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澳媒:電商大鱷強勢打入 劉強東惹怒澳洲代購
而現在京東商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打入澳洲代購市場,以極其低廉的價格為噱頭,以京東的金字招牌作保證,怎能不吸引消費者的眼球。狠狠地動了代購們的「瓦上霜」,其來勢洶洶欲一統江湖之意,澳洲的代購們如何能夠不生氣。
-
澳洲保健品牌Blackmores平臺定價橫飛 官方態度曖昧
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海淘爆款澳洲保健品牌Blackmores(澳佳寶)的價格也如這般,在京東、蘇寧、天貓國際、洋碼頭等八大電商平臺上,同型號產品價格截然不同,價格差達131元。特別是在銷售節節攀升的情況下,澳佳寶官方對此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保健品市場迅速膨脹,價格混亂折射出渠道暗戰叢生。儘管部分平臺公示了澳佳寶官方授權書,但這也不意味著能給消費者吃下一顆定心丸。八大平臺8種價跨境電商興起帶火了一批海外品牌,成立於1930年的澳佳寶成了眾多跨境電商平臺的爆款商品。
-
澳洲代購店倒閉,奶粉滯銷,澳媒:中國消費者變了
編輯:常樂 校對:百味 據報導,因為疫情的影響,中國選擇海外代購的消費者越來越少,澳洲很多品牌都遭到了打擊,大概有3成的代購店接連倒閉,往日最受歡迎的奶粉也出現了滯銷,疫情期間,中國人的消費模式正在悄悄改變
-
澳洲反感海外代購掃奶粉 本地人同樣囤積抬價
新華社墨爾本11月10日電(記者徐儼儼 宋聃)日前,一張4個亞洲面孔的顧客推著滿滿兩車罐裝奶粉在超市等待結帳的網絡照片以及「代購造成澳洲奶粉荒」的說法引起澳大利亞輿論和媒體的高度關注。新華社記者調查發現,儘管不少華人在澳從事奶粉代購業務,但不少澳大利亞本地居民在暴利的誘惑下也幹起了奶粉代購。
-
沒了中國代購,澳洲國民奶粉竟賣不出去!旅遊、移民、教育受重創
說到代購,在澳華人肯定不陌生,這兩年澳洲代購如雨後春筍般湧現,許多在澳華人也加入了代購的隊伍中,可是疫情爆發後,邊境關了,公民也限制出境了,由於旅行限制的原因,許多代購沒辦法繼續做生意了。這種情況的出現,都和代購們「大罷工」有關...由於疫情期間快遞減速、成本上漲、客源減少以及運輸航班減少等種種原因,代購們紛紛停掉手頭的工作,持觀望態度。代購行業也因此陷入了「休眠期」。
-
澳洲代購行業「雪上加霜」,30%門店已倒閉
據澳大利亞廣播公司報導,受疫情改變中國人消費方式影響等原因,海外消費者代購量大幅下降影響,澳大利亞諸多品牌受到了衝擊,當地價值數十億美元的代購行業也被徹底顛覆——代購專賣店接連倒閉、嬰兒奶粉出現大量滯銷,其中最受中國消費者青睞的一款嬰兒奶粉目前正面臨供應過剩的問題。中國連發2個預警後,澳大利亞118億生意再遭衝擊:300家店鋪關門!
-
少了中國金主,澳代購行業遭遇滑鐵盧,30%代購店關閉
澳大利亞最近是屢屢受挫,澳洲又有一大賺錢生意遭遇滑鐵盧。 受疫情影響,中國消費者在海外代購量大幅下降,對於澳大利亞的代購供應鏈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打擊。據澳媒體報導,疫情前,澳大利亞有15萬人從事代購,有專業代購,也有臨時代購,臨時代購就是在澳洲的留學生以及遊客,代購行業火熱,所以為了迎合需求,澳大利亞有近1000家實體專賣店有代購業務。 2019年澳大利亞代購行業價值至少達到25億澳元(約118億元人民幣)。但是疫情爆發後,由於遊客數量減少、留學生數量也減少,以及處於安全問題考慮,導致澳大利亞的代購行業遭遇寒冬。
-
澳洲奶粉賣不動了!沒了中國代購,澳洲奶粉遭遇「超級風暴」
2008年的毒奶粉事件現在仍有很多人心有餘悸,在毒奶粉事件曝光之後,即使相關部門第一時間採取了措施,依舊令很多人不相信國產奶粉,也不敢買國產奶粉,這時候就需要海外代購外國奶粉,而澳大利亞的奶粉曾一度成為很多媽媽們的選擇,有些人親自去海外購買,而沒辦法去海外購買的媽媽們就通過黃牛代購或者親朋好友代購,總之就是通過各種途徑買外國奶粉。
-
澳媒:華人在澳洲代購生意火 一年可賺10萬元
澳媒:華人在澳洲代購生意火 一年可賺10萬元 2015-09-07 13:30:19 Mike Liu不願透露自己的收入,但稱他所知道的代購平均年薪為9萬元。他說:「現在,我們在中國有10個大買家,還有大量的個人買家。我認為,這種代購服務有非常美好的未來。」 上周,澳洲維他命生產商澳佳寶(Blackmores)披露,本土購買代理人為其每年增加了約6500萬元的營業額。
-
澳媒曝光中國代購又雙叒叕!這回輪到澳洲超市藥房藏奶粉了!
