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身學習由教師職業特點決定,是師德內容之一,是時代發展的要求

2020-08-28 宏小議教育

終身學習由教師職業特點決定,是師德內容之一,是教師專業發展的不竭動力,是時代發展的要求。法國教育理論家保羅·朗格朗提出了「終身教育」的概念。接下來,談談我個人對終身學習這概念的理解。

1,終身學習是教師觀的重要內容,也是教師職業發展的必然要求

我們知道:現代社會需要高素質人才,而高素質人才的培養離不開教育,更離不開高素質的教師。教師良好的素質並非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需要通過不斷學習更新教育理念,更新知識,提高師德水平和教育教學能力。教師以教書育人為職責,教師工作的結果會直接影響到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唯有教師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並付諸行動,才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態度和行為;唯有教師自身具備不斷學習的能力,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唯有學而不厭的教師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因此,教師應成為終身學習的先導和典範。

2,終身學習是師德內容之一,教師終身學習的內涵

師德建設是教師隊伍建設的核心目標。具有優秀師德修養的教師,不僅自己成就卓著,更能與人為善,具有「君子以厚德載物」的博大胸懷,有利於形成交流與合作,對話與互助的教師群體。教育科研能力是教師必須具備的能力,教師要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在從事教育工作的同時,對教育進行研究,才算得上是稱職的教師。具有反思能力,教師能通過對自己教育中的案例進行分析,對自己的教育活動持一種「健康的懷疑」、主動的「問題意識」,提出「為什麼」、「怎麼做」的問題,從而,有效修正自己的教學工作。掌握現代教育手段,教師在教學中調動學生主體積極性,師生互動,培養學生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而且要善於總結自己的教學,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教師只有具備較高的教育教學能力,才能適應素質教育要求。對學生和自身的研究,學生是教育對象,不了解學生現狀、發展及個性情況,教育教學沒有針對性。教師在學習過程中既要研究學生群體又要研究學生個體,既要研究學生現狀又要研究學生發展。對自身的研究的目的主要是學會自我調控,在學習中認真分析自己的現狀,揚長避短,不斷提高自己的調控能力,以良好的心態投入到教育教學中。

上面,講了終身學習是師德內容之一,也是教師職業發展的必然要求。那麼,問題來了,教師終身學習的途徑有哪些呢?

1,在工作實踐中貫徹落實終身學習

教師率先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這樣才會通過教育影響到學生的終身學習理念。教師要真正認識到終身學習不僅是時代發展的要求,也是教師職業生涯發展的要求,更是不斷提升生命質量的一種途徑。因此,教師在工作實踐中貫徹落實終身學習。

2,在反思中促進終身學習

學習中反思,反思促進學習,二者密不可分。這是因為,教師面對的是永遠變化的環境,永遠變化的個體,沒有一種方法可以「一勞永逸」,也沒有一種策略可以稱為「唯一」。教師只有不斷研究新情況、新環境、新問題,並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才能不斷適應、促進教育教學工作,使其得到有效開展。教師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會使自己變得更加成熟,形成獨特的教育智慧。教師利用已生成的教育智慧,在反思過程中又不斷發現新問題,解決新問題。反思幫助教師形成教育智慧,教育智慧又推動教師的反思,在這種良性循環中,教師的職業生涯得到不斷發展。

寫在最後

終身學習是貫穿於人的一生的,持續的學習過程。教師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理念,不斷加強自己的師德學習和業務學習,潛心鑽研知識,勇於探索創新,不斷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水平。

