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每年學費超過20萬元人民幣的英國貴族學校,卻委身於北京北三環安貞西裡這個老舊的居民區裡,哈羅公學因此很有點大隱隱於市的味道。關於這間英國學校,人們知道得最多的或許就是它與伊頓公學齊名,是英國貴族學校的代表,薄瓜瓜曾經在者所學校就讀。而如今,在北京也可以看到它那漆成藍色,繪有其特有的草帽標誌的校車出沒。
這間哈羅公學北京分校,就是繼在曼谷設立分校之後,哈羅在亞洲開辦的第二所學校。
居民區裡的貴族學校 |
義大利人亞力桑德羅自從哈羅公學在北京設立分校開始就在此工作了,他教授的科目是藝術,從2005年至今已有7年之久,用英國同事的話來說,他已經成了這裡的一個「老家具」。在那之前,他也曾在中國的大學裡做過老師,不過他更喜歡這間英式學校的氛圍和理念。「在這裡會比較自由,學生也可以被鼓勵進行各種嘗試和創作。你看到走廊上的學生作品了嗎?有些真的很優秀。」亞力桑德羅說。
的確,在大廳和走廊的牆上,可以看到不少高年級學生的繪畫和攝影作品,另外,還貼滿了各種通知單和國際夏令營和興趣小組的廣告。走廊裡,不時走過身穿哈羅藍色制服的學生跟在英國的本部只招收男學生不同,為了適應外國國情,哈羅在外國的分校也招收女生,因此,還特別設計了帶裙子的校服。透過一間教室的窗戶,可以看到老師正在給學生上數學課,看起來跟英美校園劇裡的場景一模一樣。
「我們為學生提供的是標準的英式教育。」學校市場部的顏國威告訴《世界博覽》記者,「學生以後可以毫不費力地融入國際環境中去。」在此學習的大多是在華工作的外國高管或是外籍華人的孩子。由於在中國生活數年之後將會返回母國,又或者之後他們將直接赴海外留學,學校正好可以提供一個可以和英語國家的教育和語言完全接軌的環境,這一點,甚至從學校的中國大廚說話都帶著倫敦音也可以看出。
學生們畢業以後基本上都是去歐美留學,而在大廳的牆上還可以看到學生被劍橋大學等名校錄取的榜單。據顏國威介紹,這裡就是英國哈羅公學的翻版,教學大綱、課本和課程完全一樣,連學生的試卷都會送往英國進行統一的批閱。在課程方面有所不同的是這裡會多一些中國文學歷史方面的特色課程。
這間學校還有一個特點是會有更多的亞裔學生,「我們這裡韓國的學生很多,當然還有中國和馬來西亞的。」亞力桑德羅說。亞裔的學生和歐美的學生有什麼不同嗎?在亞力桑德羅看來,或許亞裔的學生一開始在語言上略有問題,不過他們很快就會非常適應英語的環境,一般人想像中的羞怯沉默之類的問題卻不大存在。
實際上,他有時會帶著學生去校外的居民區去看看,熟悉一下鄰居們的生活,當他鼓勵學生們去和這些大爺大媽聊天的時候,他們都同樣感覺很緊張害怕。「很多孩子都是家境不錯的,他們接觸外界的機會反而不那麼多。」亞力桑德羅說,「倒是小區居民們對這間外國貴族學校見怪不怪。」但是,時間長了,這些穿著一本正經校服的學生在小區裡已經混得很熟,還不時去外面的小館子吃飯。
光有錢上不了公學
英國的哈羅公學,一年的學費約為2.5萬英鎊(1英鎊約合9.8元人民幣),而在中國的分校,一個學生讀完七年的課程所需要的學費是110萬以上人民幣,還不算各種夏令營、興趣活動等花銷。或許對於殷實的家庭這不算什麼,但是這貴族學校卻是有錢也不一定能上的。
首先國籍就是一個門檻,哈羅公學的北京分校所招收的是11~18歲學生,只限外籍。另外,學生進校還得經過一系列的筆試和面試,測試包括英語、數學在內的各項能力,符合哈羅公學對學生的能力要求之後才能錄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