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作斌:構建大學素質教育新模式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2020-12-11 騰訊網

央廣網北京10月22日消息 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教育系統經歷了一次全面檢驗,全國教育系統通力合作、克服困難,教育教學秩序平穩有序恢復。在此背景下,教育行業迎來新一輪快速發展。後疫情時代,如何有效整合教育資源成為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近日,武昌理工學院校長趙作斌教授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堅持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以培養專業素質紮實、通識素質過硬、創新創業素質突出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目標,構建起了以「三個三」為特徵的大學素質教育模式。「三個三」,即「三個突出」、「三條路徑」、「三項改革」。

「三個突出」擦亮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鮮明底色

為了踐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武昌理工學院緊扣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注重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突出立德樹人、學生全面發展和創新創業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突出立德樹人。高校立身之本在於立德樹人。武昌理工學院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全面推行「三全育人」,在教育教學中貫徹做人第一、修業第二的教育理念,採取五項措施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一是充分發揮思政課主渠道作用,深化思政課改革創新,成立馬克思主義學院和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研究中心,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講好思政課這一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

二是大力推進「課程思政」,深入挖掘通識課、專業課、創新創業課及各教學環節育人功能,實現知識傳授、能力培養與價值引領的有機統一,做到專業課與思政課同向而行。

三是開展「內省教育」,在保證思政課學時學分的前提下,將學校獨創以「勵志」、「修身」、「內化」、「人生」、「協作」、「成功」、「就業」七個主題為內容的「內省教育」和社會實踐納入人才培養方案,通過教師引導、小組討論、班級演講、點評總結等形式,引導學生理性思考,明辨是非,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四是實行「素質導師制」,配備一支「職業化、專業化、專家化」的素質導師隊伍,擔當學生靈魂工程師和人生引路人,對學生進行「六導六督」:「六導」即對學生進行人生引導、品德教導、心理疏導、學業指導、就業指導、創業指導,「六督」即督促學生掌握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督促學生內化、踐行、創新,督促學生預習、複習、練習,督促學生敢問、勤問、善問,督促學生多讀書、多實踐、多交友,督促學生內省理想信念、思想品德、行為文明,引導學生成人成才。

五是實施思品素質測評,注重學生日常行為養成教育,對學生日常行為表現出的「思品」素質進行測評並納入學分體系,促進學生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良好道德及文明行為的養成。

突出學生全面發展。全面發展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原則,也是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必然要求。學校探索實施「三維」人才培養模式,從通識教育、專業教育、創新創業教育三個維度對學生進行立體培養,促使學生全面發展。開設特色課程,廣泛開展文化、藝術、體育等文體活動和服務社會的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科學素養及社會適應能力,實施「博覽群書工程」,設置「博學」學分,開展「博覽群書」測評,引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通過教學改革、實行產教融合等,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及職業觀念、職業道德。

突出創新創業教育。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不僅要強調全面發展,而且要重視個性發展。學校將創新創業教育納入人才培養方案,通過開設創新創業課程、設置創新創業學分,對學生的創新創業成果進行量化測評、開展學生的創新創業實踐活動和相關競賽、舉辦成功素質展示節和大學生創新成果拍賣會等有針對性的「雙創」教育和訓練,激發學生創新創業興趣,培養學生創新創業精神和能力。近年來,一批學生獲得國家專利;學生發表論文1000餘篇;出版長篇小說與詩集30餘部;學生參與編劇、拍攝電影4部,其中一部為院線電影,一部獲中宣部微電影大賽三等獎。學生自主創業蔚然成風,成功創業者近3000人,湧現出一批資產超千萬乃至過億元的優秀校友,形成了具有影響力的校友創業群。

「三條路徑」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路徑一:產教融合。武昌理工學院先後同86家地方政府部門、學術機構、行業機構和企業籤訂了合作協議,在共同建設專業、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共同開展課程建設、共同建設實驗室、共同建設實習基地、共同開展師資培訓、共同開展科研合作、共同指導畢業綜合訓練、共同促進就業等「九個方面」進行了深度合作。

路徑二:強化實踐教學。武昌理工學院通過多舉措強化實踐教學,從通識教育、專業教育、創新創業教育三個方面構建了完整的實踐教學體系;加大了專業實踐學時學分佔比;加大了綜合性、設計性實驗教學力度;強化了對實踐過程的質量監控和考核,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得到了提高。