(本文圖片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是,敬請關注,喜歡這話題,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教育信息化2.0時代的職業院校教師專業發展路徑研究
    因此,信息化時代不但需要職業院校教師具備適應產業發展的專業知識與實踐能力,還需要教師合理地運用教育技術實現學生多元化學習需求。透過教師專業發展(Professional Development),提升專業知能。即教育者在職業生涯中,調整自己的教學以達到學生需求之過程。教育信息化2.0時代的教師專業發展是職業教育質量和水平提高的直接決定因素,是教師能力提升的關鍵。
  • 教師職業道德內容解讀及備考指導
    一、重點內容的解讀為了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和胡錦濤總書記「8.31」重要的講話精神,進一步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中小學教師隊伍的師德素質和專業水平,在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對97年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進行修訂,2008年9月1日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頒布實施,共計六條。
  • 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基本內容
    教師職業道德作為教育理論知識的考查內容,雖然所佔比重較小,但在教師招聘考試中也是一個,常以選擇題和綜合分析題的形式出現,其內容主要為新《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共六條,體現了教師職業特點對師德的本質要求和時代特徵,「愛」與「責任」是貫穿其中的核心和靈魂。以下是整理出來的一些知識要點:一、愛國守法——教師職業的基本要求。
  • 以人為本 引領中職教師專業發展
    《專業標準》以「師德為先、學生為本、能力為重、終身學習」為基本理念,從內容上充分彰顯了以人為本的時代特徵和突出實踐的職教特色,從體系上明確了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的基本要求和成長方位。  一、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時代特徵  教師是人,教師的工作對象也是人,教育的目的是塑造人,在教育活動中,人無疑處於核心地位。
  • 教師職業道德規範的核心內容
    新《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共六條,體現了教師職業特點對師德的本質要求和時代特徵,「愛」與「責任」是貫穿其中的核心和靈魂。1、「愛國守法」——教師職業的基本要求。熱愛祖國是每個公民,也是每個教師的神聖職責和義務。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目標。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每個社會成員知法守法,用法律來規範自己的行為,不做法律禁止的事情。
  • AI時代終身學習的創新與發展——2019終身學習公共服務體系高峰...
    論壇以「AI時代終身學習的創新與發展」為主題,聚焦全球視野探討終身學習公共服務體系,分享職業教育發展與人才持續培養體系的構建,探討以人工智慧、5G、大數據、雲計算等信息技術對教育模式創新、教育發展帶來的新變化。
  • 教師職業道德的基本內容
    教師職業道德是教師在從業過程中進行道德選擇、道德評價、道德教育和道德行為等實踐活動所必須遵循的道德規範和要求,它反映了教師的職業義務,體現了教師所擔負的道德責任。新《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共六條,體現了教師職業特點對師德的本質要求和時代特徵,「愛」與「責任」是貫穿其中的核心和靈魂。(一)「愛國守法」——教師職業的基本要求愛國是教師做好本職工作的支撐。
  • 九江市湖濱幼兒園開展《新時代幼兒園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師德...
    中國江西網/九江頭條客戶端訊 為貫徹落實教育部《新時代幼兒園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文件精神,進一步加強幼兒園師德師風建設,規範教師的職業行為。5月10日,九江市湖濱幼兒園召開師德師風專題會議,組織全體教職工認真學習《新時代幼兒園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師德十條紅線》,進一步加強師德師風建設。
  • 教師職業行為準則解讀:對教師傳播文化、奉獻社會等提出要求
    教師要端正師生關係,以學生為本,充分信任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互相學習、教學相長,結成師生學習共同體。反對庸俗的師生關係,更不能對學生人身有所傷害。第四,教師要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和專業水平。師德實際是反映教師的人文素養和專業水平。一名有良好素養和專業水平的教師,對教師神聖職業有深刻理解,懂得教育規律和兒童成長發展的規律,就不會觸犯師德的底線。
  • 師德養成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首要任務
    我們要在概括和總結師德建設多年來的實踐探索的基礎上,結合新的任務和要求,加快師德養成,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全方位推進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  師德素養要與育德能力同步發展。《意見》明確提出「突出課堂育德,在教育教學中提升師德素養」,這既揭示了教師所承擔工作的基本特點和教師專業發展的基本規律,也指出了師德素養提升的重要場域和關注點。從師德素養與育德能力的關係上看,兩者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
