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周元
編輯 | 子木
自1776年建國以來,美國一直實施聯邦共和制。美國憲法第一條說:「合眾國不得授予任何貴族頭銜。」當然,這只是懷揣精英政治理想而誕生的國家的美好圖景而已,但事實上,家族政治一直以來都是美國的一部分。就連當年美國的開國元勳們,也都一致認為政府不應該在一個家族手中代代相傳,但他們並不反對將政治作為家族事務。
儘管美國不斷對外宣傳「民主」,號稱自己是「民主典範」,而且也表示歷屆總統選舉,公民享有民主權,但真正控制經濟的還是那些豪門世家。就連美國政治學家們也毫不猶豫地指出:「治理美國的是精英,而不是民眾」。
政治世家往往有良好的經濟基礎,家族威望也更容易凝聚各種社會資源。「金錢是美國政治的母乳」,在美國目前的競選體制下,以金錢為後盾,有良好的家族背景和財團支持,是入主白宮的首要條件。
不僅僅是白宮內閣,包括聯邦參眾兩院,甚至各個州,都不難發現父子相繼、叔侄承傳、兄弟攜手等等的現象。對美國政治世家而言,參加競選更像是一項「家族事業」,得益於家族成員的互相扶持,他們對獲勝更有把握,家族政治基因由此代代延續。「民主國家的生活和極權社會一樣,也是由一小撮人決定的。精英是有權的少數,民眾是無權的多數。」
美國的確沒有歐洲那樣的貴族,但也不乏實力強勁的政治世家,比如亞當斯家族、羅斯福家族、甘迺迪家族和布希家族為代表的四大家族。而且也有不少世襲權貴家族群體,這個世襲權貴群體無論財富、地位還是事業、文化都顯得出類拔萃,同時血統又高不可攀,在美國被稱為「波士頓婆羅門」。
波士頓(Boston)是美國東北部新英格蘭地區最大港口城市,麻薩諸塞州首府。新英格蘭被認為是美國歷史的起點,波士頓屠殺、波士頓傾茶事件,以及美國革命幾個早期的戰役——列剋星敦和康科德戰役、邦克山戰役和波士頓圍城戰,都發生在該市或附近的地方。
波士頓的早期居民絕大多數是來自英國的清教徒。清教徒的道德規範在波士頓塑造了一個極端穩定、結構良好的社會。這些早期移民被視為美國的「藍血」,無論財富、地位還是事業、文化都顯得出類拔萃,成為了沒有貴族稱號的事實上的貴族。
波士頓這座城市最早的財富積累源於鴉片貿易。19世紀初,英國人控制了中國90%的鴉片貿易。但在美國人所佔的10%中,大部分都屬于波士頓的珀金斯公司,而且波士頓一些聲望很高的家族比如卡伯特家族、庫興家族、韋爾德家族、德拉諾家族、福布斯家族、柯立芝家族等,也都參與過鴉片貿易,並中獲得巨額財富。
這些大名鼎鼎的家族構成了資本雄厚的商業集團,他們自殖民地時代起就有著綿延世系與顯赫聲望,而且普遍門第觀念極重。在刊載於1860年《大西洋月刊》的一篇文章裡,這個世襲權貴群體中的一位成員創造了「波士頓婆羅門」一詞並驕傲地宣稱:這個「種性」兼具財富、智識和美德,在「發展和領導藝術、文化、科學、政治、貿易和學術上有極大的影響力」。
「波士頓婆羅門」在各個領域湧現過的名人車載鬥量,包括出過約翰·亞當斯總統和約翰·昆西·亞當斯總統的亞當斯家族、通用電氣公司的創建者之一科芬家族、出過柯立芝總統的柯立芝家族、出過羅斯福總統的德拉諾家族、出過霍姆斯大法官的霍姆斯家族、甘迺迪家族、創建了摩根財團的皮博迪家族,等等。
「波士頓婆羅門」互相通婚而很少與外人通婚,由此形成了一個近乎封閉的血緣群體——這正是「種姓」的定義。他們內部互相通婚,靠血緣、姻親、商業、宗教等關係織成一張綿密的大網,深刻地影響了美國歷史。
溫思羅普家族與福布斯家族可以說是「波士頓婆羅門」通婚網的中心。通過來自溫思羅普家族的外祖母,前國務卿約翰·克裡與小布希在內的四任美國總統有血緣關係。
在一個多世紀裡,「波士頓婆羅門」為美國造就了總統(如約翰·亞當斯、約翰·昆西·亞當斯和富蘭克林·羅斯福)、大法官(小奧列弗·霍爾姆斯)和眾多全國性政治家(如溫德爾·菲利普斯和亨利·卡波特·洛奇),以及大批有文化和政治影響力的學者和教育家(如愛默生和查爾斯·埃利奧特)。
「波士頓婆羅門」的這些世家望族不僅擁有巨大的財富,而且以貫通經濟、文化和政治以及具有全國性的眼光和抱負為特性。這些豪門望族通過慷慨的捐贈直接資助了哈佛大學、耶魯大學、普利斯頓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紐約大學等美國名校,甚至可以說,「波士頓婆羅門」掌控著哈佛、耶魯和普林斯頓三所大學。
根據美國歷史學家詹姆士·布萊德利考證,波士頓婆羅門和哈佛大學關係匪淺,在19世紀,他們不僅是哈佛慷慨地捐贈者,一些家庭成員還是哈佛的財務主管,哈佛大學的校董,甚至哈佛大學的校長,比如哈佛曆史上任期最長影響也最大的校長查爾斯·埃利奧特就屬於「波士頓婆羅門」。而且這些家族的成員從哈佛畢業的比比皆是。
再比如說耶魯大學的骷髏會,前總統小布希和前國務卿約翰·克裡都曾是骷髏會成員。骷髏會最初是由羅素家族成員創辦並資助的,而這個家族也是「波士頓婆羅門」的一員,而且他們最初的發家史是創立旗昌洋行在波士頓和廣州之間進行貿易,鴉片是其主營業務之一。
「波士頓婆羅門」以血統自矜,很少接納外人,圈子封閉,甚至對於自己獨特的口音也十分執著。雖然對於很多普通美國人來說,他們的口音聽起來刺耳,就好像在吵架。他們的發音中會像英式英語一樣吞「R」,但是同時又有著自己非常高傲的音色。
對於「波士頓婆羅門」來說,從事哪個行業,是不存在「隔行如隔山」限制的,他們可以在政、商、學界自由遊走。
雄厚的經濟基礎、良好的教育背景,龐大的人脈關係網絡、較高的社會聲望和關注度、一以貫之的參政意識和權力欲望、對政治智慧和經驗的心口相傳是支持這些豪門「江山代有才人出」的根本原因。
美國的政治豪門通過經營資源、通婚聯姻、按照著隱性的遊戲規則複製著一代又一代「權貴」,使家族的政治遺產得以綿延不斷地傳承。「民主國家的生活和極權社會一樣,也是由一小撮人決定的。精英是有權的少數,民眾是無權的多數。」對於「波士頓婆羅門」來說,投身政治與其說是一種事業,不如說是一種生意或是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