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好馬不吃回頭草」,後半句才是經典,可惜鮮有人知

2020-12-13 騰訊網

巴甫洛夫:「我畢生都熱愛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也許甚至說,我更熱愛體力勞動。當在體力勞動內加入任何優異的悟性,即手腦結合在一起的時候,我就更特別感覺滿意了。」

古代流傳下來的一系列珍貴的文物遺產,我們今天都在不斷的研究,而對於這些歷史遺物的研究,同樣也是為了我們更好的了解古代社會,了解那個環境下生活的人民,也了解我國的發展史。因此,無論是墓葬當中出土的文物,還是流傳至今的民俗諺語,都是現代人解讀的一個重點。中國經歷了5000年的發展,中間的歷史脈絡今天早已經不甚清晰,而所流傳下來的這些文物遺產,則能夠幫助人們更好的進行解讀與研究。

一. 古人勞動經驗的總結

中國是一個有著非常悠久歷史的國家,而在這樣漫長的歷史過程當中,所留下來的歷史遺蹟也是非常豐富的。一個國家的發展總是離不開文明與歷史,我們很難想像一個沒有歷史的國家會面臨怎樣的困境,這其實意味著他們做任何事情都是從頭開始,而從頭開始的艱難,往往都是非常巨大的。同樣一個擁有文明歷史的國家,悠久而又源遠流長的文化值得所有人的學習與欣賞,文化是所有人民智慧的結晶,是所有人在生活與生產的過程當中所凝練出來的,這樣的文化教導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成長。

孩子的成長對於每個家庭而言,都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而孩子的成長離不開教育,也同樣離不開文化。但在古代社會當中,那些無從接觸文化與教育的人,他們一切的經驗都來自於自己的生活和生產。古代的教育都與勞動結合在一起,古人的生活更是離不開勞動,而那些能夠流傳至今的民俗諺語,也是在古人的勞動當中積累出來的。儘管有些民俗諺語我們無法認可,但有許多卻體現了古人的智慧,哪怕他們沒有太多的知識,但是憑藉著實踐生活,他們依然能夠走在時代的前列。這就好比俗語「好馬不吃回頭草」,這是一個非常經典的俗語,想必大多數人都知道,不過它的後半句才是經典,可惜鮮有人知。

二. 「好馬不吃回頭草」的由來

所謂的「好馬不吃回頭草」,我們從字面意思來看也能夠知道,那就是一匹真正的好馬,是從來不會掉回頭去吃草的,他只會不斷的吃麵前的草,進而一步一步的向前走。這是古人總結出來的眾多民俗諺語當中的一句,而之所以得出這句話,自然也是源於他們的實踐生活。如果不是親眼看到過馬兒吃草,那麼他們顯然無法說出來這樣的話,而馬兒吃草的確就是如此,他們不會去吃周邊的草,也不會掉回頭去,而是緊著自己面前的草,一邊向前走一邊吃,只有這樣才能夠在既保證吃飽的情況下,而又不會迷失了方向。

這句話我們今天依然在用,而能夠用到這句話的場合,大多都是在男女雙方之間,並且通常是在男女雙方之間產生了矛盾時,或許是因為一時心頭的氣憤,又或許內心深處的確有這樣的想法,才會說出這句話,意思也就是不管日後如何,我都不會回過頭再來找你。這其實也算是典型的戀愛以及婚姻當中的用語,當一方選擇離去,那麼他就絕對不會再回頭找另一方。而這句話最開始的意思,雖然不適用於男女雙方之間,但內涵倒也差不多。

三. 從古至今對於忠誠的強調

不過,這句話向來都是前半句為人所熟知,然而卻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後半句話才是真正的經典之處。緊接在「好馬不吃回頭草」之後的句子,是「忠臣無事二主心」。這句話的意思其實也就是說,一個好的臣子,或者說一個忠心的臣子,他會永遠的效力唯一的主人,而不是在關鍵的時刻臨陣倒戈,通過投靠別人來謀得利益。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現代,我們向來都強調忠誠的意義,對於任何人而言,哪怕是在工作當中,我們都希望能夠擁有一個忠誠的員工。

一位忠誠的員工,他的實力或許不會特別出眾,他的口才或許不會特別出彩,但是他一定沒有其他的心思,一心都會為了自己現在所效力的這個人,而不會做出任何背叛的事情來。這一點古人也是非常強調的,尤其是那些忠於一代帝王的大臣,他們往往能夠享受至高無上的殊榮,同時還能夠得到無數人的讚譽,就是因為他們的忠君事主。

結語

像「好馬不吃回頭草」這樣的俗語,在我國古代有非常多,但同樣,人們在大多數時候似乎只知道上句,對於下一句卻不在乎。古人所留下來的一些民俗諺語,我們雖然不能完全的認可,但也要知曉其中真正的含義,才能夠體會到古人的用心之處。

