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氣球吞進胃裡然後充氣,讓老師電擊學生,心理學家做實驗夠狠

2020-12-24 小藍腦故事

都2020年了,還有人以為心理學是文科,遇到學心理的就要挑釁地問一句「你知道我現在在想什麼嗎」?心理學才不關心你想什麼,它研究的是「怎麼想」,這是一門研究心理現象的科學。遇到這種人,就該把他交給心理學家做幾個實驗,保證狠到他刷新三觀。

餓嗎?先吞個氣球。

為了研究人的飢餓感是由什麼造成的,美國生理學家坎農測定了不同食物在消化過程中的時間長短,發現飢餓感和空胃的收縮有關。於是,他做了一個實驗,讓被試(接受心理學實驗或測驗的對象)把氣球吞進胃裡,然後他想辦法往氣球裡充氣。結果發現,當氣球充氣膨脹,氣球壁引起胃壁收縮時,被試就會覺得很餓。這似乎說明了坎農的猜想是對的。

但早在1931年就有科學家發現許多人的胃被切除後,感覺不到胃壁的收縮,但也能感受到飢餓。也就是說,胃部收縮不是產生飢餓感的必要條件。

每天只要躺在床上什麼也不做,白拿20美元。你幹嗎?

很多人抱怨工作太累,就想躺在床上混吃等死,心理學家給你這個機會。1954年,加拿大一所大學首先進行了一次「感覺剝奪實驗」。實驗中,被試被戴上一副半透明護目鏡,基本看不見任何東西,視覺被剝奪;房間很安靜,只有空調運轉發出的很微弱的聲音,聽覺被剝奪;手臂套上袖套,雙手戴上手套,和腿腳一起被夾板固定住,觸覺被剝奪。除了吃喝拉撒,其他什麼事都不用做。

一開始,被試還能睡覺,但一段時間後他就開始焦躁,不耐煩,慢慢地又演變成恐慌,開始自言自語,唱歌,老想活動,嚴重時還會產生幻覺。實驗結束後要好幾天才能恢復正常。雖然每天能白拿20美元,但幾乎沒有人能把實驗堅持2~3天以上。人的成長、大腦的發育離不開與外界環境的接觸。

納粹為什麼會犯下那麼嚴重的罪行?讓老師電擊一下學生你就知道了。

二戰之後,許多科學家都在研究為什麼那麼多正常的、受過文明教育的德國人會對別的人類犯下這麼令人髮指的惡性。耶魯大學的心理學家米爾格萊姆設計了一個實驗。他找了40名20~50歲的男子,告訴他們自己在研究針對學習的懲罰效果的實驗。同時,他也安排了假志願者。通過抽籤,志願者會抽到老師的角色,假志願者則扮演學生。

實驗開始,學生就被帶到一個小房間,上身被綁起來,手腕上連上電擊儀器;然後老師被帶到隔壁的房間,隔著牆和學生說話,讓學生做題。每當學生犯一個錯誤,老師就得給他一個電擊。在老師面前,放著「輕度電擊」、「中度電擊」、「危險:嚴重電擊」等好幾個開關。一開始還算順利,學生只受到了輕微電擊,但後來學生犯的錯誤越來越多,電擊程度也越來越高,學生開始喊疼、大叫、求饒(假的,學生沒有真的受到電擊),老師有點動搖,但研究者告訴老師:「你沒有別的選擇,只能進行下去。」

令人驚訝的是,有百分之六十三的老師真的進行下去了。他們不是施虐狂,不會從學生的痛苦中感受到快樂,但他們卻順從地接受研究者的命令,即使在這過程中他們自己也很痛苦。

有時候,人的行為和他的道德觀念真的沒什麼關係,你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就會陷入服從心理,做出你原來根本不會做的事。

