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在線】RazerBlade2014版評測:雷蛇Blade靈刃的第一代產品是於2013年與中國大陸用戶正式見面的,時隔一年之後,該系列推出了新一代產品,不過它也像很多旗艦級電腦產品一樣,在外觀設計方面沒有本質的變化。本次新品相對於前代產品的變化來自三個方面,其一是屏幕解析度由之前的1600×900提升到了3200×1080,並且更換了廣視角的IPS顯示面板;第二點變化是加入了觸控屏;第三點變化則是顯卡由之前的GTX 765M提升到了GTX 870M。
Blade推出一年多的時間,其影響力在世界範圍內迅速擴散,大有趕超Alienware、ROG等老牌產品的趨勢,能夠做到這一點,對於以外設起家的廠商來說並不簡單。其實像Blade這樣由非電腦廠商推出的高端產品十分常見,但能夠用短短一年多時間產生如此大影響力的卻屈指可數。顯然,這並不僅僅是因為推出一款優秀的產品所能做到的。
極致輕薄又發燒 雷蛇靈刃遊戲本拆圖評
把一款追求輕薄的產品打造成一臺發燒硬體的遊戲本,這件事是十分有膽量的,尤其是雷蛇這款14英寸Blade搭載了GTX 870M次旗艦級別的高端獨立顯卡,其內部構造是怎樣的?對於一款輕薄型發燒級遊戲本,散熱能力是如何解決的?今天就讓我們來把它大卸八塊,探個究竟。
拆機的首要步驟就是卸除電池,不過在此之前需要將整個底板取下。雷蛇Blade並沒有外置電池,這樣一來整機的底面顯得特別乾淨,在底部我們可以看到不少固定螺絲,需要注意的是墊腳裡面並沒有無需拆解。雷蛇Blade的底殼還是比較容易拿下的,實際上取下後蓋的時候不需要拆機撬棒。
卸除固定螺絲
底蓋取下較為輕鬆
可以看到整體的內部結構
打開底蓋之後,我們可以看到雷蛇Blade內部的整體結構,該機內部構造給人的第一印象還是不錯的,各個部件布局清晰不雜亂,雙風扇的位置體現出了對稱美感,主板與晶片的配色也較為和諧,不會有那種廉價的感覺。最後可以看到掌託位置是一整塊電池,對應的掌託位置溫度不會受到太大影響。
接下來要做得事情就是斷開電池與主板之間的連線,這一步驟非常重要,通電情況下拆卸其他部件容易造成短路的悲劇。在這裡我們看到電池的拆卸較為麻煩,不僅有多顆固定螺絲將其固定,表面還有不少軟性PCB纏繞,注意這些排線較脆,用力不當容易造成折斷等情況。
斷開電池與主板間的連線
斷開屏幕排線
取下電池前需要斷開一些連線
卸除固定螺絲即可取下
鋰聚合物電池容量71.04Wh
雷蛇Blade為了追求輕薄設計,沒有採用筆記本中較為常用的圓柱形鋰離子電池,而是選用可塑性更強能夠更加輕薄的鋰聚合物電池,進一步提高的生產成本。從電池容量71.04中我們可以看出,雷蛇Blade還在續航能力方面做了一些妥協,雖是遊戲本也要有續航保證,即便是用戶很少會在電池模式下網遊戲。
接下來的步驟,我們需要拆卸下固定在主板上的一些零部件,比如SSD固態硬碟、無線網卡、散熱風扇、散熱銅管等等。這些零部件的固定方式並不複雜,只不過在拆卸時候需要注意手法要輕柔,以免用力過度造成不可挽回的傷痛。
散熱風扇的固定螺絲上蓋有「帽子」
取下散熱風扇
雙風扇提供了足量的風力
可以看到風扇設計也是輕薄款
散熱銅管固定螺絲上也有防護貼
使用巧勁取下散熱銅管
散熱銅管背面
卸除銅管後的主板樣貌
雷蛇Blade採用雙風扇設計,畢竟該機配備GTX 870M獨立顯卡,一個風扇顯然不足以滿足散熱需求,然而兩個風扇也未必能滿足。在拆卸過程中不難發現一些細節,比如散熱風扇固定螺絲的帽子以及散熱銅管固定螺絲的保護貼,這算是細節的體現,旗艦產品理應如此。
卸除完零部件之後即可取下整塊主板,只要卸除主板上的可以固定螺絲。取下主板並不費勁,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一些面板上的設備與主板間的連線需要提前斷開,取下主板時也不能用力過當,有一些與機身相連的卡扣。
取下主板,正面
主板的背面設計
拆卸玩主要部件後的金屬骨架
設計有進風口
出風口設計
雷蛇工程師在Blade的細心設計還是比較多的,各個不見託架以及防滾架都設計的十分細緻,鍵盤屬於一次性嵌入無法拆卸。從內部我們還能看到許多軟性PCB,還有一些細節值得肯定,有多出地方配有緩衝墊。
接下來的時間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下雷蛇Blade體內的重要硬體,集成度較高的主板模塊。當我們拆下這塊主板時候,結果跟我們預想中相同,整體來看主板模塊的面積適中,各晶片之間結構緊密,用料還是挺紮實的。
