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為娘的人來講,眼睜睜的看著自家寶寶生病絕對是最難受的事情,簡直跟剜自己的心一樣,但是偏偏6個月以上的寶寶很愛生病,不是感冒就是發燒,還特別容易在晚上開始起燒,叫人措手不及。所以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個問題。
到底什麼情況算發燒?
這是一個很簡單的問題,但是也是寶媽們最容易弄錯的一個問題。咱們目前測量溫度的方法主要有3種:腋下溫度,直腸溫度,以及口腔溫度,一般年紀幼小的寶寶比較常用的方式是口腔溫度以及直腸溫度。
其中直腸溫度大於38度,口腔溫度大於37.3度,腋下溫度大於37.2度都算是發熱,其中溫度達到39度以上就被稱為高熱。
寶寶發燒時的錯誤做法
1.給寶寶捂汗
當寶寶出現發熱現象時,有不少家長選擇給寶寶捂汗來讓寶寶好得更快些,其實這種方法是完全錯誤的,因為小寶寶體溫上升時最需要的是降溫,而寶寶的體溫調節中樞發育不完全,更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
所以在寶寶生病時給寶寶捂汗只會讓寶寶體溫上升,正確的做法是給寶寶選擇輕薄的衣服與被子,以免妨礙寶寶散熱。
2.房門緊閉不見風
當寶寶感冒發燒時,寶媽也總是做出這樣的舉動,但其實這個時候應當保持空氣的流通,以免房間之中細菌滋生。
3.給寶寶洗涼水澡降溫
當寶寶的溫度沒有達到38.5度時,有經驗的寶媽會選擇給寶寶留在家中進行物理降溫,但是給寶寶洗涼水澡並不是一件正確的事情。當咱們的身體遇見比較寒冷的事物時,就會自動通過縮緊毛孔,打顫等方式來減少身體內部的熱量喪失,而發燒的寶寶最需要的是儘快散熱。
正確的物理降溫方法是:給寶寶洗溫水澡幫助寶寶降溫,在給寶寶洗完澡之後馬上用浴巾裹起來;用冷毛巾給寶寶擦拭全身時,尤其要注意寶寶身體大血管的分布部位,順著這個方向擦拭才是效果最好的。
4.不要用酒精給寶寶擦拭
咱們經常在電視上看到有人發燒時就用酒來幫助退燒,寶媽們就覺得自己get到很有效的一招,其實這種方法是完全錯誤的,因為寶寶的皮膚還比較嬌嫩,酒精很有可能會通過寶寶的皮膚進入寶寶的身體裡,造成寶寶酒精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