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文登路小學內,"蛟龍號"的潛航員唐嘉陵參加了該校的開學升旗儀式,並給學生們講解了深海潛航7000米的經歷,同時對孩子們提問的海洋方面的問題進行了解答。記者低頭瞧了瞧孩子們腳上穿的鞋子,只有一名叫閆斌的孩子穿著一雙繫鞋帶的運動鞋,但這名男孩的鞋帶已經鬆開。
▲9月3日,文登路小學內,"蛟龍號"的潛航員唐嘉陵參加了該校的開學升旗儀式,並給學生們講解了深海潛航7000米的經歷,同時對孩子們提問的海洋方面的問題進行了解答。
▲ 開學了,笑一個(攝於青島市實驗小學)。
▲9月3日,天山小學內,學校張校長教一年級的新生學寫"人"字。
熟背唐詩、會讀英語課文的小學新生,卻連繫鞋帶這麼一件最不起眼的小事都不會,帶鞋帶的鞋子都不敢穿。9月3日,記者在一些小學調查發現,繫鞋帶、洗腳、看鐘表、剝雞蛋皮等基本生活技能難住了眾多小學生,其中,小學一年級學生這些事情在家裡大都是由家長代勞,這些本應該在家裡就要學會的技能,卻要由學校專門來教。教育界人士認為,這種現象是現在家長們普遍重「智」輕「勞」造成的,並不利於孩子健康成長,應當放手讓孩子自己做事情。
家長重「智」輕「勞」造成孩子自理能力差
9月3日,記者來到洮南路小學一年級(1)班,這個班裡面有35名剛剛邁入校園的孩子。為了解孩子們掌握的生活技能情況,在學校老師王璐瑤的幫助下,記者在這個班級進行了簡單調查。
調查發現,該班35個孩子中有21個孩子不會自己整理文具、28個孩子不會自己包書皮 、20個孩子不會自己剝雞蛋皮、26個孩子不會洗碗、24個孩子不會自己洗腳,只有幾個孩子會看鐘表時間,最令記者驚訝的是,班上35個孩子沒有一個會繫鞋帶。
記者低頭瞧了瞧孩子們腳上穿的鞋子,只有一名叫閆斌的孩子穿著一雙繫鞋帶的運動鞋,但這名男孩的鞋帶已經鬆開。「我系一上午鞋帶了,可就是系不好,走路要防止被別人踩著絆倒。都怪媽媽給我穿這種鞋,回家我就換鞋,太麻煩了。」閆斌告訴記者。
王老師又問班上小朋友們有沒有能幫閆斌繫鞋帶的,結果一名女孩自告奮勇地站出來,可記者在一旁看到,這名女孩直接系成死扣,顯然也不會繫鞋帶。「我們老師碰上有孩子鞋帶鬆了會單獨教一教,一年級剛入校還沒來得及教,二年級的孩子還系得不熟練,一般到了三年級才能完全會。」人民路第三小學德育主任滕茹表示,現在絕大多數一年級新生不敢穿有鞋帶的鞋子,如果鞋帶鬆開,也要由老師幫忙繫上。
許多學校面臨「繫鞋帶困擾」
青島嘉峪關學校二年級班主任周萍去年就深受繫鞋帶的困擾,她去年所帶的一年級孩子,40多個人裡面就一兩個會繫鞋帶,還很不熟練。
「這些孩子在幼兒園都是鞋帶開了直接找老師系,上了小學,也習慣性地找老師系,我經常要彎腰給孩子系,還要教他們怎麼系。」周萍後來在家長會上,專門把繫鞋帶這件事情提出來,希望家長能夠主動回家教孩子掌握這項基本生活技能,在家長帶動下,有20多名孩子上二年級時學會了繫鞋帶。
在樺川路小學,記者了解到,該校二年級一個班40多人只有11人會繫鞋帶,會看鐘表時間的只有33人。樺川路小學副校長郭平表示,許多孩子其實只要反覆練一下就很快能學會繫鞋帶,但卻被家長包辦不讓孩子動手做,這讓學校很無奈。
記者了解到,很多一年級新生不會繫鞋帶,是因為幼兒園老師不讓家長買帶鞋帶的鞋子,家長也為了圖省事喜歡買容易穿的兒童鞋,這客觀上阻礙了孩子們接觸到繫鞋帶。
家長為孩子代勞不可取
現在城裡面的孩子基本都是獨生子女,許多家長非常溺愛孩子,恨不得所有事情都替孩子做好,殊不知,這樣久而久之會逐漸養成孩子的依賴性,自理能力降低,可能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
市民徐女士的女兒今年上一年級,她一口氣給孩子報了4個課外輔導班,周六、周日都是連軸轉,孩子倒是學會一堆知識,會背誦好多唐詩,會念英語課文,可是說起自理能力,徐女士也覺得有些汗顏。「我女兒不會自己穿衣服,倒水都不會,我就從來沒給她買過帶鞋帶的鞋子,我這兩天正教她解大手怎麼擦屁股。」徐女士承認自己對女兒很溺愛。
家長馬建雷的女兒馬小涵今年上南京路小學一年級,是為數極少的會自己繫鞋帶的孩子。「我女兒會繫鞋帶不是在幼兒園學的,是我和妻子有意識教了一周時間才教會的,教一遍忘了就再教。有一天我帶著女兒坐電梯,女兒忽然彎腰給我系鬆開的鞋帶,那一刻,我感到非常幸福。」馬建雷認為,孩子的事情就應該讓孩子自己完成,如果家長過度寵愛,孩子獨自到一個全新的環境,肯定會感到不適應。
父母「欠帳」學校「補課」
原本應該在家裡就學會的基本生活能力,因為家長溺愛「欠帳」,只能由學校教育來「補課」。
洮南路小學在開學首日就設定了「小學6年我要學會的18件事」,即在小學階段全體學生要具備18種生活自理能力,其中低年級學生要能自己整理書包和文具、自己繫鞋帶、自己剝雞蛋、自己穿衣服、每晚睡前自己洗臉、洗腳。
樺川路小學也計劃在新學期專門開設生活技能課,邀請家長共同參與,提高孩子生活技能。
市教育局「教育專家諮詢團」團長翟廣順認為,家長不應該把一切教育責任都推給學校,基本生活能力完全可以由家長教會。「家長不能一味追求孩子成績,生活自理同樣是一種能力,而且與學習能力相輔相成。」翟廣順建議,家長們應當從小就注重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