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這座城市高校雲集
相信每個高校的學子
都會認為自己所讀的大學最牛
今天就來看看在北京人眼中,
北京高校的排名究竟如何?
@咕嘰咕嘰:
北京本地人,從三個方面聊聊這個問題。
不過話說在前面,現在的人已經不想10幾年前那樣關注高校的排名了,畢竟網際網路時代學習的渠道太多了,而且現在人更看重的專業和興趣。
1、傳統認知
傳統上全國高校排名不外乎211、985,這些學校不但有百年名校更有政策支持,所以還是大眾眼裡的熱門學校,不得不說北京這方面資源確實很多。211工程是中國為了迎接世界新技術革命的挑戰,面向21世紀,要集中中央和地方各方面的力量,分期分批地重點建設100所左右的高等學校和一批重點學科、專業。
2、對排名有合理看法
很多人喜歡給高校排名,其實這意義對於學生來說不太大,畢竟排名看的是學校的綜合實力,但輪到個別專業和導師資源什麼的,還要就事論事。
比如清華最出名的是數理土木電子工程,總不能一個立志學醫的跑去清華對不對?但名校在口碑和名氣上是有保證,學術氛圍和資源都相當不錯,比如經常會有大咖導師的分享或者國際交流什麼的,這些確實是一般學校提供不了的。
3、心態轉變
現在很多家長和學生的心態都轉變了,不向答主小時候那樣一門心思千軍萬馬必須要考一個好大學才算有出息。現在學習有很多方式,社會也注重個性和興趣發展,不少普通院校開設了相當不錯的專業,這裡不排除一些高職或者專業技能學校,相比碌碌無為的大學畢業生,在一些單位裡技能型人才更受歡迎。當然啦,有部分企事業單位就很看出身,所以如果立志進那些企業,還是要考他們中意的高校才行。
@思TIN的小魚乾:
還有人噴北京本地人400分考北大嗎?北京人二本就可上北京本地乃至國內最好的大學,其實各省都類同沒什麼好埋怨的,關鍵是自己的實力,亂叫不公平只能說自己無能。
北京市共有34所一本大學參與了2017北京一本大學排名及分數線,其中排名第一的是清華大學,排名第二的是北京大學,排名第三的是中國人民大學,排名前10的大學還有北京師範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央財經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國政法大學。
@我該換什麼ID:
認識幾個北京土著,綜合他們的意見,大概是第一梯隊:清華,北大。排名不分先後,學工科去清華,學文科去北大,看自己了。
第二梯隊:人大,北航,北師大,北理工。工科順序是北航,北理,文科順序是人大,北師大。
第三梯隊:工科是北郵,北交大,北化工,北科大,中地質,中石油,中礦業,北林大,華北電力,北京工業,中國農業。文科是外經貿,外交學院,央財,北外,政法,傳媒,二外。這些學校就不能簡單排名了,畢竟都是專業性質的學校,如果按就業率看,工科是北郵好點,文科是外經貿,央財好點,其它都差不多。
另有朋友問國科大的情況,這裡我簡單補充說一下,國科大性質比較複雜,國科大全稱中國科學院大學,是國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以研究生教育為主的高等院校,從2014年起才允許招收本科生。國科大在京內有四個校區,由遍布全國的114所中科院旗下的研究所組成,所以國科大是個大概念學校,和普通高等院校還不太一樣。由於2014年才招收本科生,所以在產業界的口碑和聲望還是遜於清北人航師五所大學的。
@匿名用戶:
我以我在北京長大,並且上了7年學的經驗告訴各位,下面這份排名就是北京人心中的北京高校排名。
最近高考出分,各位同學也面臨著報志願的選擇。在此我友情提醒各位,各位要千萬記住一點:
錄取分高不等於學校好!
錄取分高不等於學校好!
錄取分高不等於學校好!