無線網卡位置接口
主板結構較為精密
內存均為板載不可擴展
獨立顯卡也非MXM接口
最後點評:
拆機到最後,我們發現,工程師在該機的內部構造設計上下了不少功夫,為了保證整體輕薄連內部元件都選擇薄款。從內部我們還能看到許多軟性PCB,還有一些細節值得肯定,有多出地方配有緩衝墊。
其他各方面,雷蛇Blade也比較不錯,電池容量較大,能夠在非遊戲時段提供較為不錯的續航能力。總體評價:這是一款真材實料的好產品,當然售價可能過高,而且可維修難度也相對較大。
依舊未變的整體外觀設計
依靠遊戲鍵盤、遊戲滑鼠、遊戲耳麥、遊戲手柄、遊戲音箱等外設起家的雷蛇,幾乎所有產品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為遊戲而生,為頂級遊戲發燒友而生。這些設備雖然都是一些周邊,但長久的積累卻使其凝聚成了一種「蛇文化」,這種文化雖然還遠未上升到信仰的高度,但在遊戲玩家中,卻幾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因此,單是這龐大的影響力,就足以保證Blade推出之後絕對不會少了關注。
雷蛇Blade靈刃筆記本電腦
而雷蛇也並沒有讓它的擁躉們失望,雖然機器的大體形態有MacBook的影子,但是能夠在這樣纖薄機身裡融入頂級硬體,還是下了很大一番功夫的。而且在這幾天的實際使用中也發現,Blade在噪音控制方面相當出色,系統硬體全開的情況下,風扇聲音依舊不大,這也體現了雷蛇在內部結構方面進行了極為細心的優化。
支持觸控操作
本次新品與之前產品最大的差別有三點,一是屏幕解析度提升到了3200×1080超高解析度,雖然沒有達到4K解析度,但也十分接近了,因此整體的顯示效果比之前的1600×900要提升很多;第二點就是新品加入了觸控屏,這使得這款產品的易用性得到增強,第三點就是更換了廣視角的IPS顯示面板。
整體外觀與第一代Blade相比沒有明顯變化
頂蓋帶有背光的雷蛇LOGO
蛇,是所有雷蛇設備共有的元素,雖然這款頂級筆記本沒有被命名為某某蛇,但是在其身上,還是充分體現了「蛇文化」的精髓。
鑲嵌於頂蓋正中綠色的蛇形LOGO可以說是雷蛇設備得以揚名於世界的倚仗,而這股綠色的蛇形旋風,則伴隨著新Blade靈刃的到來,再次掀起了筆記本電腦領域的一場遊戲風暴。無論是對於雷蛇自身,還是對於那些熱愛雷蛇產品的人,蛇形LOGO無疑是他們心中的信仰。
整個機體還是非常纖薄的
從電腦誕生之初,人們就在為縮減電腦的體積而不斷努力,但是隨著硬體性能的發展,想要做出纖薄而又實力強橫的電腦變得越來越難。因為在強勁的硬體搭配下,每縮減1mm體積,就意味著散熱系統要受到更多挑戰,同時也意味著模具規劃之初要有著更為縝密的考量,這樣才不會讓成品出現致命問題。
從側面可以看出,Blade機身非常纖薄,可以說是目前最纖薄的全功能遊戲筆記本電腦之一,而在如此纖薄的機身裡,不僅裝載有酷睿處理器、同時也裝載有GTX 870M獨立顯卡,可見Blade的設計遇到的挑戰有多麼大。我們在後面的篇章中會為大家進行散熱性能的詳細測試。
底部整體設計情況
Blade整個機身都採用了鋁鎂合金材質,主體部分更是採用了只有蘋果才使用的鋁衝壓一體成型工藝,因此可以看到,整個C面的正面與側面都是一個整體,而且面板切割的非常整齊,稜角分明,而機器的底部則是使用螺絲與主體固定在一起的。
從底部的情況我們可以看到,兩條防滑腳墊橫亙於機體底部,一方面起到固定機體的作用,最重要的還是為底部的兩個風扇口撐起足夠的空間,保證機體最大的散熱效率。
總體來說,Blade給人的印象就像是MacBook,當然這只是針對其模具來說的,而一些細節之處,則體現了雷蛇自有的元素,同時精密的設計也體現了Blade設計師的專注與魄力。
·個性化的鍵盤設計與舒適手感
既然是一款傳承了「蛇文化」的旗艦產品,那麼不可或缺的就是燈光的效果。我們在雷蛇的設備上看到最多的,也是雷蛇設備給我們影響最深的,莫過於那些炫麗的LED背光。這些五彩繽紛的光元素,也是「蛇文化」最為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如果沒有了它們,雷蛇也就不再是雷蛇。
因此在按下電源鍵之後,我們順理成章的看到了那鍵盤上亮起的點點綠色光芒。與濃鬱的黑色底色相比,這些綠色的光芒有一種鮮亮的感覺,這也是雷蛇這個品牌所擁有的最為本源的光芒。