相關焦點

  • 第七期自動充氣的氣球
    不需要打氣筒,如何給氣球充氣呢?
  • 5歲男孩將5釐米鐵釘吞進胃裡
    清明小長假,孩子放假在家,可稍不留神,就有「小淘氣」把小東西吞進胃裡。2日下午,5歲男孩龍龍就將一根5釐米的鐵釘吞進了胃裡。  X光片顯示 釘子頭朝下在胃底  2日下午,五歲男孩龍龍獨自在臥室裡玩耍,父母突然聽到屋內傳來兒子的大哭聲,衝進臥室,龍龍捂著肚子哭喊著「肚子疼」。見孩子難受得不行,龍龍的父母趕緊帶著他來到市兒童醫院檢查。經X光片檢查,竟發現一根釘子明晃晃地停在了龍龍的胃部。
  • 女子表演吞1.2米長氣球特技技驚四座
    【環球網綜合報導】在日常生活中,長達4英尺(約1.2米)的充氣氣球是很常見的,但將這樣的氣球吞進口中是什麼感覺?據英國《鏡報》8月2日報導,國外一名女子在一次朋友聚會上,吞下長達4英尺(約1.2米)的充氣氣球,一時技驚四座。記錄下這一表演的視頻被傳到「臉譜」網等社交平臺上後,引得眾網友紛紛拍手叫好。
  • 揭秘國慶7萬氣球背後:6秒完成充氣打結 學生手指反覆流血結痂
    未來網北京10月12日電(記者 謝青)10月1日,國慶70周年閱兵儀式尾聲,隨著《歌唱祖國》的旋律響起,7萬隻氣球猶如一條七彩巨龍騰空而起。  在這7萬隻國慶氣球同時放飛的背後,是來自北京警察學院的450名學生經過近6個月的練習,最終達到每人6秒就能完成一個國慶氣球的充氣和打結。
  • 8歲男孩把氣球吞進肚裡 氣球還裝了水
    經過1個小時的手術,他們8歲兒子明明(化名)肚子裡的氣球,終於被成功取了出來。3天前,明明意外吞下一個氣球,更要命的是,氣球裡還裝了水!熊孩子把氣球吞下了肚「熊孩子」是怎麼將氣球吞進了肚子裡?這事說起來,至今讓劉先生夫妻心有餘悸。明明一家是四川人,8月7日傍晚,明明和哥哥在家玩裝水的小氣球。
  • 校門口賣氣球的小販充氣時當場被炸死...
    考慮到漏氣氣罐在學校門口,出於安全考慮,消防官兵將氣罐的閥門關閉,然後抬到了河邊。據了解,爆炸地點距校門約20多米。昆陽三中門口設了800平方米的緩衝區,用鐵欄杆和外面攔開,對校園起到了一定的保護作用。當時師生還未到校,爆炸未對教學秩序產生影響。平陽縣安監局表示,目前具體事故原因還在調查。
  • 爆笑校園:麼麼被呆頭做充氣「氣球」?呆爸低估了呆頭的「陰謀」
    歡迎大家走進《爆笑校園》的漫畫世界中,對於學生時期的我們,相信擁有一本爆笑校園漫畫是一件非常開心的事情。而男主呆頭每天都會碰到不一樣的搞笑爆趣故事,話不多說,讓我們來看今天的《爆笑校園》他們會弄出什麼樣的笑話呢?讓我們看看這一段說的是:麼麼被呆頭做充氣「氣球」?
  • 米爾格拉姆的實驗:如果希特勒叫你電擊一個陌生人,你會服從嗎
    在實驗中,你們中的一人將扮演「教師」的角色,而另一人則扮演「學習者」。你們倆依次從一個帽子中抽取一個紙條,而隨機抽籤的結果決定你將扮演教師,而另一位則扮演學習者,即你的學生。實驗中,教師先把一對對匹配的單詞念給學習者聽;然後,教師給出每一配對單詞中的第一個詞,要求學習者給出與之相聯繫的另一個詞,從而來測試學習者的記憶力。
  • 給7萬個氣球充氣,需要多久?預備警官回答你!
    在觀眾還沒有入場的時候,南觀禮臺後方就有一群忙碌的志願者了,他們是北京警察學院的學生們。這7萬個氣球是志願者們自己完成充氣的。帶隊負責人尚巖告訴記者,參與放氣球的志願者有400多人,包括氣球釋放點位施劃、氣球釋放、信號員,他們都練就了一雙打氣球的快手。給氣球打氣,很簡單,可是短時間內給7萬個氣球打氣,可就是不小的考驗了。
  • 通過一個著名實驗,告訴你答案!
    其中一個人扮演的是學生的角色,另一個人則扮演的是老師的角色。學生如果在學習過程中犯錯的話,他們將會受到電擊,以此來研究電擊作為一種體罰行為,是否能夠提高學習的能力。兩個人都同意參加了實驗,也同意不管抽中哪個角色都會服從安排,但其實一切都是早已設計好的,兩個人抽取帽子裡的紙條,決定了誰是學生誰是老師。
  • 氣球充氣過程中,氫氣瓶突然爆裂!多人受傷
    針對這件事,記者從當地政府了解到,當天上午,店主魏某芳使用氫氣瓶為氣球充氣,充氣過程中氫氣瓶突發爆裂,造成店主魏某芳和店內另外5人不同程度受傷。 曾經有網友在道具的輔助下,通過實驗證明氫氣球的危害
