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懸疑劇井噴的一年。
前有《隱秘的角落》帶動全民觀劇熱潮。
後有《沉默的真相》引發全網探討。
都讓人對國產劇重新燃起了希望。
而近期上線的這部新劇。
又再次引起了我的關注。
以昆蟲偵破案件,用案件反映現實。
它會是下一部爆款懸疑劇嗎?
《破繭》
剛打開劇的第一眼。
一股俗氣的鎏金特效撲面而來。
優酷獨家網劇的老毛病了。
片頭從來都不用心做。
這次的片頭比《我憑本事單身》還要差。
連五毛錢都沒有。
幸好接著看下去了。
要不然還真錯過了一部優秀的懸疑劇。
這部劇的設定十分新穎。
與尋常的懸疑劇不同。
它採用昆蟲破案的形式。
昆蟲作為我們日常生活中十分微小的個體。
在案件沒有更多進展的情況下。
它會更加準確地還原案件真相。
再輔以傳統的刑偵與法醫檢測。
最終將案件偵破。
通過這種新形式來偵破案件。
除了給大眾做昆蟲的簡單普及以外。
也無疑讓劇情增加了許多的看點。
男主譚景天(張耀飾),是一名省昆蟲研究所的毒理昆蟲學研究生。
日常主要是研究昆蟲,愛好棒球與巧克力。
本來生活過得蠻正常。
可是一個死亡案件。
讓他的生活變得不再平靜。
一個風雨交加的晚上。
一對情侶在廢棄的摩天輪上發現了一具男屍。
神情驚恐,雙手有被束縛過的痕跡。
死者是一名初中生。
死因是血壓驟然升高,心臟驟停。
結合表情與年齡。
經過推斷,很有可能是嚇死的。
然而這種死亡情況可能性太小。
警方只能從其他地方收集線索。
這時,一個叫「流螢」的人進入了警方的視野。
這個人,就是譚景天。
「流螢」,是他在異類寵物論壇上用的網名。
這也是他與死者唯一的交集。
經過排查,譚景天的嫌疑被排除。
不過死者的死因卻引起了他的注意。
通過他對死亡特徵的準確判斷。
譚景天協助警方找到了死者的真正死因——子彈蟻。
循著這一線索,警方放線釣魚。
成功抓獲真兇。
譚景天,也被警方正式聘請為編外專家。
協助偵破各類案情。
整個劇的節奏非常緊湊。
採用單元劇的形式進行拍攝。
兩三集一個案件。
在案件推進的過程中。
並沒有刻意地製造衝突。
進展迅速,不拖泥帶水。
並且,在案件的引入中。
也別出心裁。
比如故事一開始。
導演就使用交叉蒙太奇的手法。
將譚景天的行為與命案現場交叉剪輯。
營造出一種陰暗的氛圍。
讓人以為譚景天就是殺人兇手。
再在後來的劇情中。
不斷地通過閃回。
把主角的背景故事填充豐滿。
並將故事的隱藏主線牽扯出來。
這條隱藏主線,就是譚景天母親的死亡。
圍繞著這條主線,編劇也埋下了許多的伏筆。
讓整部劇變得疑點重重。
首先就是男主譚景天與男二文白(馬可飾)的關係。
他們的回憶中都有同一個男人的存在。
文白的回憶
譚景天的回憶
這個男人在回憶中都擔當著父親的角色。
很明顯,文白與譚景天應該是同父異母的兄弟。
其次是他們的父親在劇中反覆出現。
他變換了容貌,進行了化名。
變成了在省昆蟲研究所工作的李師傅。
經常與譚景天和文白進行接觸。
卻不與他們相認。
再加上文白母親的精神錯亂。
和文白的一些反常舉動。
或許一切都另有玄機?
從最新的預告可以看到。
在譚景天與鄰居的對話中。
隱約地透露了一些關鍵信息。
鄰居說他母親的墜樓並非意外。
與之前的一些疑點相聯繫。
或許已經可以開始窺見主線的冰山一角。
局鋪的這麼大,看來劇組的野心不小。
不過再大的野心,也需要有實力的支撐。
作為一部懸疑劇,最重要的就是邏輯的嚴密性。
《破繭》非常好地做到了這一點。
從目前的三個案件來看。
雖說故事相對比較老套。
但是反轉頻出,邏輯嚴絲合縫。
人物動機相當合理,證據鏈也十分完整。
並沒有出現什麼反智的情節。
特別是第二個案件,讓我印象十分深刻。
一個公司的答謝會上。
公司採用了日本傳統的女體盛來宴請賓客。
然而這個女體居然是一具死屍。
通過排查,警方很快就鎖定了嫌疑人——廚師長李師傅。
李師傅潛逃未果,對犯罪事實供認不諱。
證據鏈閉環,人證物證口供俱在。
非常清晰的一個案件。
然而真的這麼簡單麼?
並不可能。
刑警與法醫同時意識到整個案件有漏洞。
用屍檢結果與李師傅交代的犯罪經過做對比。
發現兩者之間差距甚遠。
並且從死者指甲中提取的纖維表明。
李師傅交代的廚房並非第一現場。
整個案件又進入了重審階段。
最終的兇手是誰。
還是由各位自行在劇中尋找吧。
故事普通,在設定加持下,也只能算不錯。
憑什麼能夠在懸疑劇頻出的當下站穩腳跟呢?
原因就在於。
它的內涵足夠深刻。
每個案件中都牽扯著社會的一些痛點。
像留守兒童、大學生裸貸、醫鬧等等社會性事件。
通過案件的形式去追尋這些社會現象的根源。
並且對這些現象進行剖析。
通過劇來警醒世人。
避免此類事情的再次發生。
給社會帶來娛樂性的同時。
也肩負起了一定的社會責任。
不過唯一要吐槽的地方就是女主的妝容。
作為一個法醫,實在是太濃了。
並且全劇的濾鏡實在是看的人難受。
所有人的皮膚都煞白煞白的。
觀感實在不佳。
不過不影響劇情的進展,所以並無大礙。
總體來說,這部劇難得的小卡司、小製作。
卻製作精良的上乘之作。
隨著17年的《白夜追兇》和《無證之罪》的崛起。
再到今年的《隱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大爆。
越來越多的懸疑犯罪劇都像雨後春筍般出現。
可是真正能拿上檯面的作品屈指可數。
像《三叉戟》、《十日遊戲》、《在劫難逃》等等。
都差了那麼一口氣。
許多名卡司高成本的劇,劇本更是爛的一塌糊塗。
這一切都說明,拍好一部作品。
金錢和名聲並不是關鍵因素。
最重要的是創作者們能不能有專注做好的匠心。
只要用心,做出來的內容足夠優秀。
觀眾自然會加以認同,口碑一樣會爆。
就像許多年前的五毛錢劇《毛騙》。
還有網劇鼻祖《萬萬沒想到》。
都是小成本,小卡司的製作。
完全依靠過人的內容吸引住觀眾。
最終才能獲得成功。
所以不要一味地追求大場面和流量。
踏踏實實做好內容才是關鍵。
創作者們,長點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