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之中,部分文物都不幸遭到摧毀,但也有部分流傳至今,俗話說物以稀為貴,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的生活普遍提高,吃飽喝足之外,人們開始更注重精神層面的滿足,許多人都開始收藏古董,有的人是用來研究,有的人則是彰顯地位,現如今古時候小小的一個物件有時候都能賣到上百萬,甚至上千萬。年代越久遠,物品越完整,價格更是十分昂貴。但現在的贗品在市面上也是層出不窮,稍微不注意就會買到。
在我國就有一位老人,他的手中就有一件家族代代相傳的寶貝,自己年紀大了不在乎那麼多,但他始終放心不下自己七個並不富裕的子女,為了減輕兒女的負擔老人便想著將自己傳家寶賣出去,然後將這些錢分給自己的子女。但老人對這方面並不精通,而且不知道能賣多少錢,只是在自己的祖祖輩輩口中得知,這幅畫十分貴重,是無價之寶,於是老人便決定去北京找這方面的專家來鑑定一下,並且預估一下這幅畫在現在市場上的價值。
老人做出這個決定之後,立刻買了去往北京的火車票。到達北京後,老人來到一家有名的古董行,小心翼翼地將自己的傳家寶打開,讓專家幫忙鑑定。專家看到這幅畫後立刻目瞪口呆,因為這幅畫竟然是失傳已久的《十詠圖》,是宋朝時期書畫名家張先的代表作,受到許多名家的喜愛,並且評價頗高,後來成為皇家的珍貴收藏品。但這樣一幅傳世之寶怎麼會留到一位普通的老人手中?這要從清朝滅亡說起,1912年,皇帝溥儀宣布退位,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統治徹底結束。
當時溥儀離開紫禁城的時候,還攜帶了大量古玩字畫來到長春偽滿皇宮,後來為了維持生計,溥儀便將這些寶貝變賣,其中一些寶貝便被溥儀用來打賞官員或者侍從等等,老人說道,自己的爺爺曾是溥儀的貼身侍衛,這幅真跡便是當時溥儀賞給他的。之後這幅畫便一直被當作傳家寶放在家中保存,如果老人不是因為生活比較困難也不會將這幅傳家寶拿出,專家通過鑑定確認這幅畫是真跡無疑,隨後又聽說老人有要將這幅畫變賣的想法,便與老人商量道,自己可以出一萬塊錢將這個畫買下。
老人聽後自然不肯答應,畢竟在來的時候老人自己也有個預估,認為這幅畫最少也應該有八百萬,專家出的價格與自己的心理預期相差甚遠,而且這幅畫也是自己祖祖輩輩傳下來的,有重大意義,自己也不可能因為一萬就將家中的寶貝變賣,他堅信自己的這幅畫是一件無價之寶,老人離開古董行後,找到一家拍賣公司,準備將《十詠圖》拍賣出去。並按自己的預估向拍賣行表示自己要以800萬左右的價格進行拍賣。張先《十詠圖》真跡即將要進行拍賣的消息傳出後,想要將這幅畫拍下來的買家紛紛而來。
面對這幅已經失傳已久的寶貝,故宮博物館可以說是勢在必得,這樣國寶級的文物必須留在「國內」。最後故宮博物館與眾多其他的商家以及個人收藏家經過激烈的競價,最終以1800萬元成交,加上拍賣公司百分之十的佣金,故宮博物館最後以1980萬元買到這幅作品。老人自然也是十分欣喜,因為最後拍出的價格與心理預期高了兩倍不止,如今這幅名畫被故宮博物館珍藏。就是不知道那位願意出一萬塊錢買下這個畫的專家聽到這個消息會是怎樣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