  • 當好人作惡:令人絕望的心理學實驗
    事實上,只需要一個小小的「指令」,一個人就可以擺脫自身責任的重負而進入一個無道德限制的非人性狀態。 從1950年到1963年,美國心理學教授米爾格蘭姆搞了個關於服從機制的實驗,這個實驗後來被稱作「艾克曼實驗」。 參與者被告知,這是一項關於「體罰對於學習行為的效用」的實驗,並被告知他被隨機挑選擔任「老師」,以教導隔壁房間的另一位參與者「學生」——學生事實上是由實驗人員所假冒的。參與者獲得了一張「答案卷」。
  • 上個世紀的心理學-人和狗一樣進行條件反射實驗?
    為了弄清楚狗在進食過程中流口水的情況,巴普洛夫用試管將狗流的口水收集起來,然後進行量化研究。但隨著重複的餵食和口水採集,他發現狗流口水的時機越來越早——起初,狗只會在食物進嘴後才流口水,但漸漸地,狗開始一見到食物就流口水,最後居然一聽到巴普洛夫的腳步聲,就有生理反應。
  • 一個半小時內給7萬個氣球充氣,這群人「魔鬼訓練」4個多月
    北京警察學院是第一次承擔氣球施放任務,學校專門選拔了450名作風、紀律過硬的學生和14名幹部共同完成此項任務。給氣球充氣打結是最重要的一項練習。經過測算,氣球充滿氣的大小需要控制在直徑28釐米左右。而且,氦氣球充滿氣後保持最佳狀態的時間最多只有8小時,按照慶典當日的時間安排,學生們需要在一個半小時之內完成7萬個氣球的充氣工作。充氣打結要一氣呵成,次次精準無誤,難度可想而知。北京警察學院學生工作處曹健副處長告訴記者,為了有助於精準練習,他們用紙箱掏了個28釐米的洞做量尺,擦著邊兒進出才算達標。
  • 哲思 | 5大經典心理學實驗,改變你的認知
    1961年,耶魯大學心理學家斯坦利·米爾格拉姆做過一個著名實驗。實驗測試人們在權威人士授意下,能將一個人傷害到什麼程度。這是一次人性道德和盲從權威之間巨大的心理角力。米爾格拉姆想通過這個實驗來了解為什麼納粹戰犯大屠殺能做出如此慘無人道的行為。於是,他設計了一個雙人試驗,一人做「老師」,另一個做「學生」。每次學生答錯問題時,老師可以用電擊來懲罰學生(學生被安置在另一個房間,現實中沒有受到任何電擊)。米爾格拉姆用事先準備的慘叫錄像來代替學生因痛苦發出的叫聲。如果「老師」在過程中想終止試驗的話,試驗組織者會鼓勵他繼續下去。
  • 一次逼近人性真相的心理學實驗:對權威的服從
    無論你的答案是哪一個,精讀君認為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看看這個心理學歷史上著名的實驗——服從實驗。1960年代,在耶魯大學任教的心理學家斯坦利·米爾格拉姆進行的這一系列實驗,永遠地改變了我們對個人道德和自由意志的看法。而這本米爾格拉姆編寫的《對權威的服從》則完整的記錄了此項實驗:【二】這是一個怎樣的實驗?
  • 閱兵放飛氣球官兵苦練充氣 1分鐘「搞定」16隻
    1 官兵綑紮氣球手指磨破皮  打氣、綑紮、進籠、放飛……火炮中隊的官兵們不斷重複著這幾個環節。自8月10日起,他們平均每天訓練近7個小時。  據了解,這7萬隻七彩氣球由70隻邊長為2.8米的正方形籠子承載,每個籠子裝1000隻。4人負責1個籠子,他們需在1小時內完成1000隻氣球的充氣、綑紮、裝籠工作。
  • 哲思| 5大經典心理學實驗,改變你的認知
    2盲目服從變壞人1961年,耶魯大學心理學家斯坦利·米爾格拉姆做過一個著名實驗。實驗測試人們在權威人士授意下,能將一個人傷害到什麼程度。米爾格拉姆想通過這個實驗來了解為什麼納粹戰犯大屠殺能做出如此慘無人道的行為。於是,他設計了一個雙人試驗,一人做「老師」,另一個做「學生」。每次學生答錯問題時,老師可以用電擊來懲罰學生(學生被安置在另一個房間,現實中沒有受到任何電擊)。
  • 又能打又能做實驗又好玩 氣球絕不只是用來吹的
    選擇稍微薄一些、好吹的氣球給孩子練習。主要是掌握吹氣的方法。先深吸滿一口氣,然後稍稍屏氣對著氣球口吹氣。吹氣不在於吹得快慢,儘量把肚子裡的氣吹出來就可以。爭取吸一次氣就能把氣球吹鼓起來。然後用手捏住氣球口,再深吸一口氣,繼續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