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11月23日訊(記者廖仕祺 通訊員周珊)指望熱敷理療緩解頸椎不適,沒想到一個午覺醒來女子左邊手臂竟徹底「罷工」,疼痛未平又新添麻木無力。經康復專家明察秋毫,原是不當熱敷引發低溫燙傷後又「緊張」過度,致使神經受傷。
聽說熱敷理療可以緩解頸椎痛,一個月前,38歲的陸女士特地網購了某款電加熱艾草理療枕,乘著午休拿出來使用,調到42度並設置好1小時熱敷,枕在左脖頸處就睡著了。「沒想到第一次用就出了大事!」醒來後,陸女士竟發現左臂動彈不得,輕碰一下都痛得要命,趕緊來到附近的武漢腦科醫院•長江航運總醫院康復醫學科門診看病。
經及時完善檢查,接診專家鄧紅衛主任發現,陸女士左後背以下頸部至中胸段筋膜呈瀰漫性充血、水腫。為防止症狀進一步加重,鄧紅衛立即組織技師團隊為她進行了光療等對症理療,並叮囑她放鬆肌肉、調整異常姿勢。然而疼痛感始終刺激著陸女士,讓她條件反射地提高肩膀、呈聳肩狀,長期異常姿勢又導致左臂出現麻木無力症狀,讓她總忍不住舉起左臂緩解,雪上加霜地被確診為胸廓出口症候群。
「別人都用得好好的,我怎麼才熱敷1個小時就出了問題,甚至搞得又疼又麻?」飽受病痛折磨的陸女士難掩焦急與不解。鄧紅衛耐心解釋,原本1個小時的熱敷就會對皮膚筋肉組織造成低溫燙傷,加速頸、肩患處組織的滲出與水腫。受傷後強烈的疼痛感引發制動,使身體長時間不自覺處於半聳肩的緊張狀態,前斜角肌、第一提肋肌等患側頸部組織產生痙攣,同時造成胸廓出口周圍臂叢神經遭受擠壓,便產生了左上肢先後的劇烈疼痛感與麻木乏力感等不適。
鄧紅衛補充道,因為抬手舉手動作能讓後胸廓出口的空間相應變大,神經受到擠壓刺激減少,所以此類病症的患者往往會用抬、舉手的方式來緩解不適。而長時間提肩、聳肩等疼痛刺激性反應動作,會加重病情引發麻木無力等併發症,所以在日常治療中醫生會反覆提醒患者放鬆並調整不良姿勢。
考慮鄭女士病症典型,且已嚴重影響日常生活。鄧紅衛聯合資深康復技師聶書劍及時為她調整了治療方案,利用肌肉牽拉技術、關節鬆動技術、神經鬆動技術等綜合治療項目,目前經3次治療,陸女士的疼痛、麻木等不適明顯緩解,即將康復。
入冬氣溫轉涼,各類保暖、熱敷儀器「粉墨登場」。鄧紅衛指出,熱敷理療時間應以30分鐘內、溫度不超過41度為宜。一旦熱敷後出現疼痛加劇、水腫或功能受限等不適,一定要及時就醫,遵醫囑治療,他強調,若熱敷不當加重疼痛造成體位、姿勢異常時,一定要及時糾正,以避免出現後續其他病症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