路徑三:學科專業技能競賽。武昌理工學院將學生的學科專業競賽、技能競賽、創新創業競賽等校內外競賽納入人才培養方案、計算學分,鼓勵學生參加各種競賽,通過「以賽促學」、「以賽促創」,大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力。近年來,學生獲省部級及以上各類獎項4820項,其中德國IF設計獎4項、紅點獎2項,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數學建模大賽、機器人大賽、工程算量軟體大賽等國家級大賽一等獎73項。

「三項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教學模式改革。武昌理工學院創立並全面推行「開發內化」教學模式。開發就是充分挖掘學生潛質潛能、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進行因材施教;內化就是強調學生對教學內容的充分理解消化,掌握並能夠運用。「開發內化」教學模式由教師引導、學生研習、課堂檢驗、精講提升、釋疑創新「五大模塊」構成,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目的、課程內容和教學要求靈活運用。

教學手段改革。武昌理工學院創新教學方法,各學院結合學院實際和學科專業特點,不斷探索適合學院教師的教學方法,如人工智慧學院教師採取「任務驅動式教學」、城市建設學院教師採取「現場教學法」、生命科學學院教師採取「研究式教學」、護理學院教師採取「團隊授課方式」、商學院教師採取「項目式教學」、藝術設計學院教師採取「實戰式教學」、影視傳媒學院教師採取「點評式教學」等,這些教學方法的創新與改革,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

學校全面推進教學信息化,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投入6千餘萬,基本建成「三全三化」智慧校園,即信息化應用覆蓋全部教學活動、覆蓋全體師生、覆蓋全校,基本實現了教學信息化、管理信息化、服務信息化,出臺《關於推行教學信息化暫行辦法》,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推送教學資源,開展啟發式、討論式、探究式教學,促進「開發內化」教學模式落地。學校與藍墨科技聯合開發了「武昌理工學院藍墨移動雲教學大數據平臺」,同時還採用了「課堂派」、「微助教」、「中國大學慕課高校雲平臺」等信息化教學平臺,通過教師推送學習資源,學生自主學習,課內課外、線上線下多渠道開展教學活動,教學信息化水平和課堂質量明顯提高。

學習評價方式改革。學校改革學習評價方式,注重學生學習過程考核,將平時成績與期末考試成績比例由原來的4:6調整為6:4,由終結性評價為主轉變到形成性評價為主。從理論課程、實踐課程、特色項目三方面完善學習評價標準,運用信息化手段規範平時成績的評定與記載,確保形成性評價中平時成績的客觀、真實與準確。

