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2月25日鹽城訊 2月22日一大早,料峭的春寒擋不住鹽城市亭湖區黃尖鎮興農村聾啞婦女周德花忙碌的身影。這些天,周德花每天都起早帶晚地趕製抗疫「暖心包」,成了家裡的「大忙人」。
周德花家庭曾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夫婦倆都是殘疾人,有兩個小孩,經濟壓力頗大。2018年,周德花參加亭湖區婦聯組織的「慧心坊」手工培訓,很快就出師,做出了成品,獲得了收益,日子一天天紅火起來。
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後,亭湖區上下眾志成城、銳意攻堅,持續掀起抗疫熱潮。為進一步助力抗疫,亭湖區委宣傳部和區文明辦、衛健委、總工會、團委、婦聯等部門聯手,在全區廣泛深入開展「發起一場暖心倡議、寫一封暖心信、繪一幅暖心畫、送一隻暖心包、配一份暖心菜、開展一次暖心慰問、講好一組暖心故事」的「七個一」暖心志願服務活動,為抗疫注入源源不斷新動能。
亭湖區婦聯積極響應活動號召,以國家級巾幗脫貧攻堅平臺「慧心坊」為依託,由區巾幗發展服務中心牽頭,組織發動「亭巧嫂」們發揮自身優勢,居家進行「暖心包」編織,支援抗疫一線。與此同時,帶領「亭巧嫂」們採取「線上指導+線下生產」的立體化方式,分散進行其他手工藝品加工。「雖然疫情形勢嚴峻,但我們有信心帶領婦女們正確應對、積極行動、精準施策,確保抗疫增收兩不誤。」亭湖區婦聯主席張豔陽說。
今年55歲的廖秀鑾是一位農家婦女,現住東亭湖街道綠地商務城三期。她平常愛好手工編織,但僅會為家人編織毛衣。加入「慧心坊」大家庭後,她在專業化培訓和指導下,編織技藝大幅提升,編織品種也更豐富,使「業餘愛好」變成了增收致富技能。「這次抗疫期間,能夠有機會為『最美逆行者』奉獻愛心,深感榮幸!」廖秀鑾表示,雖然編織「暖心包」特別費時費力,編成一隻需雙手不停地忙上3個多小時,熬夜也是家常便飯,但每一針每一線都代表一分心意,都是為抗疫獻出的一分綿薄之力。
更讓廖秀鑾感動的是,這次編織「暖心包」的手工費全由亭湖區巾幗發展服務中心埋單。「讓『亭巧嫂』們抗疫增收齊頭並進,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據亭湖區巾幗發展服務中心負責人肖雲介紹,在區婦聯的組織引領下,「慧心坊」已成立藝術發展有限公司,並已註冊「亭慧心坊」商標,品牌影響力和致富帶動力日益增強。目前全區有新興鎮、黃尖鎮、便倉鎮和東亭湖街道4個「暖心包」等手工產品加工點,由該中心進行線上統籌指導、線下精準幫辦,採取「1位編織骨幹+3位婦女」的「雁陣模式」,帶動百餘名婦女居家助力抗疫、實現增收,形成「足不出戶、手不停工」的持續效應。
據悉,為推動「慧心坊」在助力婦女增收致富中發揮更大作用,亭湖區委、區政府立足實際、著眼長遠、聚焦民生,將「慧心坊」列入今年為民辦實事工程,投入80萬元專項資金並調集多方面資源,對其予以精準化、靶向化、項目化落實。作為具體實施部門,亭湖區婦聯圍繞「為1000名來料加工從業者或低收入農戶提供手工技能培訓;培樹100名『慧心坊』來料加工女經紀人;扶持30個『慧心坊』來料加工示範基地;創設8個『慧心坊』電商展示示範平臺」的「1138」目標,在「抓隊伍」上下功夫,夯實發展基礎,做好「扶優、幫小、抓新」,不斷固化、壯大來料加工隊伍;在「創品牌」上施實招,全方位拓展內外市場;在「塑特色」上求突破,加快產業升級,實現手工加工業特色化、品牌化發展,帶領更多婦女增收致富。
「這次疫情來勢兇猛,但有『慧心坊』的強力支撐,我們一定會帶領全區姐妹走過疫情陰翳、迎來春暖花開。」張豔陽表示。 (孫成棟 周楊)