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成長:就想再逼孩子一把,沒想到?

2021-01-08 澎湃新聞

原創 父母堂 父母堂 來自專輯親子教育

周末Brunch

這個話題值得聊一聊

父母堂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相信每個家長或許都聽過這樣一句話:

「不逼孩子一把,你永遠都不知道TA有多優秀。」

看著別人家的孩子才藝雙全,智商情商雙雙在線,自己心裡便默默敲定,孩子的潛力是無窮的,只要逼他一把,就一定可以成才。

但很多家長所不知道的是,這個逼迫是有限度的,超出了孩子的承受範圍,就相當於精神虐殺了。

1

想再逼孩子一把

他卻自殺了…

前段時間,我在豆瓣上看到這樣一條帖子:

(豆瓣截圖↑)

中國式成長是一款「模擬中國家長撫養孩子成長」的遊戲,玩家在裡面扮演一位「中國式家長」,把遊戲中的孩子撫養成人,直至參加高考。

豆瓣上的這位樓主,在遊戲中的孩子考上重點高中之後,並沒有讓他適當放鬆,反而選擇繼續給他加課。

孩子不堪「父母」的重壓,最後選擇了自殺。

(中國式成長內容截圖↑)

在評論區,樓主說了這麼一句話:

「我培養了3代孩子,就這孩子學習最好了,結果想著再逼他多學點,萬萬沒想到啊……」

引得不少網友紛紛跟帖:

@你是那青春的風

別說了,我的連中考都沒考就死了。

@吃瓜吃出病來

原來我朋友說的是真的,她玩這個遊戲把孩子壓力弄得太大,孩子跳樓死了。

@是我

我的第二代孩子也死了,我好難過,看他750才考550我難受,結果死了……

而在其中,還有一條最扎心的留言:

「我想起,我高中時因為壓力太大,有想自殺過。」

在遊戲中,這些孩子自殺的原因,是家長給予了他們太多的壓力。

這個遊戲中,有個機制就是當孩子壓力過大時,他們身上便會發生一系列不好的事情,當壓力值持續增加,孩子的生存值便會隨之降低,最後死亡。

而在現實生活中,其實孩子的壓力承受值也是有限的,過度逼迫,反而會適得其反。

2

家長的過度逼迫

把孩子逼瘋了…

之前,有這樣一部名叫《貓的孩子》的電視劇,講述了一名高中生阿衍,在母親的強壓下一昧地追求高分,最後出現幻覺、精神分裂,虐貓發洩情緒的故事。

媽媽對阿衍一直對抱有很大的期望,可阿衍的成績始終不太理想,但這不影響她堅信,阿衍的潛力是無窮的,只是缺乏逼迫。

為了讓阿衍考到「滿級分」(臺灣的打分制度,可以理解為每一科都是優),不富裕的媽媽不惜花重金為阿衍四處報班。

在「魔鬼補習班」中,阿衍只要一沒考好,不僅會遭到老師的體罰,還會被老師語言暴力:

「全世界就你不會了!」

「你這樣還要跟我考第一志願,我看倒數第一是可以啦!」

「這道題講過很多遍了,你寫不出來就不要下課!」

但是在這樣的逼迫下,阿衍的成績絲毫沒有沒有提升。

家教老師恨鐵不成鋼地對阿衍的媽媽說:

「我真的教不下去了,阿衍不是笨,以他的資質,我相信他可以考到滿級分的,但是他根本沒有決心。」

聽完這番話後的媽媽,歇斯底裡地衝阿衍叫喊:

