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我們的農業人朋友都知道,為什麼要除草?從生態學上來講,除草是為了減少競爭,使能量更多地流向農作物,從而達到作物增產的目的。那我相信,很多農業人朋友,在進行常見的除草工作時,也曾經遇到過除草劑無效,或者除草劑效果不好的情況。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其實各位有所不知,這除草,也是講究「天時地利與人和"的。那麼接下來,就好好跟大家講講這些門道。
天時因素
溼度:空氣溼度大,往往能增加除草劑的效果。
溫度:高溫季節,如果天氣晴朗,且沒有吹風,那我們的農業人朋友就可以考慮出門打藥了。低溫季節,儘量也選擇一天中比較溫暖的時間。一般來說,下午兩點是一天中最熱的時候。
天氣:在打藥之前,要注意天氣預報,不要因為下雨而導致藥效被衝刷稀釋,那就作了無用功了。另外在有風的天氣下大家也要注意,打藥時如果有風,風會將藥吹散;如果周圍不適藥的作物,就會很容易引起危害。
光照:大部分的除草劑,在光照條件好的情況下,都可以促進藥效的發揮。
地利因素
這地利,就是我們腳下的土地的條件了。
水分:土壤水分充足的時候,會有利於除草。原因在於,水分好,利於作物對藥劑的分解和雜草對藥劑的吸收。如果水分缺失,會導致作物和雜草生長緩慢,作物耐性差,並有利於雜草莖葉形成較厚的角質層,影響對除草劑的吸收傳導,而使除草劑藥效下降。
PH值:過酸或者過鹼的土壤對某些除草劑會起到分解作用,從而影響藥效,如土壤封閉除草劑為酸性,在鹽鹼地中封閉除草效果差甚至無效果。
質地:粘性土和有機質含量高的土壤,適當增加用藥量;土質疏鬆,則注意不要過量;有機質過高的高水肥田,一般不使用土壤處理的除草劑。
人為因素
人為因素,簡單來講,其實就是我們農業人朋友手上具體的操作注意事項。
藥劑濃度:濃度往往對藥效是有影響的,所以配藥一定要科學,不能擅自增加和減少。
器具:隨著農業現代化程度的提高,機器用藥更加普遍。
使用方法:目前除草劑的使用方法莖葉處理法、土壤處理法和殺草膜除草法。要根據自己所買藥劑,和作物,去選擇使用方式。另外如果需要根除多種雜草,那我們也要注意是否能進行混用。
人為觀察:具體的操作,大家還是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而做出相應的做法。在哪個環節,該做出怎樣的步驟的調節,是需要大家自己思考和觀察的。比如作物對您購買的除草劑是否過敏?比如在用除草劑時,如果濃度超過多少會造成傷害?
(圖文來源於網絡)不代表本人和公眾號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