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如期接待納吉布總理體現了從大處著眼的意識。大處著眼,不等於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而是要妥善處理矛盾、摩擦問題和不愉快事件,除非萬不得已堅決維護兩國關係的對話合作主流。
今日起,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將對華展開為期6天的正式訪問。按照兩國政府去年就已制訂的計劃,他此行是來紀念中馬建交40周年的。此前4天,中國政府租借給馬來西亞的一對大熊貓用馬航專機運抵吉隆坡,它們曾因馬航370失聯事件兩國關係氣氛不對而推遲啟程。
至今沒有明確結論的馬航370失聯事件始終牽動著中國政府和人民的心,失蹤中國乘客家屬仍在痛苦中等待。馬來西亞政府和有關機構為搜尋失聯客機做到了殫精竭慮,但其疏失也昭然於天下,已經為此付出代價。中馬關係因馬航370失聯事件遭遇多年僅見的挫折,中國政府的壓力、中國遊客的遠離都使馬來西亞政府坐立不安。
馬來西亞有其自己的治國理政方式和風格。體現在重大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上,經常是謹慎有餘、效率不足、拖沓滯緩。這種「熱帶病」是了解馬來西亞和東南亞政治的人都心知肚明、有所詬病的。當馬來西亞需要處理的緊急事務涉及中國利益時,就必然產生嫌隙,何況馬航事件性質重大、涉面寬廣,已遠超馬來西亞作為一個小國的駕馭能力。
搜尋工作仍在繼續也必須繼續。同時,客機一天找不到中馬關係就一天不能正常運轉也不合道理。儘管人們仍對失聯事件的原因和搜尋過程有這樣那樣的猜測,但這畢竟只是一起突發、偶發事件,應當擺在中馬關係中的適當位置。
中國政府如期接待納吉布總理的決定是令人欣慰的,體現了從大處著眼處理對馬來西亞關係的意識。大處著眼,不等於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而是要妥善處理矛盾、摩擦問題和不愉快事件,除非萬不得已堅決維護兩國關係的對話合作主流。
為了做好國內公眾的工作,兩位中國前駐馬來西亞大使月中旬曾專門通過人民網等媒體宣講維護中馬關係穩定發展的重要性,預先通告「中馬關係發展不會受一時一事的影響,建交40周年慶祝活動將如期舉行」。已息政多年的東南亞政治強人、馬來西亞前總理馬哈蒂爾高度關注中馬關係遇到的問題,前不久以年近90的高齡訪問北京,盡了其所能盡之力。
馬來西亞是中國的重要鄰居,也是東協組織當中富有理想和希望的國家。這個國家對中國的重要性不僅在於其在東協國家當中排名第一的對華貿易額,更在於她長期堅持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支持中國的發展強大,拒絕追隨國際上一些人製造和渲染的「中國威脅論」,並且致力於推動屬於亞洲人的亞洲合作。讓中馬關係成為中國與東協關係的「黑洞」將是極為失策和不公的,正中某些別有用心之人下懷。
必須把中馬關係放在中國與東協關係和周邊外交的大框架下加以審視。新一屆中國政府在運籌對外戰略全局時,確立了周邊外交的首要地位,又把東協確定為周邊外交的優先方向。如果與東協的關係不能優先體現合作共贏的成果,卻優先體現紛爭衝突的亂象,將宣告中國周邊外交新政的失敗,更將對中國的總體外交產生惡劣影響。
2014年的對東協工作既要推進雙邊和區域層面的互利合作,又要妥處南海問題,還要應對美國、日本等域外國家的挑撥離間,對決策和執行者來說是很大挑戰。目前在與東協十國的關係中,中泰關係已因泰國國內政局動蕩停擺,中越關係因海上摩擦和越國內反華暴動陷入困難,中菲關係因南海對峙而高度緊張,中馬關係則尚不能完全走出馬航事件陰影,與其他國家關係也不是沒有問題。這樣大面積的不順為近二十年來所罕見,有其外因內因,必須給予足夠重視。很有必要作一個階段性的審視,以看清問題、分清層次、理清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