學校的分數是會受到地域的影響的。我曾經聽說北二外這種在北京名聲很不好的學校在某些省份的錄取分竟然到了600多分,我是真心的為這些600分上北二外的學生感到惋惜。
學生報志願的時候會受到錄取分的迷惑,比如南航在江蘇,北交大在北京,華東理工在上海,這些學校在本省的錄取分數都要高於很多985,但其實這些學校的實力是遠遠配不上他們的錄取分數線的。
下面就是北京地區的高校排位
第一檔:
985:清華,北大,協和,北大醫學部(註:協和和北大醫學部算1.5檔,比不了清北本部)。
211:無
雙非:無
第二檔:
985:人大,北師大,北航,北理工。
211:北外,中國政法,對外經貿,中央財經,北郵。
雙非:外交學院
第三檔:
985:中國農大,中央民大。
211:北科大,北交大,北林,北化工,華北電力,石大,礦大,地大,傳媒大學,北中醫
雙非:北語,國際關係學院
第四檔:
985:無
211:北工大
雙非:首經貿,首師大,首醫大,中國人民公安大學
第五檔:
985:無
211:無
雙非:北建工,北二外,北信科,北工商,北方工大。
第六檔:剩餘所有的學校
@Lenu:
北京的大學排名對外省人來說有什麼意義嗎?除了野雞大學,基本上北京任何一所大學都不是非北京人容易上的,要麼就是真的學的特別好,要麼就是北京人,也別不服氣,那個省市都一樣,天津的大學天津人就容易考上,上海的大學比北京更火,什麼陝西和江蘇等等那個給本地留的名額不是別的省市的幾倍,所以自身的才氣和出身這兩種都是重要財富,要麼會投胎,要麼肯努力!
@朝陽群眾:
以前每個高校都有專長的學科,如北大的新聞系考古系,清華的土木建築系自動化系,人大的圖書館系,社科系,現在是眉毛鬍子一把抓。我記得有一年清華大學的材料系沒人報名,因為是學放射性材料的。還有北理工的化學系是學炸藥的,也沒多少人報。
@今天也博學了:
兩個頂級金融機構HR的朋友說,除特定需求,兩機構只招收清華、北大和人大畢業生。該二機構均為國內頂級金融機構,一家銀行和一家券商,恕不披露其國內排名,因為太容易猜到是哪兩家了。他們認為:
1、人大,人大的院系設置細,學生上手快,更重要的是聽話!
2、. 清華,確實聰明,學習能力強;
3、 北大,有點小聰明,有些自以為是眼高手低。
@阿恨:
補充一個歷史背景,在90年代之前,北京的高校有幾十所(記得90年代初我考大學的時候是86所),當然都是公立的有幹部身份的那種。這幾十所高校裡,分三種類型:
第一類是教育部直屬,比如清北人師,當然是好學校,但師範類當時屬於艱苦專業,所以當時北師大的賣點是「非師範專業」;
第二類是部委下屬院校,以學院路八大學院為代表,比如北航屬於航天部、北郵屬於郵電部、鋼院屬於冶金部、北醫屬於衛生部、農大屬於農業部、對外經貿大學屬於外經貿部等等,當時是計劃分配製度,上這些部屬院校意味著畢業就要分配到部委和部委下屬企業工作,比如上了鋼院(北京科技大學)就會分配到鋼廠,總的來看還是不錯的。但北京家長就會有個擔心,就是被分配到外地去然後回不來了。比如上地質大學給分配到西北的地質考察隊什麼的。所以這些部屬院校在北京人心中的地位要看那些部委的地位和下屬企業分布情況。
第三類是北京市屬院校,比如北工大、北京師範學院(現在的首師大)、首都醫科大學、北京建工學院、北京二外什麼的,這些學校就是「經濟適用」的保底學校,說不上好,但上了反正沒啥風險。
如果還有一類,就是軍校。但因為軍校在北京招生不理想,招不到想要的人,不少軍校很多年不再北京招生了,所以北京人對其也比較陌生。
上面這個,是北京人判斷北京高校的歷史心理基礎。後來改革了,逐漸取消了大學生分配,對高校的評價就多元了,但上面這些歷史情況在大家心裡也還有一定的影響。
以上是部分網友眼中的北京高校排名,
你認同嗎?
你心中的排名又是怎樣的呢?
快來留言區和大家一起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