相關焦點

  • 在教育評價改革中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系列談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以下簡稱《總體方案》),將「堅持立德樹人,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作為重要原則遵循,將完善立德樹人落實機製作為關鍵目標追求,重點圍繞「五類主體」進行政策設計,呈現了在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中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具體路徑選擇
  •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紮根中國大地 加快改革創新 實現內涵發展上海外國語大學黨委宣傳部部長、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 衣永剛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聚焦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創新教育和學習方式,
  •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和建設教育強國,必須從「國之大計、黨之大計」的戰略定位來考量教育,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全面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質量,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持續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立德樹人具有鮮明的時代性,新時代的立德樹人必定有新任務新要求。
  • 以教育家精神教書育人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11月19日上午,首都師範大學朝陽小學舉行「以教育家精神教書育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新時代小學「習作教育」理論思考與實踐探索研討會。參會專家有:原北京市宣武區小語教研室教研員、語文特級教師喬亞孟,北師大教育學部教育基本理論研究院教授、北師大中國民族教育與多元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張莉莉,首都師範大學副教授、首都師範大學朝陽小學科研副校長鍾曉琳,朝陽分院基礎素質培訓中心部主任、小學道德與法治市級骨幹教師劉繼玲,北京教育學院朝陽分院班主任培訓部、朝陽區教育學會班主任研究會秘書長馬靜、各區縣德育研究室相關人員及各校德育負責人、班主任代表全程參與本次研討會
  • 深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通過的《中共吉林省委關於制定吉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指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以師德師風為重點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 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
    教育是民生之基,國家大計。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明確了新時代建設教育強國的新使命、新要求與新部署,為推進中國高等教育升級轉型、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提供了根本遵循與發展發向。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立身之本與價值源點。
  • 【體會】: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
    在講話中,胡錦濤總書記明確提出:「要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立德樹人」的提出,對「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提出了具體要求,對「立什麼德」和「樹什麼人」給出了明確指示,意義重大而深遠。  對「立德樹人」需要正確理解  常言說,立人先立德,樹人先樹品。
  •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
    培養什麼人,如何培養人,歷來是黨和國家教育的根本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要求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 四川輕化工大學黨委書記黨委書記: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紮實推動...
    黨的十九大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戰略高度,作出了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的重大部署。 王洪輝指出,去年這個時候,我們召開了更名大學後的第一次黨代會,為學校新形勢下的發展繪製了宏偉藍圖,明確了發展目標和定位,制定了今後的工作思路和重點任務。
  •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安慶師範大學專題研討思政課建設
    會上,中心組成員共同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安慶師範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汪時珍研討時指出,德智體美勞「五育」是一個緊密聯繫的辯證統一體,以德育為核心,共同服務於「立德樹人」這一教育根本任務。德智體美勞「五育」都有其自身的特點和在教育中的功能,但「五育」是一個相輔相成、不可或缺的有機整體,各因素之間相互促進。「五育並舉」內涵豐富,要協同貫通、合作互動、滲透融合。
  • 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
    教育的根本任務,離不開「立德樹人」四個字。《大學》裡講到:「德者,本也」。做人,要以德立本,無本不立。只有本立,才能道生,只有道生,才能萬達,即所謂的人無德不立。《資治通鑑·周紀一》中說:「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也是在強調,育人的根本在於立德。古人云,「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千百年來,雖然對「傳道授業解惑」的理解,不同的時代各有側重,但是,教育承載的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與培養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偉大使命卻從來沒有改變。
  • 石國亮:堅持黨的全面領導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五中全會深解讀⑤
    隨教育小微一起來看首都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石國亮的解讀文章《堅持黨的全面領導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黨的全面領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和建設教育強國,必須從「國之大計、黨之大計」的戰略定位來考量教育,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全面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質量,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持續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立德樹人具有鮮明的時代性,新時代的立德樹人必定有新任務新要求。
  • 中國農業大學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踐行強農興農辦學使命
    中國農業大學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踐行強農興農辦學使命 2021-01-06 來源:教育部   編者按:2019年9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給全國涉農高校的書記校長和專家代表回信
  • 立德樹人為中國教育鑄魂
    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前,是立德樹人初步探索階段。改革開放以來,立德樹人重要地位不斷凸顯。新時代以來,立德樹人作為教育根本任務得以確認。總結、梳理70年來立德樹人的基本經驗,對於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有重要意義。
  • 立德樹人——教育的根本任務
    黨的十八大報告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強社會建設之首,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教育事業的高度重視和優先發展教育的堅定決心。報告對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新論斷,其中 「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在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報告中首次提出,是我黨的重大政治宣示,令人精神振奮,倍受鼓舞。
  • 立德樹人,抓住教育根本任務不放鬆——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教育事業...
    培養什麼樣的人、如何培養人,是教育要回答的根本問題。要回答好這一問題,就要堅持正確政治方向,落實好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立德樹人,就是要逐步完善德育體系。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著力構建方向正確、內容完善、學段銜接、載體豐富、常態開展的德育工作體系,印發了《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編印了《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實施手冊》。
  • 落實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如:確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的引領地位;對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際國內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作出戰略部署,明確了主攻方向和重要著力點等。 《建議》體現出開門問策、集思廣益。習近平總書記從3月起奔赴全國各地進行調研、先後主持召開各行業代表系列座談會;開啟我國五年規劃編制史上首次「網絡問策」,充分調查了解人民所需所盼。
  • 教育部關於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
    教育部關於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教基二〔2014〕4號   一、充分認識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一)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具有重大意義。立德樹人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核心所在,是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本質要求。
  • 明德講壇:徐軍保作「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紮實推進高校輔導員...
    不忘育人初心,牢記樹人使命。10月26日下午,河南省教育廳思政處副處長徐軍保做客「明德講壇」作「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紮實推進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主題報告。各學院學工隊伍、學生代表聆聽報告。他表示,河南省是全國重要的農業大省、經濟大省和新型工業大省,也是全國重要的交通樞紐和物流中心,還是全國第一教育人口大省,但高質量教育資源相對缺乏,高等教育內涵發展還有一定提升空間。立足省情教情,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紮實推進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任重道遠。
  • 立德樹人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根本任務
    原標題:立德樹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根本任務 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這高度肯定了思政課在落實立德樹人教育方針中的至關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