「可不可以請你加把勁,你明明可以做的到啊!」

家教老師的話,也使得阿衍的媽媽堅信,阿衍是有能力拿到滿級分的,阿衍沒有決心,就要逼到他有,只要給他的壓力夠大,他就一定可以做到。

但這也讓本就敏感內向的阿衍,變得戰戰兢兢,而新的家教老師也發現,每當阿衍寫作業的時候,都會渾身發抖。

當家教老師向阿衍媽媽表示,阿衍可能出現了一些學習障礙時,媽媽卻說這是阿衍是故意給自己學習不好找藉口。

考滿級分,像一座大山一樣壓在阿衍的背上,終於有一天,巨大的壓力讓阿衍產生了幻覺。

他給自己構建了一個「平行世界」,開始頻繁虐殺貓,只有這樣他才能紓解自己的壓力。

阿衍家裡養的貓,不是被他毒死,就是被他活活溺死,他也用這樣殘暴的手段獲得了滿級分。

而對於這一切,阿衍的媽媽其實都是知曉的,但是為了讓阿衍出人頭地,媽媽選擇了漠視。

而阿衍的精神問題也愈加嚴重,現實與幻覺地交織,讓他瀕臨崩潰。

故事的最後,阿衍在街頭虐殺流浪貓的時候,被警察抓獲,在被帶到警察局的路上,偶然遇到了媽媽,那一瞬間,阿衍的委屈全面爆發,留給母親的也只有滿滿的悔恨。

對於家長來說,相信孩子的潛力無窮,是一件好事。

但是拼命去逼迫,不顧孩子的心理狀況與承受能力,不斷施壓,那麼逼到最後,孩子真的會走上極端的道路。

3

施加過量壓力

不能激發潛能

或許有的家長會說,我們給孩子施加壓力的過程,就是在不斷激發孩子的潛能,讓孩子不斷變優秀的過程。

可實際上,當孩子承受的壓力過量,又不知如何紓解的情況下,這種壓力便會讓孩子的學習能力停滯。

非營利機構兒童發展機構Turnaround for Children執行長、兒童精神病學家帕梅拉.康託爾曾經指出:

「成長中的大腦,對壓力很敏感,當孩子壓力過大時,大腦的學習機制會「關閉」。」

過量的壓力,不是促進孩子前進的動力,而是一個大大的絆腳石。

電視劇《小歡喜》中,曾經有這樣一幕:

一位母親為了方便照顧自家孩子,就想在學校周邊租套房。

銷售經理帶她看房的時候,就極力誇讚其中一套房子,因為之前在這裡住的孩子考上了清華。

而當這位媽媽看向臥室的牆壁時,卻看到了滿牆的試卷,上面寫滿了:「我恨」!

雖然電視劇中,沒有交代這個孩子的結局,但是唯一可以知道的是,考上清華的他並不快樂,內心深處甚至對這所名校,滿滿的敵視。

對於每個父母來說,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似乎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但是偶爾,也請聽一聽,孩子內心深處的聲音,你們給他們施加的壓力,究竟是促使他們前進的動力,還是沉重的心理負擔。