有著舒適手感的背光鍵盤
除了那點點的螢光綠之外,最吸引我的地方還是那綠色襯託下的一個個符號、字母。它們給人的感覺與眾不同,就像是在一個古老的山洞中,發現了一件神秘的似乎不屬於這個時代的設備,當人們不小心觸動機關之後,它身上亮起了獨特的銘文,而看著眼前Blade的鍵盤,這樣的感覺油然而生。
或許,這就是一種個性釋放之後帶來的奇異感受,而雷蛇本身,也非常善於做這樣的事情。
綠色背光個性十足
總體來說,Blade鍵盤部分以及整個機身的細節不多,這是因為它本身的設計並不繁複。沒有複雜的裝飾紋理,沒有繁瑣的功能按鍵,也沒有冗餘的無謂設計。有的只是精緻的細節打磨,比如鑲嵌在鍵盤頂部正中央的電源鍵,鐳射效果的鍵帽表面呈現出獨特的反光效果。而所有細節元素融入到一起,最終形成了這款品質出眾的產品。
電源鍵設計在鍵盤頂部正中
Blade鍵盤兩側分布有揚聲器,看到這個設計,我想很多人第一時間都想到了MacBook,其實這也是筆者認為Blade最像MacBook的地方。從試聽感受來看,揚聲器在低音方面幾乎沒有什麼表現,但在最高音量下依然穩定、沒有破音,中高頻解析力相對較好,整體聽感偏冷,作為筆記本內置揚聲器來說,品質還是較為不錯的。
鍵盤左右兩側設計了揚聲器
觸摸板的手感同樣十分出色
不得不說,雷蛇確實是鍵鼠行業的巨頭,在這個領域的積累,也讓Blade鍵盤與觸摸板的手感得到了保證。鍵程雖然不是很長,但是利用較強的回饋力度使其變得有彈性,這比那些鍵程又短、按鍵力度又軟的鍵盤好用的多。
觸摸板的精度非常高,左右按鍵也沒有從眾式的採用一體化構造,這一點筆者個人是非常喜歡的。
GTX 870M獨顯性能探秘
作為一款面向核心遊戲玩家推出的產品,新款Blade所搭載的GTX 870M獨顯到底有怎樣的表現呢?我們先通過GPU-Z來看看這塊兒顯卡的基本信息:
GPU-Z檢索信息
從GPU-Z檢索出的基本信息來看,GTX 870M擁有3GB GDDR5顯存,192bit顯存位寬,1344個流處理器,單從這三個方面來看,這款顯卡的圖形性能輸出就已經有所保證,比上一代產品搭載了GTX 765M獨顯有著本質性的提升。
3DMark測試
為了方便大家更清楚的了解這塊兒顯卡的性能,我們使用3DMark對其性能進行了測試,從結果來看,3DMark在Cloud Gate測試環境中給出了7048分的高分,可以說GTX 870M獨顯的性能是非常優秀的。
測試環境調整到1920×1080解析度
接下來,我們使用了《天堂》這款顯卡測試軟體,由於全新Blade的屏幕解析度最大支持3200×1080,因此對於顯卡的圖形性能損耗是極大的,所以我們將測試環境調整到了1920×1080解析度,這樣就可以保證GTX 870M獨顯的性能損耗降至最低。
畫面運行流暢
畫面運行流暢
平均流暢度44.1fps
筆者在測試之前特意跑了一下3200×1080解析度下的《天堂》,基本流暢度只有不到10fps,而調整到1920×1080解析度之後可以看到,平均流暢度為44.1fps,可以流暢的運行DX11特效遊戲,因此大家如果想要在全新Blade上獲得良好遊戲體驗的話,將解析度調低一些是十分必要的。
科學合理的散熱設計
對於遊戲本而言,用戶往往很關注它們的散熱情況,畢竟遊戲本都搭載了獨立顯卡,熱量會比一般的筆記本高很多,如果散熱效果不理想或者是散熱設計有問題的話,整體的使用體驗會非常不好,下面我們就來對雷蛇Blade的散熱實際測試一下。
我們的測試方法依然是在25攝氏度的室溫下,讓這款本本運行Furmark拷機軟體,從而讓GPU工作在較高的負荷下。經過二十分鐘時左右的時間,分別查看這款本本的內部核心溫度以及機身表面溫度。
內核溫度
其實如何判別散熱性能好壞,最高溫度代表不了什麼。散熱通風口的溫度絕對是最高的,如果不是,那就是只能說明散熱有問題。當大部分熱量堆積於散熱通風口附近位置,且其他部位的溫度沒有高於40℃,那就可以確定散熱系統設計屬於比較合理的。
C面溫度
D面溫度
從上面的溫度分布圖來看,該機鍵盤部分的絕大部分熱量都集中在頂部與中間位置,鍵盤左右兩側與觸摸板沒有熱量分布,科學的散熱設計使得機器在使用的時候非常舒適的。另外,從內核溫度來看,高負載下達到了97℃左右,因此新款Blade在散熱效率方面有待提升。
9Razer Blade 2014版詳細參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