  • 尹後慶:師德養成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首要任務
    我們要在概括和總結師德建設多年來的實踐探索的基礎上,結合新的任務和要求,加快師德養成,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全方位推進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師德素養要與育德能力同步發展。《意見》明確提出「突出課堂育德,在教育教學中提升師德素養」,這既揭示了教師所承擔工作的基本特點和教師專業發展的基本規律,也指出了師德素養提升的重要場域和關注點。
  • 廉潔從教:是由教師職業的特點、我國教育事業的性質決定
    二、廉潔從教規範確立的依據(一)廉潔從教是由教師職業的特點和我國教育事業的性質決定的首先,廉潔從教是由教師職業的性質和特點決定的。一般來說,教師屬於國家公職人員,其應得的工資和福利待遇都由國家財政予以支付。這從一定意義上排除了教師利用自己特有的地位獲取額外利益的必要性。
  • 濱河第一幼兒園召開學習「新時代幼兒園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
    為了進一步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深入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11月27日下午,唐河縣濱河第一幼兒園召開了「新時代幼兒園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專題會議。會上,該園園長帶領全體教師學習了唐河縣教育體育局委員會文件精神和「新時代幼兒園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傳達了《進一步加強全縣師德師風建設工作的通知》。
  • 教育部: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劃出「紅線」!樹新時代師德師風!
    近日,教育部印發的新時代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正式出臺,包括了對高校教師職業、中小學教師職業及幼兒園教師職業行為的規範,劃定了教師的基本底線,樹立了新時代師德師風。今天,小編就在這裡和大家聊聊關於新時代的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
  • 你認為:今天中小學師德應該包括哪些內容?
    隨著社會精神文明程度的不斷提高,中小學教師關注的「師德」內容發生了明顯的變化,使學校的育人環境不斷淨化,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成長環境。竊認為:「師德」內容已經突破「不打罵學生」層次,大致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一、落實終身學習任務,做一個合格教師。教師具有紮實的文化功底、開闊的眼界、滿足教學需要的職業技能是對學生的最大負責。
  • 「十項準則」為新時代教師劃定底線 師德失範「一票否決」
    怎樣規範教師職業行為?師德底線在哪?今天,教育部公布《新時代高校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新時代中小學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新時代幼兒園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根據高校、中小學、幼兒園教師隊伍不同特點,分別提出十個方面的準則要求。 準則提出,高校教師和中小學教師不得通過課堂、論壇、講座、信息網絡及其他渠道發表、轉發錯誤觀點,或編造散布虛假信息、不良信息。
  • 「四個統一」是師德師風建設的時代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堅持教書和育人相統一,堅持言傳和身教相統一,堅持潛心問道和關注社會相統一,堅持學術自由和學術規範相統一,引導廣大教師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這「四個統一」的要求,不僅適用於高校教師,也適用於各級各類學校的所有教師。
  • 權威解讀:新修訂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
    四、倡導性要求與禁行性規定相結合。五、他律與自律相結合。   如何全面準確地理解《規範》   《規範》的基本內容是在繼承優秀師德傳統的基礎上,根據教師職業特定的責任與義務做出的,充分反映了新形勢下經濟、社會和教育發展對中小學教師應具有的道德品質和職業行為的最基本要求。
  • 師德是幼師的專業素養的條件
    師德,即教師職業道德——是對教師所要求的道德,是教育生活領域中的道德,也稱為教育道德。它是教育實踐中處理教育活動中各種關係的行為準則。幼兒教師,是幼兒離開家庭環境之後接觸的第一位真正意義上的"教師".然而,由於幼兒的年紀偏小,主要通過模仿的方法進行學習,所以在幼教工作中,幼兒對於幼兒教師的信任度較高、依賴性較強,幼兒教師的工作表現、言行舉止也會對幼兒的心理成長產生巨大的影響.因此,要想做好幼教工作,提高幼兒教師的工作能力,就必須從幼兒教師的師德師風教育工作入手,通過提高幼師的師德師風的方法,對幼兒的成長和學習產生積極的影響
  • 解讀 | 師德師風是教師評價的第一標準
    教師職業的特殊性決定了師德師風的重要地位。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上提出,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承者,承載著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沒有其他職業像教師一樣,以人的知識技能發展、尤其是心靈成長為目標,明確了教師職業的崇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