2017下半年澳媒曝光中國代購搶奶粉各種幾乎已成每日話題,繼上周報導珀斯一位媽媽在Coles超市購物時,目睹一對亞裔男女「藏起」多罐奶粉後,昨日每日郵報又報導,西澳的藥店和超市為了本地媽媽竟然藏起嬰兒配方奶粉先不擺放到貨架,以防止中國客戶買走賣到黑市。
-
華人代購公司在澳洲借殼上市 刷新澳洲商業圈
代購:DAIGOU 華人代購公司刷新澳洲商業圈 在澳洲借殼上市 成為第一家掛牌上市的華人代購企業 提到代購,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可能是每天在微信朋友圈中刷屏的那一撥人,而「不正規」「零散」則是很多人對這個行業的主要印象。 但是現在,你可能要重新認識這個行業了。
-
媒體:華人代購公司在澳洲借殼上市 刷新澳洲商業圈
代購:DAIGOU 華人代購公司刷新澳洲商業圈在澳洲借殼上市 成為第一家掛牌上市的華人代購企業提到代購,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可能是每天在微信朋友圈中刷屏的那一撥人,而「不正規」「零散」則是很多人對這個行業的主要印象。但是現在,你可能要重新認識這個行業了。
-
揭秘|假「海外代購」:這些年你買的代購產品也許正是冒牌貨
如今的代購日益風靡,誰的朋友圈都有幾個代購的小哥哥、小姐姐。每日曬著購物日程,身上各種大牌,我們就對此深信不疑。昨日一篇為《揭秘假「海外代購」:高仿GUCCI變微商「海淘正品」》的文章火了。文中提到經營高仿貨的店主向前來訂貨的微商介紹,物流可以顯示貨物由國外發貨,包含海外代購票據,清關信息,包的品質上幾乎以假亂真。
-
澳洲奶粉代購撤退!曾經是中國媽媽們的搶手貨,如今滯銷無人要
來源:九個頭條網2008年的毒奶粉事件現在仍有很多人心有餘悸,在毒奶粉事件曝光之後,即使相關部門第一時間採取了措施,依舊令很多人不相信國產奶粉,也不敢買國產奶粉,這時候就需要海外代購外國奶粉,而澳大利亞的奶粉曾一度成為很多媽媽們的選擇,有些人親自去海外購買
-
海外代購,假貨泛濫依舊
蘇文靜還向法治周末記者透露,由於自己在澳洲讀書,曾有做代購的同學找過她,希望可以以她在澳洲的便利條件,拍攝當地的服飾以及奶粉、保健品等產品,「只讓我負責拍攝以及和買家交流,其餘的購買、發貨、售後等流程都不讓我參與其中。」
-
行內人:穩賺不賠
不少網友表示: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豬肉那麼貴,這樣的自助餐確定不是賠本買賣?然而行內人卻說:穩賺不賠!相信大家這段時間都有聽說過「大骨頭自助餐」這個新興餐飲行業的名字吧?我們都知道,自助餐的意思就是付了錢,店裡的東西隨便吃,吃到飽為止。自助餐這些年之所以會如此火爆,就是因為給消費者一種「佔便宜」的消費心理。
-
澳洲奶粉不再是香餑餑,中國人青睞國產奶粉,澳媒急呼需要中國
據海外網10月19日援引澳大利亞ABC新聞網報導,由於受新冠疫情影響,代購銷售模式和澳大利亞品牌企業遭受重創。 長久以來,澳大利亞的奶粉和保健品一直在世界上聞名。在澳大利亞各大城市的市區裡郵寄商店隨處可見,這些店鋪主要的經營業務是替顧客代購奶粉、保健品等澳大利亞商品。
-
代購大撤退!澳大利亞奶粉大量滯銷!行業遭遇「超級風暴」……
澳政府此前為了抗擊這次新冠肺炎的蔓延,實施了邊際封鎖措施,這也就造成了去澳洲留學的學生不斷減少。如今加上我國赴澳遊客數量下降,以前如火如荼的代購行業也面臨了寒冬,這也給澳洲奶粉的銷售造成了巨大的麻煩。 據Bubs Australia執行長Kristy Carr表示,由於代購渠道的切斷,公司奶粉的銷售量大幅下滑。
-
種什麼農作物利潤高、成本低、穩賺不賠?看老農怎麼說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世間沒有穩賺不賠的事,就算是當街行乞,也會有收到假錢的風險。種地也是一樣,遇到年景好的時候,收成會高一些,遇到年景不好的時候,那就只能自認倒黴了。利潤高的農作物有沒有?那當然有,經濟作物的利潤就很高。
-
澳洲奶粉可能不再限購 但代購或須向超市登記
澳洲7號臺稱,此舉有望跟蹤到全澳約4萬名代購的情況。方案:讓澳洲約4萬名華人代購 先登記再網上下單在擬議登記制度提出前,不斷有購物者被拍到推著堆滿嬰兒配方奶粉的推車,走出超市。去年年末,Coles和Woolworths超市已將嬰兒奶粉限購數量從8罐調回兩罐,以試圖阻止有人成批購買嬰兒奶粉並以高價銷往海外。31歲的女子賽羅(Molder Sayrao)坦言,每年她外銷奶粉的收入達到9萬澳元(約44萬人民幣)。2014年,賽羅來雪梨麥考瑞大學留學時,便開始了這項利潤頗豐的代購生意。當時,家人讓她將一些東西寄回國,消息很快不脛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