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打新,一直屬於穩賺不賠的狀態,對於投資者來說,更熱衷於任性打新,再加上大批中概股企業赴港上市,由此導致港股市場投資者的打新熱情持續高漲。但是,在IPO發行常態化,且IPO發行節奏有所提升的背景下,結合市場環境的不穩定因素,那麼究竟什麼樣的新股才值得投資者去申購呢?如何判斷這隻股是否是一隻潛力股,是否還值得暗盤入場?
金禧國際會從以下三個方面分析,判斷新股是否值得「追捧」。
1. 公司本身質地
公司本身質地主要可以從兩大維度來評判,從定性的角度來說,一看公司行業屬性,行業生命周期,上下遊產業鏈,行業競爭格局。二看公司運營層面,主要看公司的戰略定位,所處行業是否有核心競爭力。三看公司領導人層面,主要看管理層是否具備企業家精神?以及管理層背景、持股、薪酬等情況。
從定量的角度來說:一看企業淨資產收益率roe,二看企業估值的高低,主要就是市盈率,市淨率的歷史數據等,最後看企業近年財務三大報表。
任何企業在提交招股書時,都會有上市所需要的詳細資料,投資者可以根據該企業所處行業等數據和表述去入手,也可根據該公司的估值來進行判斷該股的潛力情況,是否值得申購。
招股書中會記錄公司近三年的財務數據,通過可以判斷公司的盈利能力、資產健康狀況,這個是公司最基本的價值。如果盈利能力強,增速快,資產相對健康的話,那麼該股在上市大概率會是一隻牛股,即便上市初期股價表現不好,後期隨著公司價值的顯現,股價也將會上漲。
所處行業對於新股來說也很重要,新股所屬的行業板塊以及相應的發行定價水平,同樣頗顯關鍵。實際上,無論是二級市場的上市公司,還是即將上市的新股,都可能離不開題材概念的炒作效應。換言之,當市場熱衷於醫藥股,或對醫藥健康概念股格外重視的時候,申購同類型的新股,尤其是具有行業龍頭地位的新股,上市首日獲得市場追捧的概率也是明顯提升。
與之相比,市場關注度不高或冷門行業及過於傳統的行業,可能會遭到市場資金的拋棄。但是若新股企業屬於大眾化、同質化明顯的上市公司,那麼其估值定價高低,很可能影響到上市公司首日的市場表現。
2、 保薦人、基石投資者
保薦人是指公司上市的推薦人和擔保人,保薦人需要對申請上市公司提交的上市資料文件的真實性 ,準確性做調查,同時對上市公司應盡責任義務等事項負有保證責任。相當於為公司質量增加了一層把關,另外優質新股也通常會選擇有良好歷史的券商做保薦人,比如大小摩,中信裡昂,高盛等。
保薦人除了幫保薦人除了幫助上市公司審核和提交上市材料,以及上市之外,還有一個職責,穩定新股的價格。簡單理解就是新股上市後,只要股票價格不跌破發行價,憑空多發了15%的股票,上市公司和承銷商皆大歡喜。如果跌破發行價,承銷商要從市場上買回最多15%的股票分配給超額認購投資者。通常,承銷商和上市公司都會盡力避免股價跌破發行價的。
所以,有綠鞋的新股在上市時破發的概率會大大降低,而綠鞋機制就是由保薦人來實施的,承擔綠鞋的保薦人有穩定新股的價格的職責,這個就很考慮保薦人的實力了。所以要想選到潛力股,可以考慮從保薦人的歷史業績來入手。市面上大部分港股打新平臺都可以進行查詢,例如金禧國際旗下的漲上金禧,一站式國際金融服務平臺,同時也是打新利器。
基石投資者是指在擬上市公司正式招股前鎖定的投資者,這些投資者通常是以銀行、保險公司、大型企業集團等投資機構,基石投資者能夠給投資者帶來更多的信心和加持,猶如IPO的一針穩定劑和一顆定心丸。
一般來說,基石投資者願意參與某隻新股的發售,說明他們看好這隻新股的前景,這對打新的散戶們來說,具有很強的參考價值。
3、 認購倍數
超額認購,是指市場對新發行證券或基金的認購量超過發行量。簡單來說,就是新股發行獲得的需求高於擬定發行股票的數量。出現超額認購時,可以透過抽籤或按比例的方式分配份額。超額認購的程度越高,說明很多人都想買這隻股,說明它很受歡迎,很受資金追捧。這就預示著這隻股很可能在上市後,甚至暗盤階段就會上漲。
所以,認購倍數是把上市前所有參與打新的投資者的投資意願都反映了出來,因此可以說這是我們打新獲利與否的直接指標。
金禧國際觀點:
港交所改革,吸引中概股回歸,新經濟企業扎堆赴港上市,未盈利生物醫藥公司,再到物業股、消費股接踵而來,因為市場熱度高漲,上市公司的預期發行價也不斷上漲。港股IPO打新熱潮不斷,近幾年港股打新收益率一直十分樂觀,如今年底將至,將會迎來藍月亮、快手、京東健康、字節跳動、滴滴出行等大眾耳熟能詳的科技龍頭公司赴港上市,一輛輛財富列車即將進站,你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