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發布會現場
記者從11月2日省政府新聞辦舉行「2020中國·貴州食用菌產業發展大會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去年,我省舉辦了首屆食用菌產業發展大會,取得了較好成效。今年,我省將於11月7日至9日在安龍縣繼續舉辦食用菌產業發展大會。2020中國·貴州食用菌產業發展大會安排了前期活動4項,包括招商活動、新聞發布會、貴州省食用菌產業成果展示、食用菌產業現場觀摩活動;主體活動10項:即開幕式、招商推介會、巡展、中國食用菌品牌集群成立大會、揭牌、全省食用菌產業發展推進會暨省食用菌產業發展領導小組(擴大)會議、主題報告、食用菌立體循環經濟研討會、貴州省林下食用菌產業專題研討會、貴州省食用菌市場流通高峰論壇等。11月7日,將採取自願報名的形式組織現場觀摩安龍、貞豐、晴隆、興仁、興義、義龍等縣市區的食用菌產業園、高標準種植示範區、林下栽培示範區等。11月8日上午,將依次舉行開幕式、招商推介會和巡展。招商推介會上各市(州)及安龍縣就食用菌產業資源、項目作推介,進行項目籤約。展示展銷將充分反映全省食用菌產業發展成效,展示食用菌全產業鏈的新技術、新產品、新材料,分設食用菌機械設備展區,菌種及菌用物資展區,菌類產品、食品及深加工等展區,將貫穿大會始終。11月8日下午,將舉辦中國食用菌品牌集群成立大會、揭牌儀式、全省食用菌產業發展推進會暨省食用菌產業發展領導小組(擴大)會議、主題報告、食用菌立體循環經濟研討會。中國食用菌品牌集群成立大會上,省領導出席並致辭,行業內的專家進行主旨演講。之後對安龍縣食用菌有關機構進行揭牌。省食用菌產業發展推進會暨省食用菌產業發展領導小組(擴大)會議,將對全省食用菌產業發展工作進行總結和部署。在此期間,同步邀請行業「大咖」和知名企業負責人作專題報告,邀請國內有關科研單位、大專院校知名專家,就食用菌深加工、廢棄物利用、產品定位推廣、生產節能環保提質增效等主題進行討論。11月9日上午,依次舉辦貴州省林下食用菌產業專題研討會、貴州省食用菌市場流通高峰論壇,分別圍繞林下食用菌栽培技術、主推品種選擇、利益聯結、優勢分析和食用菌交易中心定位、運營、管理、招商等進行研討交流。省農業農村廳總農藝師、省食用菌專班常務副班長何光前介紹:食用菌是貴州特色優勢產業。
貴州地處亞熱帶溼潤季風氣候區,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降水豐沛、雨熱同季,生態環境良好,地表水質總體優良等。這是最適於食用菌生長的地方之一,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孕育了豐富的菌種資源,已發現的主要食藥用菌有22科72屬268種,全國野生食用菌80%在我省有分布,主要特色品種有紅託竹蓀、冬蓀、松乳菇、香菇、羊肚菌、牛肝菌、雞樅菌等。
貴州食菌、種菌歷史悠久,紅託竹蓀是舉世公認的「山珍之王」和國宴食材。
食用菌是貴州後發崛起產業。近年來,省委省政府把食用菌列入農村產業革命12大重點產業,在省領導領銜、專班化推進、專項資金保障等機制推動下,持續做優做強大宗食用菌、做特做精特色珍稀食用菌、因地制宜發展野生食用菌,實現食用菌產業裂變式發展,連續三年規模翻番,去年晉級全國第一梯隊。今年以來,貴州努力克服疫情汛情等影響,強化要素保障,築牢關鍵環節,推進食用菌產業持續較快增長,前三季度種植規模達35億棒(萬畝)、產量111萬噸、產值144億元,總體達到去年全年的生產水平,年底有望突破40億棒,躋身全國前十。身為後起之秀,「黔菌」正在奮力趕超。食用菌是貴州脫貧致富產業。食用菌是不同於傳統種養業的微生物產業、新興產業,具有不與糧爭地、不與地爭肥、不與農爭時等特點,而且投資規模靈活、種植模式多樣、生長周期較短、單位產出較高、生產用工較多,是助推脫貧攻堅和鄉村產業振興的重要產業。
目前,全省有85個縣發展食用菌產業,其中重點縣30餘個。以「9+3」縣區為例,今年前三季度共種植食用菌8.65億棒,產量22.75萬噸,產值36.9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9.9%、42.2%、44.4%,增速高於全省;帶動貧困人口8.58萬人,人均增收1633元;提供就業崗位13.9萬個,其中新增崗位1.1萬個,為促進就業增收發揮了重要作用。
食用菌是貴州創新發展產業。大力實施菌種、菌材、人才、主體培育和綠色發展「五大工程」,為食用菌產業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全省上下協力同心、各級各部門密切合作,聚焦年度目標任務,突出抓好資金扶持、技術培訓、菌種繁育、技術創新、菌材保障、招商引資、特色保險、「黔菌貸」等措施落實,大力推廣液體菌種、層架式栽培、廢菌棒綜合利用等綠色高效生產技術,因地制宜發展工廠化、大棚、露地以及林下、庭院、車庫等種植方式,探索農銀企產業共同體模式,有效支撐了產業持續發展,拓寬了發展空間。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姚東
編輯 郝夢
編審 李中迪 廖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