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留學生生源國,1978-2018年出國留學人數累計近600萬人之多,2017年更是突破了年度出國留學總人數60萬大關,在2018年漲到66.21萬。
無論是低齡留學國際教育正火,還是高等教育自我提升正熱,中國家庭對於出國留學的熱情高漲。
即使是疫情之下,北京和上海1-8月的託福考位,還是在今年10月份短短5分鐘就被計劃出國的申請黨們搶報一空。
與之相對應的是,中國越來越龐大的移民群體。
低門檻移民時代到來之後,移民不再是千萬級富豪的專屬。發現幾百萬人民幣也能挑選合適的移民國家後,為子女教育而移民的中國中產家庭也在迅速增多。
留學和移民,同樣是孩子出國讀書,兩者之間有什麼差異?對整個家庭的生活會造成什麼影響呢?
留學VS移民
01
籤證
出國留學,需申請留學籤證。該籤證屬於非移民類籤證,籤證官採取的是"有罪推定",即先假定申請人有移民傾向。
如果申請人來自高風險地區,申請難度會進一步增加。還要提供充分的、可信的材料來證明自己的留學目的。成績不好、英語口語糟糕的學生,更有可能會被拒籤。
移民則因擁有該國合法居留權,可自由出入該國,不存在拒籤不能入境的風險。
02
學費
出國讀書,國際生與本地生在學費上差異巨大。以加拿大的麥馬大學工程係為例,該校國際生的學費比本地生貴3倍;UBC大學的應用科學專業,國際生的學費更是比本地生貴6倍。
加拿大麥馬大學工程系學費對比
雖然說不同的學校不同的專業,費用差距不等,但根據歷年的統計數據來看,近年來國際生與本地生的學費差距是越來越大。
加拿大曆年國際生與本地生平均學費對比
移民=本地生,享受本地生同等學費待遇,不僅學費要比國際生低很多,還能申請助學金。
這只是高等教育本科、研究生階段,如果是小學、初高中,移民還可以享受免費的公立學校教育。
03
名校
國際名校每年招收留學生的比例有限,留學生要進入一流名校很難。
像常春藤名校,年平均錄取率只有9.2%,一般的學校,每年留學生招生人數約為總招生人數的5%-10%,而且是面向全世界招生,競爭非常激烈。
移民可以避開名額限制,享受本地生招生錄取名額,還可以選擇那些不對留學生開放的名校和王牌專業。
另外,移民希臘、賽普勒斯等非名校資源集中地,也可獲得更好的教育資源,跳板歐美,入讀名校。
04
限制
留學生出國讀書因為拿的是學生籤證,受限頗多。
比如課餘時間豐富自己的打工安排。有些國家不允許留學生打工,否則就要被遣返;有些國家雖然允許留學生兼職,但都有條例限制。
2016年30名美國休斯敦的30多名中國留學生因為合夥開設微信私廚,被人舉報後集體遭遣返。
此外,合規的實習多數是沒有技術含量的工作,而且數量有限。移民則更加自由。
05
就業
在就業市場上,留學生面臨的形勢比移民要嚴峻很多。
這是一場極其不平等的競爭。一開始,留學生就站在了本地人、移民的對立面,因為他們需要找到公司為他們申請工作籤證以留在該國工作。
大部分公司不願意僱傭處於OPT(專業實習)期間的留學生,只有某些有人才儲備的公司才會做這種需要花費律師費及很多額外費用的事,而且,前提還是證實了在同樣薪酬下找不到合適的當地人選來勝任此崗位。
在這種情況下,可供留學生挑選的工作機會不多。
06
保障
留學海外,政府不會負擔留學生的醫療費用,一般需自購商業保險或自費醫療;移民後則可享受本國公民一樣的福利待遇,其中就包括醫療福利。
疫情期間,由於諸多原因,很多中國學生一直在海外生活,期間移民與當地居民一樣,享受政府諸多福利補助待遇,而針對留學生等臨時居民的福利少之又少。
同樣是在海外生活,移民的保障比留學生多。而在低齡出國階段,移民父母更可陪伴孩子成長,與孩子共同在海外生活。
為獲取更具優勢的國際教育資源,中國家庭子女紛紛留學/移民海外,在知曉移民相對留學的諸多優勢之後,仍然有不少家長心存疑惑,不知道移民對自己的生活會造成什麼影響。
移民不移居時代的到來,重新定義了移民的狀態。為子女獲取頂尖國際教育,與自己在國內照常進行事業生活,並不衝突。
專注全球移民 穩健尊貴之選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