相關焦點

  • 俗語說:「好馬不吃回頭草」,其實下半句才是經典,卻少有人知
    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句農村傳出來的俗語,上句是「好馬不吃回頭草」,下半句才是經典經典,但是卻少有人知。「好馬不吃回頭草」,顧名思義就是作為一匹上乘的馬匹,是不會回頭吃草的。馬這種動物原是生長在大草原上,在馬看來,廣闊無垠的食物是吃不完的,要成為一匹合格的馬,只能一往無前,低頭啃食眼前的青草,不瞻前顧後,不挑肥揀瘦,即使錯過了一片上好的草地,也不會回頭。
  • 俗語:「好馬不吃回頭草」,下半句才是精華,可惜十人九不知
    原來,我們都認為「好馬不吃回頭草」只有一句,後來,才知道它的下半句才是真正的精闢。那麼「好馬不吃回頭草」的下半句是什麼?為什麼很多人不知道呢?卻被稱為精華部分呢?首先,讓我們對「好馬不吃回頭草」的出處進行探索研究。
  • 民間俗語:「好馬不吃回頭草」,後半句更經典,道出做人的原則
    原來,我們都認為「好馬不吃回頭草」只有一句,後來,才知道它的下半句才是真正的精闢。那麼「好馬不吃回頭草」的下半句是什麼?為什麼很多人不知道呢?卻被稱為精華部分呢?首先,讓我們對「好馬不吃回頭草」的出處進行探索研究。一、「好馬不吃回頭草」的含義其實,這句話的意思非常明確,說明良驥吃草的時候勇往直前,絕不回頭。
  • 俗語「好馬不吃回頭草」,其實下半句才是精華,卻少有人知
    俗語「好馬不吃回頭草」,其實下半句才是精華,卻少有人知大家好,今天小編要來為大家說一說古人為我們留下來的兩句俗語。
  • 農村俗語「好馬不吃回頭草」,下一句才是精華,很少有人知道
    在農村生活的朋友,聽到俗語的頻率應該會更高,很多農民雖然沒有受過太多的教育,有一些老人甚至目不識丁,可是卻能隨口說出不少俗語,有的時候還會用這些俗語去提醒和指導別人。其中有一句農村俗語相信很多人都不會覺得陌生,叫做「好馬不吃回頭草」,農民聊天的時候也會經常提起。
  • 俗語:「好馬不吃回頭草」,下半句才是精華,可惜十人有九個不知
    前言俗語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他們通過總結平時的經驗,來組成幾句膾炙人口的話,並用這些話來警示後人,這就是俗語的由來。可是有許多人只知道俗語的上半句,而不知道下半句,這就導致了許多人曲解了俗語的含義或者錯過了俗語中最為精彩的地方。
  • 俗話說「好馬不吃回頭草」有下半句?意思相反,更值得深思!
    俗話說「好馬不吃回頭草」有下半句?意思相反,更值得深思!中國古人智慧無窮,中國的明理老話、俗語、名言數不勝數。這些從古流傳至今的名言指導著我們生活中的為人處世,讓我們依據「過來人」的經驗做事,少走彎路。
  • 「好馬不吃回頭草」的下一句到底是什麼?其實和一個人有關
    有一句老話大家都耳濡目染,那就是「好馬不吃回頭草」,但是越簡單的東西,我們往往誤會得越深,這句俗語到底是什麼意思,其實它的下半句同樣道理深刻,也是精華所在。「好馬不吃回頭草」我們現在理解的意思是,如果有朋友失戀的話,我們會勸他不要太在意過去,或許是自己的緣分沒到,如果此時再去挽留,多半都不會稱心如意。其實這麼解讀是一種誤解,原本的真意並非如此。
  • 常說「好馬不吃回頭草」,它還有下半句,很少人知道,更值得深思
    今日,筆者就帶來了一句俗語「好馬不吃回頭草」,它還有下半句,很多人知道,更值得人們深思——好馬不吃回頭草:這句話是何意思呢?意思是說一匹駿馬在遼闊的草原中,一路吃著鮮嫩可口的青草,直到吃飽後,才自動折返回馬廄,而這重點就在於這匹駿馬吃草時,只會往前而行,吃完眼前嫩草便往前走,而不會折返吃走過的青草。
  • 俗語「兔子不吃窩邊草」,下半句才是精華所在,可惜很少有人知道
    看似簡單的俗語,實際上暗含了許多為人處世的道理,我們在學習俗語的時候,能夠將其中的道理運用的生活中去,對於我們的生活有著莫大的好處。許多俗語因為趣味盎然而被人們熟知,但是人們往往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很多被人們熟知的俗語,它的下半句才是精華所在,可惜很少有人能夠知道,比如這句「兔子不吃窩邊草」。
  • 俗語「有錢不娶生妻」什麼意思?後半句很是經典,卻鮮有人知
    文/雪山   俗語「有錢不娶生妻」什麼意思?後半句很是經典,卻鮮有人知   不知大家所在的地區最近下雪了沒有呢?這幾天天氣變化無常,大家一定要做好保暖工作,不然一不小心就感冒了。