原標題:《中國式成長:就想再逼孩子一把,沒想到逼死了》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不逼孩子一把,你永遠不知道他有多優秀!
    他太太覺得女兒在鋼琴上有天賦,想培養成鋼琴家,於是大幅增加了孩子的練琴時間。可沒想到孩子的學琴熱情驟降,對俞敏洪說:「老爸,我不學了,我對鋼琴沒有興趣了。」這時候家長不「逼」孩子,讓孩子「不想學就不學」。那麼,孩子永遠只能停留在淺嘗輒止的階段,無法體會到深層次學習的樂趣,更別談大的成就了。-03-有遠見的父母,都懂得在適當的時候逼孩子一把,在孩子選擇放棄之前,鼓勵孩子再堅持一下。陶行知說過:教人要從小教起。
  • 不逼孩子一把,你永遠不知道他有多優秀
    孩子不喜歡,再怎麼逼也沒用。」這樣「開明」的父母造成的結果是,孩子有了一個快樂的童年,此後餘生,卻儘是磕磕絆絆和滿懷遺憾。教育從來都不是快樂的,是日復一日學習的枯燥,是反反覆覆練習的乏味。他太太覺得女兒在鋼琴上有天賦,想培養成鋼琴家,於是大幅增加了孩子的練琴時間。可沒想到孩子的學琴熱情驟降,對俞敏洪說:「老爸,我不學了,我對鋼琴沒有興趣了。」
  • 孩子不愛學習,真想逼他一把
    經常聽到有人說,你不逼自己一把,永遠不知道自己有多優秀。其實,孩子也是一樣。孩童時期,是最沒有自控力的時期。他根本不知道學習對他人生的重要意義。每次看到我家孩子無節制的玩手機,玩玩具,看電視,貪玩到連作業都不寫,我心裡真是著急上火,真想教育他一頓,逼他一把。就算知道孩子不愛學習,也要讓他明白學習的重要性。雖說貪玩是孩子的天性,但是每當看到他玩物喪志,就會為他的前途堪憂。
  • 不逼孩子一把,你永遠不知道他有多優秀!(轉給家長)
    孩子不喜歡,再怎麼逼也沒用。」這樣「開明」的父母造成的結果是,孩子有了一個快樂的童年,此後餘生,卻儘是磕磕絆絆和滿懷遺憾。教育從來都不是快樂的,是日復一日學習的枯燥,是反反覆覆練習的乏味。他太太覺得女兒在鋼琴上有天賦,想培養成鋼琴家,於是大幅增加了孩子的練琴時間。可沒想到孩子的學琴熱情驟降,對俞敏洪說:「老爸,我不學了,我對鋼琴沒有興趣了。」
  • 致家長:不逼孩子一把,你永遠不知道他有多優秀!(轉給爸媽)
    他太太覺得女兒在鋼琴上有天賦,想培養成鋼琴家,於是大幅增加了孩子的練琴時間。可沒想到孩子的學琴熱情驟降,對俞敏洪說:「老爸,我不學了,我對鋼琴沒有興趣了。」寶貝,長大後, 每個人都會有很多孤單的時候,如果那時我和媽媽都不在你身邊,如果能有鋼琴、音樂陪伴你,你就不會感覺到孤單了,因為你能傾訴。
  • 劉歡談女兒面露悔色:不該奉行快樂教育,當初應該逼孩子一把
    但可惜的是劉歡的女兒並沒有在音樂這條道路上堅持下來,這也是讓劉歡每次想到都非常後悔的一件事情,因為他覺得當初應該逼孩子一把,或許女兒還可以「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從劉歡的表述中我們知道,劉歡的女兒雖然小時候在音樂方面表現出來的天賦非常不錯,但可惜她忍受不了練琴的辛苦,懶於練琴。
  • 每日蒙臺梭利:不逼孩子一把,你永遠不知道他有多優秀
    ,在孩子選擇放棄之前,鼓勵孩子再堅持一下。孩子就像幼苗,養得好才能發芽生長,養不好註定會從小夭折。在18歲前最關鍵的這十幾年裡,家長千萬不要縱容孩子,不要以愛的名義,耽誤了孩子的成長。「子不教,父之過。」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過錯。每個優秀的孩子後面,都站著狠心的父母。
  • 有遠見的父母,一定要在3件事上逼孩子一把,孩子將來一定有出息
    有遠見的父母,一定要在3件事上逼孩子一把,孩子將來一定有出息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相信很多家長都非常的糾結一件事情,那就是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不要逼孩子一把,其實小白是覺得,為了孩子可以成長更好,家長還是應該適度的推孩子一把。一個有遠見的父母,如果可以在這三件事情推孩子一把,那麼孩子以後也會更加有出息。
  • 不「逼」孩子一把,你永遠不知道,孩子有多優秀,快用起來
    以致於當時就暗暗發誓,等自己有了孩子後,絕不會讓孩子做自己不願意做的事,學習成績不要緊,只要孩子開心就好。而現在我們當了父母,才漸漸理解當初父母的苦心,雖然父母的方法有點讓人難以接受,但目的卻是為了我們好,而實際上他們這樣做也是對的。所以,現在為了讓我們孩子以後能更優秀,我們就需要繼續傳承這樣的教育方式,在這幾個方面逼他一把,為孩子掙一份美好的未來,趕快來見證吧!
  • 這3件事逼孩子一把,他長大後不會怨你
