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天明,盡皆到至殿下;鹹山呼萬歲,躬身殿下。天子傳宣曰:「朕欲於宮內修臺一所,高三百尺,上蓋百間閣子,下修千間屋宇;故宣卿等議論,同建此臺。」問罷,西伯侯姬昌出班奏曰:「大王不可。如修此臺,可害萬民之力,恐失農桑之業。大王豈不學堯舜之作聖治,垂衣之禮,天下大定。舜有孝治萬邦。禹有治水九載大功,萬民得脫洪水之厄。時有讓位之德。陛下何不尋思,罷修臺之事,去妖婦之容?不然,則苦萬民甚大。陛下豈不學先君之作?今信妲己之言,是為敗國亡家之事。嗟呼!」
紂王聞奏欲從此諫,心下不定,又被妲己妖容媚惑,巧言曰:「陛下惜萬民之力,信西伯之言,不修此臺;願大王早置臣妾於內宮,臣妾當自死於泉下,若何?」紂王見道,告妲己曰:「寡人教與卿修臺閣之事,卿當休慮耳。」
紂王便宣費仲,時費仲蒙宣來見帝,至金階山呼畢,紂王曰:「寡人慾江修臺閣,今西伯侯諫朕不可修,卻有妲已專意在修臺閣,此事如何?」費仲奏曰:「臣啟陛下,若不修臺閣之事,不顯大國之奢華。」紂王聞奏,龍顏大悅:「依卿所奏。」便出榜於朝門。
紂王曰:「用多少人夫?」費仲曰:「用人夫五百萬。」紂王準奏。遂量地三十圍,令八伯諸侯各修其方,如有慢功者各依地分罰罪,諸侯各施工力,造成臺閣,一一完備。
前後一年,苦害萬民,民不聊生,皆有倒懸之心。後修東鹿臺、西鹿臺,此臺裡外相應,用金玉寶貝裝飾四面,如此富貴奢華,蓋造替卻天宮三更臺下栽萬種奇花,又間數行寶樹。臺下又修殿宇千間。眾文武皆皆苦告紂王不聽,只要修其完備,交萬民受塗炭之苦。
紂王有一日,修成臺閣,排御宴,賞群臣。唯有西伯侯姬昌,不避刀關之誅,越班奏曰:「臣啟陛下,我王好奢華,荒酒色,峻宇雕牆,有一於此未必不為敗國之本。陛下豈不聞堯有一子,名丹朱,不肖,不遵先君之法只好奢華,荒淫濫濁;堯見如此,乃讓位於舜。舜有一子,名商均,亦乃不肖,不遵先君之法,只好奢華無厭。見如此,不可治民,乃讓位於禹。禹至桀王,王為肉山酒池,刷童男童女,裸形對偶,不行仁政,失其天下。陛下休學無道之君,願王學堯舜之聖治,則無後患。」紂王曰:「寡人如此以治天下。」西伯侯曰:「臣啟陛下,修臺之事,何是治政?費財千萬,勞苦萬民,何以將此建臺錢物養贍貧民之耕鋤,賞犒徵夫之徭役?又況我王倉庫不貧,國中富貴。陛下如此,上不順天,下不順地,中不順人;天地人心失之,久後不便。」紂王曰:「怎生不便?」西伯侯曰:「我王聽小臣之言,更後二十餘年有傾國之禍也。必有一夫與我王為患矣!」紂王聞西伯侯之言,王乃大怒,大喝西伯侯曰:「叵耐①姬昌言知寡人兇吉之事,更待二十年之後,死在一夫之手也!」
紂王卻問妲己曰:「你知寡人兇吉也?」又問西伯:「你死何時?」姬昌日:「臣啟陛下,更待二十年安床而死也。」紂王聞言大怒,令左右推轉斬之:「你道二十年後安床而死,朕交你目下分屍而死!」左右正欲將西伯侯推轉,性命若何?
紂王傳宣欲斬姬昌,有東伯侯姜桓楚出班而奏曰:「臣啟陛下錯矣。大王息雷霆之怒,聽小臣之言:此人第一輔三朝忠孝之臣;第二看先君重愛之人;第三自古及今無斬諸侯之劍。願王詳察,免赦如何?兼此姬昌善會陰陽之造化,知天地之災祥,小臣之言逆王直諫,大王停嗔息怒,且免西伯之罪。」紂於聞奏,令左右卻擁西伯侯至殿下,免觸天顏之罪。
良久,王問姬昌曰:「道你善會陰陽,能辨天下之機理,知人窮通壽天貧寒之事,吉兇禍福之危;你今日與寡人發一課,看目下有何吉兇相應之事?免卿不死之厄。」紂王待斬姬昌,姬昌亦不自憂其身,知未合死,知久後合立末主為天命九十七而亡矣。紂王又問陰陽之理,姬昌便看天色早晚,乃辰時也,下一課,課內見今日至甲午時合主從巽起大風也;西北天晴,東南風起,乃到辰相應也,更有廟中泥人奔走,泥馬嘶聲;至乙未時,住也。紂王不信如此之信,令左右監收姬昌在於殿下。別令近臣:「你去探事。
話語中間,早至午時,果然從東南上,大風起,吹沙走石,屋瓦翻飛,折樹之風,一國人民盡大驚;見廟中泥人、泥馬於市中往來。近臣入朝,奏紂王曰:「臣啟陛下,姬昌之課應卦兆也,果然如此!」紂王思念之間早至乙未時也,泥人、泥馬皆入廟中貼然。復有近臣來奏曰:「臣啟陛下,泥人泥馬卻入廟中。」
紂王傳宣免姬昌之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