他們進行處罰時,他們竟想利用金錢收買我,在我嚴詞拒絕後,他們又企圖用暴力恐嚇的手段,強行將杉木運走。我們最終頂住威脅,阻止了他們的不法行為。
2015年冬天一次巡山過程中,我發現村民老陳在砍杉木,上前詢問後得知他想拿回家做鋤頭柄,我制止了他的行為,但也得罪了他。老陳因空手而歸忿忿不平,他對我說:「你這小夥子真難搞,下回絕不讓你好過!」
遇到這樣的誤解,我心中也難過。為了化解與老陳的矛盾,我到集市買了幾根鋤頭柄送給老陳,並告訴他愛護樹林是每個群眾的義務,守護森林是我的工作職責,所以不能眼睜睜看著他到山裡亂砍樹木。老陳對我的舉動感到吃驚,從此他不僅不再偷偷去樹林裡砍樹,還跟親戚朋友主動宣傳護林義務,並讓親戚朋友加入「義務護林員」隊伍,現在我組建的「義務護林員」隊伍有50多人了。
守林人的工作: 白天看大山,晚上數星星,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山裡手機信號很差,近乎與世隔絕,當看到有人來時候,我都非常高興,經常陪伴他們走上一段山路,邊走路邊講解森林防火知識,群眾一下子就記住了森林防火注意事項,熱情的人還主動宣傳森林防火知識。玩火、吸菸、野吹燒烤都可能引起森林火災,可是森林被破壞了,種上一棵樹,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的景象可能需要幾年,甚至更長時間了。但為了確保每一個山頭都安全、每一棵樹木都無恙,我必須忍受孤獨。每當看到鬱鬱蔥蔥的森林茁壯成長,遠處有青山,近處有花香,我的內心充滿幸福感、成就感。
在紅星林楊還不是我最孤單的時候,後來,我又主動請纓,來到了河源市最偏遠最艱苦的國有坪山林場工作。
坪山林場海拔高、條件差、距離縣城遠。一開始,因為我的孩子尚小,妻子並不贊同我到坪山工作。但我覺得,我還年輕,還有能力做很多事情,過去組織給我太多的認可,我要對得起那些沉甸甸的榮譽。而我心底最真實的想法最終也換來了妻子的理解和支持。
成為坪山工區的分管責任人後,除了按時完成巡山護林的「必修課」外,還要負責場區文字綜合、黨建、創文、出納等工作。有了此前巡山護林的經驗,在國有坪山林場工作時,我更加遊刃有餘,組織進行防火護林宣傳、道路清掃、垃圾分類、環境保護等志願服務,前後開展近40餘次活動。
每次巡山護林時,我都帶上一個大垃圾袋,看到林區有垃圾隨手撿起來,帶回辦公區掩埋。在我的影響下,我們場區的護林員都加入到隨手撿垃圾的隊伍,現在,我們整個林區再也看不到大片的垃圾了。不僅如此,我趁著業餘時間撰寫的《當好森林普法宣傳員》一文也獲得司法部、全國普法辦通報表彰。在工作期間,還取得林業助理工程師資格認證,考取了無人機操作證,為實現林區無人機巡航立體監管提供技術保障。
9年堅守:看得見青山,聞得見花香九年來,回顧走過的一條條防火通道、一個個山頭,雖然手臂腳上摔跤、蟲咬的舊痕未去,新傷又增,但當我看到林區的山青了、草綠了、樹高了,我覺得自己的所有苦和累都值了。
每年10月1日至來年4月30日,是森林特別防火期,我們護林員往往要一個月才能回一次家。2018年11月12日我第二個小孩出生了,然而那個時候,本該陪在妻子身邊的我,卻身在沒有信號的山林之中,對於家人來說是一種遺憾。
「最美基層高校畢業生」獲獎者劉天嬌
每當我爬上林場最高處,和孩子通電話、聊視頻時,靜靜地坐在那裡,我都會想:在以後的日子裡,把孩子帶上林場來,讓他感受一下這個森林、感受一下這片綠,讓他看看爸爸守護的綠水青山,以及對孩子的虧欠。
每一人都有自己的故事,9年的堅守對我來說只是開始,路還很長,我既是護林員,也是消防員,還是森林守護者。看得見青山,聞得見花香,是我對綠水青山最好的理解,守住家鄉那一片金山銀山,是我的初心,也是我奮鬥方向!(來源:南方+)
【來源:河源文明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