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 |拉上窗簾
首先向騰衝熱氣球事故的罹難人員表示哀悼,今天的話題是因此引起的。熱氣球到底安不安全?它算不算飛行器?拉總在今天的文章裡給大家講一講。
首先,熱氣球差不多是最便宜的飛行器。與大型飛機一樣,它也得向民航部門申領牌照。但是與動力傘和滑翔機等不同,它雖然便宜,卻可以「大量載客」——大型熱氣球可以裝載二三十名乘客,經濟效益非常不錯。
我國民航局規定擁有兩具航空器就可以申請註冊航空公司,正規的熱氣球價格不超過10萬元人民幣。所以在我國,你最少只需要20萬元,就可以註冊一家航空公司了。去閒魚上淘二手的話,這個門檻甚至可以低到2萬元。
圖:兩個熱氣球就是一家航空公司 Airliners圖片
攝:Robert Beaver
當然實際上要複雜很多,因為熱氣球的操作需要大量的人工。熱氣球分為系留飛和自由飛兩種。系留飛就是用繩子捆在地上,只升高觀景,不挪地兒;自由飛則是隨風飄蕩,是最受歡迎的形式。但無論是哪一種,都需要操縱、壓艙、系留、回收等多人配合,此外還有燃料的開支。熱氣球沒有軲轆,搬來扛去頗費氣力。隨風飄遠之後,還得用卡車把它拉回基地——估計買部卡車的錢,可能比買熱氣球還貴。
而且也不能不管乘客呀,所以還得再買部中巴把乘客從荒郊野嶺拉回來!
圖:熱氣球是公認的安全飛行器 Airliners圖片
攝:Tamas Kolos-Lakatos
熱氣球是全球公認的最安全飛行器。它動作比較緩慢,加熱後慢慢升起,冷卻或放氣後慢慢落回地面。既不會液壓失效,也不會翻滾俯衝。但如果認為它安全到不會發生事故,那也是不對的。全球20年來發生了幾十起熱氣球事故,主要是著火和撞高壓線(或通訊塔)。
熱氣球的燃料大多是丙烷或液化氣,因為有迅速加熱空氣的需要,噴出的火焰有時可高達數米。如果持續加熱,氣球內部的壓力會大到足以發生爆炸。如果火焰不小心燒到球壁,結果也會是災難性的。所以控制火焰大小,是熱氣球飛行的關鍵。
圖:國外熱氣球運動非常流行 Airliners圖片
攝:RolandBergmann-Spotterteam Graz
熱氣球的另一個麻煩是操縱員只能控制高度,方向和速度只能交給上蒼——也就是風。有鑑於此,全球各地的熱氣球遊覽活動都選擇在黎明或傍晚風力緩和的時段進行。但即便如此,起降時一陣小風吹來,吊籃也極易翻覆。此時若未熄滅火焰,容易造成事故。
操縱熱氣球是技術與運氣的結合,對人員的素質和經驗要求極高。在我國,熱氣球操縱人員與民航飛行員一樣需要培訓、考證與體檢。它也分「私人駕照」與「商業執照」。只有擁有商業執照的操縱人員,才被允許載客飛行。
圖:熱氣球不會無窮上升 Airliners圖片
攝:Thomas DesmetPhotography
很多人會擔心熱氣球失控後一直上升,但熱氣球上升是有極限的。高空太冷,氣球內的空氣涼下來就會自已往下掉。普通熱氣球就算帶足燃料,頂多也就飛個六七千米。競技類的熱氣球可以很高,印度人創造過兩萬多米的世界紀錄。但飛那麼高沒啥看頭,商業飛行也就是三四千米而已。
熱氣球如果失控上升,可以緊急「放氣」;如果需要越過障礙,可以緊急「補熱」,理論上是很安全的。但這一切完全取決於操縱員。全球大多數熱氣球事故是飛行員操作不當導致的。當遇到氣流或高壓線時,操縱員必須擁有過硬的心理素質,提前採取措施,才能完美地做出正確決定。
圖:團隊合作很重要 Airlines圖片
攝:Robert Beaver
團隊合作對於安全運營熱氣球也至關重要。在起飛時,地面放飛與操縱員加熱得配合妥貼;在降落時,有經驗的操縱員會等到地面人員到達後才緩緩觸地,以便地面人員迅速抓住吊籃,實現「人肉壓艙」。
熱氣球起飛的時刻可控,一般都能避開風的影響。但降落時燃料不多,很難選擇完全無風的環境,因此最為危險。此次騰衝事故,看上去就是乘客「下球」之後,人肉壓艙的工作人員被風帶離地面,體力不支墜亡。
圖:觀光氣球集中起飛 Airliners圖片
攝:Darren Wilson
很多人在物品被風吹走時都會下意識地「拉住它」。但對於熱氣球從業人員來講,必須進行足夠的培訓,以了解「及時放手」的重要性。另外,在熱氣球已經觸地之後,有條件的還可以使用錨鉤進行固定,然後再放氣回收,避免被風颳走。
圖:緬甸蒲甘的熱氣球 Airliners圖片
攝:Andreas Zeitler -Flying-Wings
熱氣球價格低廉,回報豐厚,全球市場需求很大。在土耳其的卡帕多奇亞、埃及的盧克索、墨西哥的萊昂和緬甸的蒲甘,熱氣球已經成為了旅遊名片。我國廣大的中西部適合放飛熱氣球,也適合空中觀景,可以大力提倡。但現在的問題是從業者普遍文化程度偏低,盲目蠻幹的問題比較突出。
我國現在已經有396家通用航空公司。如果你自認為管理優秀,可以杜絕盲目蠻幹的話。何不出資20萬元,馬上開始自己的「航空公司」呢?
轉載自 | 拉上窗簾
網易新聞·網易航空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