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原標題:全國股轉相關負責人談新三板改革亮點:證監會兩個辦法還在繼續徵求意見
10月25日證監會提出新三板全面深化改革正式啟動,11月8日全國股轉公司即開始了相關規則的公開意見徵求。
11月29日,全國股轉公司公司監管部總監助理林晗稱,目前,6個主要規則上周六(11月23日)徵求意見結束了,證監會的兩個辦法還在繼續徵求意見。
從本次新三板全面深化改革的內容而言,分層和轉板是市場關注的兩大亮點。
亮點一:分層
此前新三板分為基礎層和創新層,新的改革添加了精選層。林晗稱,從三個層次的定位來看:基礎層主要是側重於企業的儲備,側重於企業的規範;創新層側重於企業在規範之上的培育;精選層定位於服務財務狀況良好、創新能力較強、公眾化程度和市場認可度較高的企業。
同時,政策方面也會提供跟這些企業的階段和特點相匹配的制度。比如公開發行制度、連續競價的交易制度、投資者適當性調整,還有對應的監管安排。這樣從市場結構出發,對新三板的存量掛牌企業來說,相當於打開了市場內部的一個制度空間,打開了一個天花板。
本次精選層的設立,業內保持高度關注。在本次由ChinaIPO資本邦主辦的2019新三板峰會上,精選層設立成為討論焦點。
林晗稱:「這次改革我認為最大的亮點是通過精選層的設立,從而在內部打開了新三板的制度空間,外部打通了多層次資本市場的聯繫,補齊了市場的短板。」
新三板掛牌企業數量多、差異大、發展階段各不相同。新三板從2013年正式運營、2016年設立創新層,也匹配了一些差異性制度,但目前這個市場結構已經無法滿足市場需求,限制了市場功能的有效發揮,這次新設精選層,主要針對財務狀況比較良好、創新研發能力比較強、公眾化程度和市場認可度比較高的企業。
申萬宏源證券研究所首席市場專家桂浩明認為,這次新三板改革改革力度很大,與此同時我們也要關注更多細節,包括:到底多少企業可以進入精選層?精選層掛牌標準還有哪些細節?特別是投資者,哪一類投資者可以進入?轉板轉出去要不要向證監會審批?交易所有什麼要求?
「之前新三板搞了分層,但是對於進入創新層企業有義務,卻沒有政策紅利,創新型公司缺乏積極性;我們搞了做市商制度,本意讓公司的股價相對比較合理一些,通過連續報價的形式,但是做市的新三板股票折價率很大。」桂浩明說,這些都是需要政策去應對的細節問題。
亮點二:轉板
國務院在2013年即提出了轉板的相關要求,但是一直沒有落地。本次對新三板全面深化改革,證監會組織了專門力量進行深入研究,全國股轉公司也一直在參與。
林晗稱,政策方面考慮到讓企業在新三板市場,特別是在精選層做完公開發行之後,能夠接受市場的檢驗和規範。這次改革建立了直接從精選層到交易所的通道,企業在精選層掛牌一段時間,符合證券法規定的基本上市條件,符合交易所的具體上市標準就可以向交易所直接申請上市,不再通過證監會的審核。
而此前,新三板掛牌企業想上市只能走IPO一條路;而且和未掛牌企業相比,新三板企業沒有任何優勢。
「這樣對新三板市場本身、對新三板掛牌企業、特別是將來精選層的企業來說,確實是打開了外部通道,通過轉板的制度安排,新三板內部的制度市場通過層與層的引導機制,更好地發揮承上啟下功能,銜接交易市場三個層次,並形成良性流動,能夠跟滬深交易所實現錯位發展、優勢互補,更好形成服務實體經濟的合力。」林晗說。
桂浩明認為,新三板全面深化改革,本質上是把我們的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銜接做起來了,第一個要讓市場當中重新恢復它的市場的應有活力,同時建立起有效的市場效率,與此同時在這個過程當中真正起到為市場、為企業資本配置過程當中發揮作用,為企業提供一個融資渠道。如果沒有新三板沒有實現上下銜接的話,資本市場就仍是割裂的,很難真正有效發展起來。
申萬宏源證券研究所新三板研究負責人劉靖說,原來我們有一個概念,從概念上覺得上面是滬深交易所,中間是新三板市場,往下是區域股票交易中心,但是實際上各個市場之間沒有打通。在一家企業上A股的時候,從新三板轉過來,還是不在新三板轉過來,都是一視同仁的,這種問題發生在沒有打通這幾個市場之前。
一旦打通各個市場,我相信有兩個要素會流動,第一個是投資者參與各方資金會流動,第二個企業估值會產生融合。在各個市場打通之後,新三板即將進入第三個發展階段,原先是初步的成型和探索期,2020年新三板會開啟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