    有人說,不是說要尊重孩子的選擇嗎?孩子不想做的事,就別逼他了。然而,總有很多父母「一意孤行」,因為他們深知:現在自己不逼孩子,將來生活會逼他,而且會更殘忍。其實,沒有一個父母希望孩子是被自己逼迫著成長的。但是如果孩子自己無法成就自己,那麼父母的逼迫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成全。
  • 「小花苞」有時候,不逼孩子一把都不知道他有多優秀
    劉星和小雨怪媽媽小時候沒給自己報興趣班。 媽媽委屈地說:「小時候給你報這班兒那班兒,想讓你學,你自己不學啊! 劉星:「我不願意學,你就不讓我學應!那時候我還小,我還不懂事,難道你也不懂事嗎?您就應該從小培養我、教育我,從小您就逼著我學呀。」
  • 這些所謂的「中國式」早餐,正在影響孩子成長,別再「糊弄」了
    每天清晨更是強忍著困意給孩子做早餐,到底是哪裡出問題了?很多媽媽一定也像葉子媽媽一樣疑惑,明明自己已經廢了九牛二虎之力來照看孩子了,怎麼最後還落得個「低血糖、營養不良、照顧不周」的後果?忙裡忙外實際上是「白忙活」,這些媽媽們以為「精緻」的早餐,實際上就是「中國式的糊弄」早餐。這些早餐,媽媽們可要注意了,別再做了。
  • 有遠見的家長,都這樣培養孩子,該逼就要逼一把
    有遠見的家長,都這樣培養孩子,該逼就要逼一把教育孩子有很多方法,每個家庭教育孩子的方式也都是不一樣的,但是無論家長怎麼教育,都是為了孩子以後的發展考慮。現在大家的物質條件都變好了,家長不僅能夠滿足孩子的基本生活需求,甚至可以提高孩子的生活品味和生活檔次。
  • 有時候逼孩子一把,他會更優秀,有遠見的父母會在3件事上逼孩子
    導讀:有時候逼孩子一把,他會更優秀,有遠見的父母會在3件事上逼孩子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有時候逼孩子一把,他會更優秀,有遠見的父母會在3件事上逼孩子!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有遠見的父母,一定要在3件事上逼孩子一把,將來一定有出息
    在孩子的成長路上,相信很父母都糾結過一個問題:到底要不要逼孩子?我想說,為了孩子的成長,父母也是要適當逼一逼孩子的。孩子的未來需要父母的引導,不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願望,而是讓孩子的未來多一份保障。有遠見的父母,一定要在3件事上逼孩子一把,將來一定有出息!
  • 職場上不知如何成長?有這3種想法的人,不妨逼自己一把
    相信很多人在職場當中都有迷茫的時候,不知道自己該如何去成長,其實很多人都聽說過這樣一句話:"不逼自己一把,永遠不知道自己有多麼強大",同樣在職場當中也是這樣的。遇到問題總是擔心自己做不好,然而你有沒有想過,逼自己去做可能會收穫不一樣的東西。職場當中,如果你有以下的這3種想法,不妨可以選擇逼自己一把。
  • 不「逼」孩子一把,你永遠不知道他有多優秀
    別讓你在孩子身上偷的懶,都變成無法挽回的遺憾。不「逼」孩子一把,你永遠不知道他有多優秀。孩子之所以是孩子,就因為他不懂自律、自控、自覺,而這些,正是教育能賦予他的好品質。好孩子是管出來的,熊孩子是慣出來的。在孩子還小的時候,父母若不逼他們一把,他們就會錯過最好的學習時機。
  • 「不逼孩子一把,你永遠不知道他能多優秀!」 但也可能把TA逼瘋了……
    這句雞娃常用語錄,從我們小的時候就常聽父母和老師講,自己做了父母后,也免不了動輒就和孩子說。細品這句話,貶中有褒,既肯定了孩子的天分,又表達了對其努力程度不夠的鞭策,沒毛病。只是,這娃越雞越熱血,很難再保住初心——孩子健康快樂就好,而是慢慢就會不自覺地對孩子產生過高的期望,然後變成了:「不逼孩子一把,就不知道他能有多優秀。」
  • 「別人家的孩子」傷了多少人的童年:競爭式教育沒你想的那麼簡單
    文 |小陳教育說(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前言90後、00後的成長過程中,都少不了「別人家的孩子」來參與,父母時常會和我們說:你看,隔壁那個某某某,又考了全校第一,你說你怎麼就不能學一學呢
  • 老班主任的忠告:不「逼」孩子一把,你永遠不知道他有多優秀!
    別讓你在孩子身上偷的懶,都變成無法挽回的遺憾。不「逼」孩子一把,你永遠不知道他有多優秀。如今不比從前,到處都是誘惑,自控力差的孩子很容易學壞。孩子之所以是孩子,就因為他不懂自律、自控、自覺,而這些,正是教育能賦予他的好品質。好孩子是管出來的,熊孩子是慣出來的。在孩子還小的時候,父母若不逼他們一把,他們就會錯過最好的學習時機。孩子的自覺性越早培養越好,最好的老師,莫過於以身作則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