  • 俗語:「老牛吃嫩草」,下半句才是精髓,可惜少有人知
    接下來這句沒被曲解,老牛吃嫩草,很多時候都被認為是在形容老夫少妻的意思,比如說武則天十餘歲入宮成為李世民的才人,但是當時的李世民已經人到中年,在古代都算是垂暮老人。雖然這個理解沒錯,但是其實這句話作為俗語,是起到勸誡作用,還可以有其他理解。
  • 俗語:「笑貧不笑娼」,下半句才是經典
    說起俗語我們往往都是只知上半句不知下半句。就像這句「笑貧不笑娼」想必很多人都聽說多,但是應該有很多人都不知道其下半句是什麼吧!這句話不是出自哪位名人的詩句,也不是那本經典著作的「名句」,而是民間流傳的俗語。
  • 上聯:「好馬不吃回頭草」,下聯實在太經典!
    正因為如此,延續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曾產生過許多經典佳作。「兩隻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如此美妙的詩句,讓人不禁為杜甫的才情而欽佩。「且看來客多情,甘解衣帶終不悔。莫道此物無用,化作春泥更護花。」無論從句式,還是意境來說,這幅對聯都堪稱千古絕對。若不熟知的人,大概都不知這是唐伯虎迫於生計,為廁所提筆寫下的對聯吧!
  • 世人都懂「欲速則不達」的道理,卻鮮有人知,其實下句才是重點
    世人都懂「欲速則不達」的道理,卻鮮有人知,其實下句才是重點。但是現在的一些個名言警句或者是俗語之類的,我們有時候記住的並不是完整的一句話,記住的只是其中的一半,這個效果是打了折扣的,而且有時候人們還會斷章取義,這是不好的。今天要說的是「欲速則不達」這是世人都懂的道理,但是卻鮮有人知,其實下句才是重點。我們不管做什麼事情都是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的,這和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是一個道理,不能只求速度不求其他。
  • 好馬也要吃吃回頭草——複習
    高中數學學習方法(8)好馬也要吃吃回頭草——複習你是否為自己總是遺忘而苦惱過,但是你有沒有分析過其中的原因。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遺忘的經歷,它會伴隨我們一生,然而遺忘是學習的天敵,如何和遺忘做鬥爭,最基本的答案就是,複習重複你所學的內容。
  • 俗語:「笑貧不笑娼」,下半句少有人知,卻非常經典,直指人
    雖然這些俗語聽著很簡單,但是確實包含了深刻的寓意和為人的處世之道。但是,老段也漸漸發現,不少的俗語,隨著流傳,往往人們只記住了前半句,反而把後半句漏了,其實後半句同樣是直擊人心的經典句子。比如很經典的俗語「笑貧不笑娼」,這句話應該大部分人都知道。它的意思就是說人們只嘲笑那些窮困潦倒的人,而不會鄙夷通過做「娼女」這樣不正當的途徑享受富貴的人。
  • 俗語「兔子不吃窩邊草」什麼意思?其實下半句更經典,你知道嗎?
    說起農村裡的雜草,您第一個聯想到的俗語是那一句呢?農夫首先想到的是「兔子不吃窩邊草」,那你可知道為什麼兔子不吃窩邊草嗎?而且這句俗語還有下半句的,你知道是什麼嗎?兔子不吃窩邊草很多人只知道兔子不吃窩邊草這句話,但是卻並不了解這句話的意思。
  • 俗語:「精足不思淫」,下半句是什麼?為什麼說鮮有人能做到?
    俗語:「精足不思淫」,下半句是什麼?為什麼說鮮有人能做到?不欲極飢而食,食不過飽,不欲極渴而飲,飲不過多。——葛洪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在5000年的歷史長河當中,中國形成了多種多樣的文化分支。無論是高雅的文言文化,還是看似平民化的俗語,都是中國勞動人民在幾千年的歷史勞動中,所獲得的經驗之談。比如:「螞蟻搬家,蛇過道,明日必有大雨到」。這就是古代人民在通過觀察自然之間的聯繫,得出的結論。再比如:「遠親不如近鄰,近鄰不抵對門」。這是人們對親戚和朋友親疏關係的總結。
  • 好馬不吃回頭草,但回頭草莓冰淇淋呢?
    有一次一個哥們跳槽離開後,不久又出現在辦公室,後知後覺如我,以為他去了哪一家客戶公司,所以變身金主爸爸回來提需求,後來發現人居然是回來上班了。最牛的一次是一個獵頭顧問,我在Randstad幹了4年,他進進出出3次……吃回頭草會影響職場人的職業發展嗎?肯定會——至少薪水越來越高了(認真臉)。好馬不吃回頭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