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日方戚戚,出行復悠悠。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輕舟。爾輩苦無恃,撫念益慈柔。幼為長所育,兩別泣不休。」——韋應物《送楊氏女》
韋應物的這首詩寫得非常妙,父親因為得知女兒要出嫁了,整日悲悲戚戚,因為女兒要嫁的是很遠的地方。養育孩子這麼過年,突然遠嫁成為別人的喜娘,估計不能常回來看望了,同樣,姐妹們也捨不得彼此分離,一家人在大喜的人日子裡面,哭做一團。
俗話說:「女兒是父親的小棉襖」,作為父親,對女兒唯一的希望就是她能夠過得幸福。而翁帆和楊振寧的婚姻卻引發了不少人的議論,兩人在2004年結婚,那時候的翁帆28歲,但是楊振寧卻82歲了。雖說,愛情不應該受年齡、金錢限制,可是,在世俗眼中,這就是人們口誅筆伐的點。
翁帆可以不顧及世人的眼光,可是在自己的父親比丈夫年紀還小21歲,父親面對她的婚姻又會是怎樣的態度呢?如果一段婚姻得不到父親的祝福,那麼終究會是一場遺憾,那麼翁雲光先生,會怎麼看呢?
翁雲光,他是一個廣東人,曾經是潮州中國旅行社的負責人,同樣也是一個知識分子,他精通中國文學,喜愛古詩和音樂,作為一個有文化的人,他博學,也不喜歡鑽牛角尖,一共生了3個女兒,1976年7月的時候最小的女兒翁帆出生了。都說父母總會更加疼愛年紀最小的孩子,翁帆也正是在一個充滿愛的家庭中長大的。
看著女兒一天天長大成人,並且培養翁帆大學畢業。可以說,翁雲光盡到了一個做父親的責任。多年後,翁帆認識了像楊振寧這樣偉大的人。作為我國偉大的物理學家,在2003年的時候,陪伴自己50年的妻子杜致禮去世了,這一沉重的打擊,讓楊振寧沉浸在悲傷之中。
一向崇拜楊振寧的翁帆開始寫信安慰他,楊振寧才重新感覺生命中引來了光芒,他曾在自己的《曙光集》中寫道:「幸運地,中華民族終於走完了這個長夜,看見了曙光。我今年85歲,看不到天大亮了。翁帆答應替我看到…」在面對所有人質疑翁帆的時候,楊振寧卻說翁帆是:「上天恩賜的最後的禮物。」
兩人雖然年紀大了,可是夫妻之間相敬如賓,翁帆盡職盡責地做好一名好妻子,甚至連楊振寧的弟妹都誇獎這個年輕的女子。而楊振寧在出席重要場合的時候,也都會帶上翁帆,並且翁帆也曾透露,楊振寧起床的工作的時候,因為怕開燈會打擾自己休息,所以一個人去了書房,這份體貼難能可貴。
翁帆的父親翁雲光面對二人的婚姻,他曾經覺得:翁帆能照顧楊先生是一種光榮的犧牲,也是她的福氣。同樣翁雲光也尊重女兒的選擇,並且說:「女兒對楊先生的感情絕非一天兩天,這種感覺首先來源於她對楊先生仰慕已久,感情非常純潔,我沒有理由反對。」
翁雲光先生的一番話,可以說比很多看客都看得透徹,他能夠理解女兒和楊先生的感情,不過,他也用到了「光榮的犧牲」這個詞,能夠嫁給自己仰慕的人或許已經是一種幸福了,翁帆很幸福。
可是天下的父母都是疼孩子的,翁雲光也知道女兒嫁給楊先生雖然幸福了,可是也要承受巨大的輿論壓力,那個父母願意看到自己的孩子被別人說三道四呢?作為一個父親,他已經退休了,也不需要爭什麼浮名,說出這番話,是一個父親的肺腑之言。古人言:「哀哀父母,生我勞瘁」,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